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司马迁、王羲之、李白…这18位历史名人,竟然都是道家人!

2024-06-15文化

信奉道家的人,不一定是道教中人,道家和道教是两个概念。

道家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思想流派;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由张道陵创立,是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了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等形成的实体组织。

道家代表的是一种哲学思想,更多的是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生与宇宙;而道教则将道家思想具象化,有具体的方法用来强身健体,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等目标。

道家(道教)的代表,有被后世道教追奉的「道教始祖」黄帝、「太上老君」老子、「王禅老祖」鬼谷子、「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等,而我们今天以「道家」标准, 仅汇总历史上那些信奉道家学说、却少有人知道这一点的历史名人。

包括姜子牙、范蠡、张良、陈平、窦太后、刘安、司马迁、华佗、诸葛亮、阮籍、嵇康、王羲之、魏征、孙思邈、贺知章、吴道子、李白、黄公望等十八位,他们有的融汇多家为己所用,但都与道家有较深的渊源。

姜子牙 | 齐国始祖

所著【六韬】具有黄老道家色彩

即姜太公(约前1156年 - 前1017年),周文王、武王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兵书【六韬】据说为他所著。在一百余岁时去世。

【六韬】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神秘色彩和黄老道家色彩。 唐朝皇室以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李耳为祖先,将道教视为国教,姜子牙的地位被迅速提升。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就在磻溪建立太公庙。

姜子牙因道家的老子意外成圣,后来却因儒家的孟子而意外成「人」。 朱元璋读【孟子】,看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句,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恰好孟子高度评价过姜子牙兴周灭商,朱元璋恨屋及乌,将姜子牙的武庙和「武成王」谥号都废除。

就这样,在明代的现实世界中,姜子牙「武神」的地位被关羽取代了。但民间传说认为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都是姜子牙的转世,其民间威望越来越高。

范蠡 | 文财神

将道学传播到北方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范蠡的老师——计然。计然七策,范蠡用了其中五条就助越王灭了吴国,后来范蠡隐退,用计然之策去经商,富甲一方,成为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计然是谁?他就是老子的弟子文子。 北魏李暹为【文子】作注,指出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

春秋战国之际,范蠡将老子的思想传播到齐国,开始了道家学派在北方列国流传发展的新时期,其最重要结果,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出现,标志是帛书【黄帝四经】。

张良 | 汉初三杰

精通黄老之道

张良(约前251年-前186年),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汉朝,被册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 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专心修道养精。 据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张良第八世孙。

陈平 | 西汉开国重臣

信奉道家使他善始善终

陈平(?- 前178年),西汉开国重臣、谋士,著名政治家。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 因一生奉行道家所言「守弱保身」之道,得以善始善终。

窦太后 | 汉文帝皇后

不喜儒术,崇尚黄老之学

窦漪房(?—前135年)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即位后,尊窦氏为太后。

窦太后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喜儒术 一度废除武帝所推行的包括独尊儒术的全部新政。

刘安 | 淮南王

集道家的大成

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王刘长之子,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文学家、道学家、思想家。

刘安曾奉汉武帝之命著【离骚体】,这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鸿烈】(【淮南子】)一书。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司马迁 | 史学大家

骨子里的道家

司马迁(约前145年 —前86年),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太史公自序】等。

司马迁融汇诸子百家之长,但他偏向道家。 首先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个百分百的道家学派人物,曾批评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并且师从杨何学习【易传】,对道家绝对地肯定和赞扬。

司马迁虽然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但他对儒家的评价是「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内容多而精华少,做得多但效果不佳), 又极力反对独尊儒术的汉武帝,而最推崇道家治国的汉文帝。

司马迁对道家的评价则是:「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就是赞成道家的治国方法,自然大道在于遵循规律,群臣、子民应该各司其职,而君王应该在「无为」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华佗 | 神医

冲破儒家礼教羁绊的道家人

华佗(约145年-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

华佗起初是一名「晓养性之术」的方士 ,「又精方药」而兼行医术,并非以医为业;因其医术精湛,普救众人,应接不暇,后脱离方士行列,而专于医业。因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脱离荣势竟逐之地,终不就仕。

华佗熟悉人体解剖,开展剂腹手术,与其深受道家方士文化影响,敢于冲破儒家礼教的羁绊,也不无关系。

诸葛亮 | 蜀汉丞相

奇门遁甲无所不能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少年时父母双亡,一直随叔父生活。 他精通道法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和,精于奇门遁甲,有呼风唤雨之术。

阮籍 | 竹林七贤之一

崇奉老庄之学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初以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 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 。同时阮籍在其作品中流露出较浓厚的仙隐思想,如【大人先生传】。

嵇康 | 竹林七贤之一

爱修炼养性服食内丹

嵇康(约224年 - 263年),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自幼聪颖,容止出众。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王羲之 | 书圣

王氏家族皆道士

王羲之(约321年-379年),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淮南太守王旷之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究其成因,与王羲之信奉道教有很大的关系。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 王氏家族是东晋时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从上到下,奉信五斗米道。【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记载,王氏家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又精通书道。」王羲之将修道和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产生了具大的艺术魅力。

魏征 | 唐代名相
年少时做过道士

魏征(580年-643年),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辅佐唐太宗创建「贞观之治」盛世,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征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但他胸怀大志,尤喜读书 ,后出家为道士,很早即接受了道教思想。为官后,他反复劝谏唐太宗以「无为」为本,与民休息 ,这样天下才能清净自定。

孙思邈 | 药王

道家炼丹高手

孙思邈(约541年-682年),生卒年从享年101岁、142岁、到165岁,仍存争议。唐代医学家、道士,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孙思邈曾游学四川,后隐于终南山炼丹,写了不少道家炼丹方面的著作。 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唯于673年时任承务郎,执掌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次年,因病辞退。

贺知章 | 唐代著名诗人

退休后建道观修道

贺知章(约659年-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官运亨通,做到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秘书监高位。李白到长安时,曾拜谒时为学术权威、太子老师的贺知章,并被贺老赞为「谪仙人」。

天宝三年(744年),因病恍惚, 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家宅为道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皇帝诏令准许,赐鉴湖一曲。唐玄宗以御制诗赠之,皇太子率百官饯行。

吴道子 | 画圣

道教绘画始祖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

吴道子是道教神仙人物境界绘画的始祖, 他的巨幅【五圣朝元图】是最有影响的道教作品之一。【五圣朝元图】是吴道子画在洛阳邙山老君庙东西两壁的神仙画卷。

李白 | 诗仙

曾在深山隐居修道

李白(701年—762年),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曾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宗楚客的孙女。著有【李太白集】,后世誉为「诗仙」。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经论道。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由于饲养惯了,这些鸟儿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被传作奇闻。

黄公望 | 元四家之首

后加入全真教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代画家,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 后拜金月岩为师,加入全真教,改号「一峰道人」,作【道藏】,与张三丰、莫月等道友交往。 全真教云游、打坐、炼性等教义,对其山水画风形成有深远影响。

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