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如今,那远逝的桑园运河岸边的号子声谁还能听到?

2024-07-14文化

清代著名学者吴名凤在【北吴歌】中有诗云:「有明驰驿置连窝,一片粮帆接卫河。雨少怕闻船搁浅,截流又唱纥那歌。」

什么是纥那歌?纥那者,或曲之和声。「截流又唱纥那歌」,即运河岸边纤夫或船工和号工所唱。在漕运发达的年代,运河行船的货物主要是从南往北运输,而北方运河的水量比不上南方,吴桥运河河道弯曲,有利于拉纤。吴名凤【北吴歌】里这首诗说的就是船在运河里搁浅后,拉纤时号子的节奏。运河中舳舻相继,帆樯如林,篙工、纤夫及搬运工为了便于协作,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生活情趣,在集体劳动中逐渐形成了运河号子。运河船工号子,无不闪烁着运河文化的风采,历经沧桑迭变的洗礼,越来越显示出其无穷的魅力,凝聚着吴桥运河船工们的聪明智慧,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运河船工号子,显示了其浓重的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水势平稳和缓,因此运河号子不像黄河号子那样紧张高亢,而是平稳、优美、抒情、如歌。运河上的船民们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沿河居住的人们一听到不同的船工号子,便知道又有船起航或歇锚靠岸了。

嗨呀哈海,栽下膀子探下腰,背紧纤绳放平脚,嗨呀哈海,千里运河一条龙,背紧纤绳莫放松,好比文王拉太公,一步一步往前冲,文王拉他八百步,太公保周八百冬,哎呀哈海……

站在桑园镇的运河桥边,河道不宽,走起来就发现,河道和麦子地交叉在河堤边,这就是地图上呈现的锯齿状运河河道,想象着当年的拉纤需要不断在河两岸两来回走成「之」字形。当时运输的时候,从南来它算是顺行,顺水而行,用帆就过来了。要是逆行的话,专门有拉纤的,拿着绳子沿着河堤拉着。拉纤,产生了运河号子。拉纤人数:小船5 人左右,大船10 人左右(其中还有一位背着手领号的),顶流、顶风、顺流、顺风、重载、轻载时人员随时增减。

运河号子它起源于什么时代已无法考究。运河号子有自己一整套适合各项行船活儿路的曲目。如启航前的「起帆号子」,平水时喊的「摇橹号子」,上水时喊的「拉纤号子」,船搁浅时喊的「推船号子」,卸货时喊的「出仓号子」、「上肩号子」、「搭跳扛粮号子」等。随着漕运废除,水运凋敝,陆路兴起,吴桥码头的地位逐渐减弱,与运河共兴衰的船工号子也消失了。

(一)拉帆篷号(慢号)

领呼:哎哎嚎!

众应:撑起来也嚎!

领呼:撑起来嚎!

众呼:哎唉!

领呼:三挂家伙!

众呼:三条龙哎唉!

(二)拉纤号(稍慢)

头工呼:嚎!嚎!嚎!拉!拉!

拉纤众应呼:歪呀歪。

(四号一变,反复呼应)。

浅船时活船号(猛烈)

头工呼:歪也来嗨!

众船工齐声应呼:哎嗨!

(反复呼应)。

三)运河拉纤歌

运河水哟,向北流哟,咳哟、咳哟。

流水长哟,没有头哟,咳哟、咳哟。

过吴桥哟,入沧州哟,咳哟、咳哟。

大纤绳哟,三丈六哟,咳哟、咳哟。

拉呀拉哟,向前走哟,咳哟、咳哟。

顶着风哟,淋着雨哟,咳哟、咳哟。

用力拉哟,不停留哟,咳哟、咳哟。

道又远哟,船又沉哟,咳哟。

拉到头哟,到通州哟。

当年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都唱号子,行驶到船多、人多之处,哪只船的号子响亮有力,气势不凡,引人注目,哪只船的主人便会倍感荣光与自豪,号子也便成了船主实力的一种标志。领号者多为有经验的船工,一般船上的大师傅每月工薪为10 块大洋,而领号者则可拿到12 块,由此可以看出领号者待遇不低。

站在运河岸边,远处似乎传来悠扬的运河号子声。当时运河上来往船只络绎不绝,船工号子此起彼伏,形成了南来北往船如梭、处处欣闻号子歌的热闹景象。铿锵有力的号子在大运河上唱了一年又一年,成为运河沿岸一道生动的风景,和千百年来滔滔不竭、静静流淌的运河水一样,深深地沁入到运河儿女的心中。运河号子曾代表当时船工的生活。运河船工号子是吴桥古运河的一种文化元素,而现在运河号子却几乎成为绝唱。在运河船工号子已不复闻的今天,追根寻源及时抢救,是挖掘民间艺术,弘扬历史文化的需要,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这太需要专业人才去整理它,把它保护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熟悉它。如果能把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谱以现代乐曲,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世人重睹运河船工号子的风采,真是一大幸事。

文/选自【大运河历史文化名镇—桑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