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书丨李锡琴:步入思想的殿堂——读徐华亮哲理散文集【野岸集】

2024-03-25文化

步入思想的殿堂

——读徐华亮哲理散文集【野岸集】

文/李锡琴

去年接近年底的一个早晨,天还没怎么亮,我在以懒床的方式抗拒寒冷,收到徐华亮发来的信息:「书已放门卫。」于是,一骨碌起床,出门,下楼,拿书,回家,拆封,回信:「书已拿到,拜读后汇报心得。」

书,便是徐华亮第二部散文集【野岸集】。

时至新年正月末,可我还没兑现「心得」。【野岸集】有篇附文【一个被文字偏爱的思想者】,其作者敬亭山说,他为此书写评论用时半个月,而我却跨了「两年」。从文中得知,敬亭山追逐徐华亮文字十五六年,为【野岸集】写篇评论姑且不可一蹴而就,而我,第一次知道徐华亮是在一年前他的【火柴天堂】发布会上,听主持人介绍他曾是企业高管,业余痴迷用文字构建自己的精神王国……所以,对于自己迟迟交不上「作业」也就心安理得起来。

在那次发布会上,让我迫不及待想翻开书一读为快的,与既往文友赠书不同,不是因为「徐华亮」这一新作者之名,而是图书立体装帧精美得堪称绝伦。当我随全场百余读者一道,边欣赏大屏上作品朗诵视频,边对比阅读文字时,才暗自惊叹:自己从二十来岁起,就「混」在江津文学界至今,居然丝毫不知有这么一位对文字艺术的追求甚至于痴迷的才情作家。

我以为,诗歌是仙界的瑶池,用以屯蓄情感的梦境;小说是生活的舞台,上演生旦净末丑;散文是生命的历险,或绮丽,或奇峻,尽在体验。读徐华亮的第一部散文集【火柴天堂】,似乎验证了我读散文这种文字艺术的感觉。单从书名既见一斑,他试图用「火柴」的尘俗,与「天堂」的奇幻之比,预示此书将叙写自己在生命旅程的种种偶遇,忽有【军礼】【乡村的灵魂】的「绮丽」,忽有【放滩】【末日】的「奇幻」。

读过他的第二部作品【野岸集】后,我仿佛如步入了「思想的殿堂」。如果说,读【火柴天堂】,似徐华亮将我带去溯游生养他的大杂院,重访他的小友老友,跟他一道听音乐,看电影,再一起做一回玩伴,秋夜于万籁俱寂中听虫鸣,夏日于暑气蒸腾中与蚊子斗智斗勇,还向微小的爬蚁学习生存法则……这是个很有情趣的过程,不只因作者如诗如歌,还带幽默的叙事语言,更是宛如重游旧地,并有幸遇上一位星级导游,用文字解码了过去我们遇见过却未必思想过,思想过却未必想明白通透的那些万般人、事、景、物背后之理趣。而当我翻阅他【野岸集】的一篇篇作品时,其体验又是另一番精神的历险——如作者引领着我升堂入室,去膜拜一位思想者。

因为,【野岸集】的篇章多是理在前事在后,且多为哲人之思。徐华亮在自序中说,「人生中有两件事情必须交代清楚,一是记忆,比如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这些大都有情感关联;二是人生经历给你带来的思想沉淀和变化。」我认为,这是读他两部作品的纲要,他在【火柴天堂】中交代的正是关乎感情的「记忆」,在【野岸集】中交代的正是关乎「思想沉淀和变化」。我在读这些颇有厚重感的字句时,也很有感触,但我怕我表达不准确,还是借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表述更方便:「写下的这些哲思,基本上都是自己活出来的感受,字字诛心,句句挣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带着自己对宇宙万物的敬畏、热爱和控诉。」

是的,徐华亮体现在【野岸集】中的创作思维格局,远远超越了他作为一个孩童对「市井」人事的心心念念,作为一个生命的游历者对「人生好去处」所遇风景的流连忘返,而是从过往行文感情在前,转而以理性为先。他站在哲人的高度,面向宇宙天地,发出「天地之问」,在午夜香熏时,造就自己的「思想之河」,再用文字将思想表达出来,书写「心灵之书」,进而引领读者与之一道,穿越时光隧道去探究「岁月之晷」,顾盼人生历程去追寻「理想之光」,面对纷繁芜杂的世事人情来一场「人生之辨」,笑看林林总总的生命演出现场,窥视「命运之瞳」,探究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的本质核心,把控好「情感之锚」。我是庸人,对于哲人向来高山仰止,我自然不可判定,能创作出有「三度」(宽度、深度、高度)的哲思之作,是否可以给他戴上哲人之桂冠,但至少在他的【野岸集】里可知,他懂得即使为哲人也是人,除了冥思那些庸人不可知,凡人又不可解的哲理问题外,更需要脚接地气,回到生活的原点,于是,他在淡说悲喜、浅释花香的生活选择中作「生活之思」,虽然尚且还不可定论人的祖先究竟是鱼还是猴的科学之辨,但他笃定人类来到宇宙世界的出发点是自然,所以,他这个集子,以「自然之魂」为全书终极章目,这非为随意,而是不忘根本的思想驱使。

