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红楼梦】里那些被人忽视的细节,你读懂了吗?细思极恐!

2024-02-22文化

【红楼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奇书,被誉为反映社会真相的人间物语,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曹雪芹以其精湛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凄美爱情,以及大观园中那些早逝的人物,让人感慨万千。正如人们常说:「 一入红楼深似海,半梦半醒人世间 。」

实际上,书中许多人物的悲惨命运早已注定,从他们平时不经意的话语中便可窥见一斑。

在老一辈中流传着一句俗话:「 少不看红楼,老不看西游 」。这是因为【红楼梦】这部作品太过悲凉,其中还衍生出一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书中很多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今天馆主就给大家盘点一下【红楼梦】中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一、风月宝鉴之谜

如果贾瑞听从道士的劝告,只看风月宝鉴的背面而不看正面,或许他还有一线生机。但他总是忍不住看正面,这风月宝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正面是凤姐在里面挥舞,背面却是骷髅。

作者通过引用唐伯虎的两首诗给出了答案,他说:「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本来就是人的生前和死后景象,「红楼掩面人」是生前,背面是「骷颅头」也就是死后。实际上,贾瑞看到的凤姐和骷髅只是王熙凤的生死两面,她们本就是同一个人。

二、贾元春最后是怎么死的?

在元春被封妃之前,贾府经历了一场短暂的美好时刻,就像昙花一现般,因为贾府的兴盛来得太快,但消亡也来得同样迅速。元春在后宫中去世的消息传来,贾府便开始走向衰落。

元春的去世来得十分离奇。她曾隆重地回家省亲,此后她的消息仍能在贾府流传。然而,她突然离世,这让贾府始料未及。 人们好奇,元春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又是被谁害死的呢?

据推测,元春可能成为了宫斗的牺牲品。在多年的宫廷生涯后,她成功被封妃,但这使她卷入了一方的争斗中。在宫中,争斗向来激烈,而元春没有家族的支持,很难走到最后。因此,她很可能成为了失败者,最终被人害死。

元春省亲时,她点了一出名为【乞巧】的戏。脂砚斋在此时对此作出批注:「 【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这表明【乞巧】揭示了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恩爱看似圆满,实则充满了悲剧。由此可推测,在朝廷派系斗争中,元春或其支持的一方失利,皇帝下令将元春赐死。也就是说,元春可能被勒死,结局凄惨,读后令人不寒而栗。

三、整个家族只有死人,却没有婴儿出生呢?

【红楼梦】中,几个大家族的生活画卷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以贾府为主线,展示了家族从繁盛到衰败的整个过程。然而, 令人困惑的是,全书的结尾并没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随着剧情的发展,只有死亡不断上演。 尽管王熙凤和贾琏的巧姐在故事开始时年纪尚幼,但她也是其中的人物之一。后来,王熙凤再次怀孕却不幸流产,尤二姐怀孕时,凤姐曾试图抢夺并自己抚养,但最终也没有生下来。 贾府的下一代中,只有贾兰和巧姐。

在曹雪芹留下的前80回中,死亡的人数之多令人惊叹,多达30多个。元春在命运的冲突中离世,迎春被虐待而亡,晴雯因冤屈而香消玉殒。此外,妙玉、黛玉、王熙凤等人也都难逃死亡的命运。一桩桩悲剧接踵而至,让整个贾府乃至其他三大家族笼罩在悲痛之中。

书中没有一件嫁娶、新生儿降临的喜事,这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这些悲剧情景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也让人对命运的无常感到无奈。这一切都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描绘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之作。

四、贾家祠堂深夜传来鬼叹息

在贾珍的父亲刚刚离世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依然沉浸在守孝期间,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孝的。然而,他们竟然在这样的时刻玩得如此放纵,实在令人痛心。

此时,贾家祠堂里传来一声如同鬼哭一般的叹息,这叹息中蕴含的,正是贾家即将遭遇大祸却仍不自知的悲哀。这叹息也代表了祖先们对家族和后辈的不满和失望,他们已经对后辈的不孝行为感到彻底的无望。

夜宴异兆发悲音 」,曹雪芹借祠堂里的这一声叹息,仿佛是一位创世人发出的绝望之音,宣告着贾家的衰落和终结。这就像是一份对贾家的「死刑」判决书,预示着这个家族即将走向衰亡。

五、黛玉是怎么死的


在【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中,对于林黛玉之死的描绘,许多人认为显得过于匆忙且不完整,这引发了许多疑点。林黛玉的死亡在书中被描绘为一场疾病,她得知宝玉结婚的消息后,因情绪激动而病逝。

【红楼梦】按曹雪芹的原意,林黛玉是泪尽而亡的 。并不是上吊或投湖自尽的,「上吊或投湖」之说,是依据判词和黛玉与史湘云的对话,这个依据不具备其必然性,也不符合黛玉当时的实际情况。

当黛玉得知自己即将远嫁他乡,无法与心爱的宝玉相伴,她心如刀割,泪水如泉涌而出。直到她的泪尽而亡,那是她内心深处最后的抗争。黛玉的泪尽而亡,表明了自己:「 我本是纯净无暇,即便死去也要保持洁净,不愿沦落至污秽肮脏之地 。」黛玉的离开,是她的坚守和坚韧,是她在痛苦中的一种抗争,是她对于命运不屈不挠的挑战。

泪尽而亡,是曹雪芹写林黛玉如何而死的原意 。后来,高鹗、程伟元根据曹雪芹写黛玉泪尽而亡的原意,又把黛玉的死,写成是在宝玉与宝钗结婚的当天泪尽而亡的。

综上我们看,曹公在布局红楼一书时,各方势力和关系相互交错,明里暗里都在发生着争斗,很多情节他并没有详细交代,但我们通过前后文的串联,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也是红楼梦「不写之写」的伟大之处。

本文仅盘点部分细节之处,如果您也发现有趣的细节,可以评论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