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臧景亮
八一建军节前一天,李培乐携新书【英雄浩气凛然千秋:一等功臣们的故事】在山东书城举行发布会。该书中的十四位一等功臣现身,他们身着不同制式军装,胸前佩戴勋章,现场鲜花簇拥,烘托出与其他新书发布会不同的庄重氛围。令我感慨的是,现场还见到了我的老同事,书中主人公之一的吕传智,他操着滕州口音,亲切地唤我「二哥」。
【英雄浩气凛然千秋:一等功臣们的故事】李培乐 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这本近17万字的作品集,一口气读完,被书中描述的20位英雄人物深深感动着、吸引着、震撼着。这种震撼,源自作品的真实性和题材的稀缺性。作为资深媒体人,李培乐历时一年多,把老山前线一等功臣们的故事汇成一部报告文学集,这种独特的记录方式和创作思路,便决定了其不凡品质。
孙犁曾说:「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作者深谙采访之道、写作之道。他静听每一位被访者讲述那段战争岁月沉淀已久的故事,不着痕迹地还原人物心路历程,力图真实再现那段岁月的点点滴滴,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形成一部生动、丰富的史料集。它告诉读者,一等功臣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应当记住什么、思考些什么。
四十年前的战斗细节,再回忆起来,就像重新揭开伤疤一样,一等功臣们大都不愿触及。这些血与火的镜头,早已定格在他们脑海里,甚至呈现条件反射般的肌肉记忆。「退役那年过春节,一听到鞭炮声,穿上衣服冲出去,一看却是万家灯火。」「有一次附近炸山,正睡着觉我一下就蹦起来,还以为在打仗呢!」「有的人双腿没了,一起床就掉下床。」「听见鞭炮声和大动静,腾一下就会爬起来。」在这里,作者无意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靠亲历者的回忆、叙述、拼接,把真实的历史立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一种代入感,从而产生心灵共鸣: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绝非从天而降!
在战争面前,一等功臣们把对父母的孝化作对祖国的忠。他们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有的上战场前简单地给家人写封信,只说是去执行防御任务,没啥危险;有的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已到前线,委托后方的同学转寄信件,通过这个「驿站」让家人「远离」硝烟;有的撤出阵地养伤期间,才给家人发出那封已写好却没发出的信。
战争结束归来后,他们有的选择上军校,继续为部队和国防事业尽力,更多的是深埋功名,转业到地方工作,回到老人身边,把为父母尽孝当作自己余生的选择。
——王龙川清晰地记着当时和妈妈见面的场景。妈妈头发已经花白,穿着棉纱布的睡衣,露着膝盖,他一眼就看到妈妈的膝盖全是黑的。见到妈,他哇的一声就哭起来。当他进到院里,看到三个茶缸子里满是香灰,确定了自己内心的判断:妈妈的膝盖是天天为他烧香磕头跪黑的,那是母子分别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妈妈天天都在牵挂与祈祷中度过。
——段胜利的妈妈知道他到前线后犯了脑血栓,爸爸也因冠心病住院。当段胜利回到家后看到妈妈的头发全白了,妈妈见到他后,捏捏胳膊,摸摸腿,姑姑甚至撸起他的裤腿要看看他的腿是不是假肢。他退役后进入济南化肥厂,感觉待在父母身边心里才踏实。
——丁勇在战斗中被炮弹炸伤,待战争结束回到部队,决定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先让给战友们。没想到,丁勇的妈妈在他回到部队的第三天竟然来部队找他。当时丁勇妈妈知道他受伤的消息后吃不下饭,天天哭,就想到部队亲眼看看儿子。当见到儿子受伤不严重时,她才放下心来。
——战场归来的王宝忠看到妈妈的白头发多了一半,他毅然选择离开部队,一个朴实的想法就是,要给父母尽点孝。退役后进入济南铁路局济西车辆段工作,他感觉,这辈子不亏。
齐鲁大地既是儒家学说的发源地,更是英雄辈出的热土。英雄豪杰犹如璀璨的星辰辉耀古今,早就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孔子和孟子分别提到「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他们都在倡导一种浩然之气,这不仅具有道德伦理层面的意义,也体现了对高尚道德、完美人格的追求。
【英雄浩气】一书,似缕缕清风吹拂俗世的尘埃,像股股暖流为略显麻木的心灵注入能量。它真实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这样一群战士,在祖国的南疆一隅,用血肉之躯,为和平而战,为祖国而战。记得那天,在山东书城新书发布会现场,吕传智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二哥,我很知足,我在替那些战友活着!」望着他那张娃娃脸,一句滚烫的歌词划过脑海:「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