我亲近文学是从诗歌开始的,自从别恋至儿童小说之后,无论创作还是阅读,头脑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人物形象」「情节描述」所羁绊,牵着我的情绪在文字中周游。说实话,读徐华亮的作品,尤其是【野岸集】,需要我重新调理我的阅读思维和情愫,这也是我迟迟不能下笔写心得的主要原因。我想借此给后来读者一个建议,如果你对生活得过且过,你对周遭的人事熟视无睹,你对天地自然宇宙毫无意趣,大可不必去浪费时间;但如果你想将宝贵的人生活得明白通透,即便自己面对浩瀚的宇宙、博大的自然,但不甘微弱,想做一株会「思想的芦苇」(法·布莱士·帕斯卡),那么,就读一读徐华亮的【野岸集】吧!这是我在阅读此作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我先前没明白,这部近三十万字的思想巨著,何以名之「野岸集」,「野岸」与「殿堂」之瑰丽堂皇格格不入。直到我快写完这篇心得,才从徐华亮自释之语中悟出了个中滋味。「我在思想之海沉浮,差点悄然自溺。好在写作的过程,就是自救的过程,当我终于爬上那想去的彼岸,这一天,就像获得了重生,心里的幸福真的难以言表。」原来,「野岸」是思想历险的过程,而我将他的成果冠以「殿堂」,该是恰切的,也即作者发自心灵的写作,是一个自我救赎、探寻求真的过程。应该有更多作者与我一样,对此颇有共鸣,只是我们的着力点不同。

如果说,读他第一部作品【火柴天堂】时,我即兴启开书封,那是不知深浅好歹,而当我手捧他的第二部作品【野岸集】时,却总有需要先净手,再净心,方可以一读的强迫感。这不只是怕不经意间会玷污了颇有洁癖的思想,还有他冰清玉洁般的文字。

在阅读之始,我像惯常一样,特意削了铅笔,试图勾画出一些关键词句,以便写作此篇时之用,后来发现,此作不似彼作,句句意蕴丰富,哲思深邃,都可入「箴言警语」,勾画等于不勾画,作罢作罢。如:

人类面对深空,因思想的升华和翱翔而走向更广袤的自由,这就是人类生命的意义。——【人类迟早会「淹死」在银河里】

眼界构成了思想的河道,它有时会偷偷修改思想的流径,让河流因狭窄而变得急躁,甚至迷失方向。——【我该想点什么?】

想飞翔的只是思想,会爬行的才是生活。——【个性是一块「臭豆腐」】

我们都只是人生的参与者,并没有资格当裁判,因为我们都没有办法看清人生的全貌。——【人生的背后有什么】

……

徐华亮说,他自小就有当作家的理想,我恭喜他终将自己成就为优秀作家,理由有二:其一,他自【火柴天堂】起,终于跳出了对于文字过于追求「精致」的癖好,解脱了「哑蝉」(徐华亮笔名)的文字自恋情结,将作品付梓出版,将鸣蝉的歌唱贡献给读者,到达了作家创作的终极目标,否则,再精致的文字,都只算是写给自己的「日记」,而作者也只能称之为作者,而非作家;其二,也因他从「哑蝉」升华至「鸣蝉」的贡献是「精致」的,除了个性化的哲思,更有诗化的文字。读别的哲理文,往往读出凝重和艰涩,而读徐华亮的哲理文,不但有理趣,更如读散文诗,他总能将抽象的思想寄寓于可知可感的意象,大体也因他曾想过做诗人,字句中洋溢着意趣。如:

不管是草叶、树叶还是花朵,都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一滴露珠里,我看到了理想的影子。——【理想睡在优雅的露珠里】

人生之筝被小心翼翼地放向天空,我们感到一股托升的力量,也感到一种下沉的牵引。——【风筝不能把线捏在自己手里】

感性就是精神喝了点酒,理性就是精神剃了下头,智慧是一种极其理性而暗藏顽皮的东西,它自己长得郁郁葱葱,却喜欢欣赏别人脑袋上的荒芜。——【透明是最智慧的颜色】

我还想说,他的很多篇章的结尾也留下诗的意境,引发读者去启动思想,与他同游抵达思想的彼岸,如:

面对成长,把自己当成盛放花朵的人,很快就会凋谢,人应该时刻保持蓓蕾的初心。——【从幼稚开始,向那些成长致意】

或许,每一个有内涵的心灵,都有着这样一片棉田,是那一团一团洁白的火焰,照亮了生命的孤寒和荒芜。——【棉花是有涵养的事物】

一个身体却拥有两种思想,双头蛇活得很累。但幸运的是,它留下了自己非凡的蛇蜕。——【最锋利的思想藏在刀鞘里】

……

读【野岸集】心得颇丰,总之,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哲学作品,徐华亮好似红娘,为文学与哲学牵线搭桥,而作品是文学与哲学爱情的结晶……打住打住,不想尽说,如果你想走进徐华亮的灵魂深处,讨得些思想的火花,装点自己的灵魂,还是跟随他的文字,步入他思想的殿堂吧!

作者简介:李锡琴,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十佳读书明星,原任江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江津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