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书:一场奇妙的旅行

2024-04-30文化

注:作品转自【遇见你遇见自己】公众号。

#路边野餐看天下#关于读书,我一直认为是一件孤独且难以坚持的事情。

对于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写作和阅读是一件快乐和痛苦交织的事情,甚至有时痛苦会超过快乐。

这几年,我读书多半原因是为了写公众号,这让读书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可转念一想,幸好有这个公众号,倒逼着我读书。不然在这个刷短视频的时代,我还有可能保持阅读习惯吗?

读书也好,写公众号也罢,最终会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呢?

我心里没谱。

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我才知道什么是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

去处一:作者的心境

【只有读书人才能达到的地方】,是斋藤孝所著。

他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根本性的读书方法,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享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复杂的」快乐,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让我有一种「所见略同」之感。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技术类丛书,皆难以避开写书人的脾性和格局,甚至可以说,读一本书,就是在了解一个人。

斋藤孝是明治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曾经获得过日本新潮艺术奖、每日出版文化奖特别奖,被誉为日本读书届「奥斯卡」级阅读大神。

通常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在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其实也是和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

在读书中,我们越是奔着作者的内心而去,便越是能触及人性中深刻的部分,并从沙海里淘到那些相隔百年还能熠熠生辉的优秀人格样本。

一个人,若是真能把一本好书中的百般道理都参透了,那他的心,大概也就没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可解惑。我们很多的人生困境,其实都可以通过读书来解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沟通作者,治愈情绪,重新抖擞精神,以一种更好的状态进入生活。

去处二:不同的风景

书海里的风景是什么呢?

当然是见识。

只不过是,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中的文字可以。只不过是,被文字浸养过的人,是不一样的。

即便我坚持阅读这么多年,我也不敢说我是真的会读书。有很多书读完了,当时内心很澎湃,但是落实到书评上,一个字儿也写不出来。

阅读时如果没有驱动你的思考,那么当你被问及感受时,也是难以言表。虽然有时候你能讲出书的梗概,但是只有当你试着去写一本书的读后感时,你才会知道对于这本书你的思考有多深、有多浅。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它简单吧?没有一个字是不认识的,可能小学、甚至不用小学的孩子都能背出来,但让我们写,写不出来啊。它面上的极简、背后所包含的情怀以及高度,让人赞叹。

即便一个人积累了很多零七八碎的知识,如果不会统合利用,不能抓住并理解这些知识的本质,那也只能称其为有知识,而不能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

比如我们看美国人写日本的【菊与刀】,看英国人写中国美食的【鱼翅与花椒】,对深化我们的视角是很有帮助的。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圆锥从上面看到像一个圆形,从侧面看,像一个三角形,视角不同所看到的内容也不同。

「哦,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这么解!」

「咦,居然有人跟我的想法不一样?」

这些都是新增的见识。

这样的阅读,会让你变得多层次、多角度的看问题,同时能够摆脱固定不变的视角,获得有厚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视角。

见识浮显于书海,就像一个个岛屿,尽管画风与姿态各异,但境界却有高下之分。

我们把它们都收集起来,等到读的书多了,就能清楚地知道,当暴风雨来临时,哪座岛屿才是最安稳的避风港。

去处三:自我的边界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在讲,要先读了书,再出去看,才能有不一样的收获,恰如高晓松所说「否则走再多的路,也只不过是个邮差」。

因为文学的阅读,不同于其他任何的娱乐活动,他是完全面向内心的,你无从逃避,必须全然敞开的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可理喻,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你自身的无力。

有一些书,不乏令人费解、晦涩难懂的篇章,名著经典和科学著作更是如此。但这恰恰代表了,我们摸到了认知的边界。

遇到边界,我们不应依从本能绕开,而要将边界看作是新世界的起点,跟它死磕、回旋周转,只要用时间慢慢磨开一个小孔,透出一丝丝光亮,我们就能打开视野,看到全新又别样的风景。

在我看来,「心境、风景和边界」就是读书过程中的三个必打卡点,频繁造访它们,必能带来以下改变——

当我们探索各式各样的作者,便能从中挑选出卓越的人格模板。于是,面对同一问题,我们就能够运用伟大的视角进行回应,而不会落入肤浅。

当我们见识充裕,为人生打包好了一整套锦囊之后,在挑战面前,便能将它们逐一展开排序,然后择优而行。

当我们不断突破边界时,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而我们的能力也随之变得稀缺。要知道,边界是所有人的边界,谁先跨过去,谁就更值钱。

很喜欢加缪的一句话:「只要我还一直读书,我就能够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狭隘、偏见、阴暗,见招拆招。」

阅读的力量,就在于它让人感受,让人颤抖,也让人回忆,让人悲观。通过一种近乎痛苦的思维之后,才会让人变得通透。

当人生困惑时,不如去读读书,无论历史或哲学,无论诗歌或杂谈,蜷缩进一本书里,便像驾起了一艘小船,可以去到许多个远方。

当被身边的俗事桎梏,迷茫沮丧、失落惶恐时,蜷缩进一本书里,便能重新找到力量,发现原来还有许多事情可做。

如果你找到了属于你自己的乐趣,到达了属于你自己的国度,形成一定文化素养,就能体验到一些「复杂的」快乐,并且能够乐在其中。

如此看来,这三个打卡点很有意义。

倘若每读一本书,都能努力触达它们,那么一年以后的我们,将会有何不同?

对此,我很是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