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小暑,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断续蝉声传远树,对坐夏风啜瓜瓤

2024-07-13文化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在7月7日或者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中国人认为夏至虽然是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但太阳照射在土地上积蓄的热气潜伏在土地中,到了小暑及大暑才慢慢散发出来。

对于江南地区,小暑时节是「一出一人」-出梅与入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一候温风至。这里的「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极致」的含义。小暑时节,从南方吹来的热风达到极致,热浪滚滚,令人汗出不止。二候蟋蟀居壁。【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是说在小暑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安家到人类庭院的墙角下避暑了。三候鹰始击。小暑第三候,小鹰开始学习飞翔和搏击。古人认为,小暑之时阴气起,鹰感觉到阴气而萌生杀心,开始学习捕猎的技巧。

人间小暑

小暑时节,江南稻米成熟,民间有「食新」的习俗。「食新」也叫「食辛」,即在小暑节后的第一个辛日,用新收割的稻谷煮饭,供奉给神明和祖先。

小暑时节的中期(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国便进入了三伏天中的「初伏」,一年中最酷热难耐的时节拉开了序幕。为了伏避盛暑,祈祭清爽,先民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伏日所祭祀的神明,一位是炎帝,另一位是祝融。炎帝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祝融是火神。古人认为是炎帝让太阳发出光和热,令大地谷物生长,便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祭拜这位神明。

后世历代帝王在三伏天都有「歇暑」的习俗,类似我们现在的休假,搬去城郊山水秀美的行宫住一段日子避避暑。清代的皇家避暑园林,便是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

冰,对于古人来说,是三伏天极为奢侈的消暑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得以享用。【周礼】中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说明周代王室就有掌管冰政的专职人员了。古时没有冰箱,人们就在冬天把冰凿成一尺见方的冰块,藏人两三丈深的地窖里,用泥巴和稻草把窖口覆盖住,再搭一个芦棚,来保护冰块不融化。到了次年夏天,人们便可取冰置于室内降温,并制作各种冰凉解暑的冷饮了。唐代时,皇宫会在三伏天按照官阶品级赐予官员冰镇食物,有「冰盘」「冰瓜」,富贵人家还会在伏日举行「冰宴」。

在明代,炎炎夏日,京城的街头就会出现敲冰盏叫卖冰块的小贩,敲盏声「清冷可听」。清代民间的三伏凉冰式样更丰富多彩。【清嘉录】记载了江浙一带的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清稗类钞】则记载有北京人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风俗。冰果主要是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其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

食事

因气候和出产不同,三伏天各地饮食风俗也五花八门。北京有句俗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到了杭州,则变成「头伏鸭,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

中国部分地区,如江苏苏州的桃源、江西的景德镇,会在三伏天「晒伏酱」。晒伏酱,指的是一种黄豆经过发酵晾晒后制作的风味土酱的传统手工艺。中国人有用自家食材制作酱料和酱油的传统,这样制作出来的食物味道更加纯粹,是母亲和祖母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人们之所以选择在三伏天晒伏酱,是因为三伏天的热浪会使酱料发酵更加充分。整个工序会一直持续到出伏,也就是八月底左右。传统土酱特有的鲜美味道,是工业味精难以企及的,辨识度非常高,可惜现在只有乡间的老婆婆们还保有这些手艺了。

山东南部和江苏徐州等地区在三伏天有「吃伏羊」的习俗,取夏天吃热性食物来驱走内寒,扶阳补虚之意。山西人则会晒伏面、煮麦仁。

三伏天饮伏茶也是中国人的一大习俗。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三伏天时,人们还会晒伏姜。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小暑黄鳝赛人参」。在江南,黄鳝一年四季都有出产,但以小暑节气的黄鳝最为滋补肥嫩,肉质鲜美。黄鳝属于温补类食物,有补虚损的作用,仅苏州地区就有响油鳝糊、红烧鳝筒、炒鳝糊等菜品。

这个季节另一个挑动味蕾的甜蜜滋味,当属阳山的水蜜桃。白里透红的桃子,汁水四溢,甜似琼浆。

暑气在中医中被称为「六淫」之一。小暑时节防中暑非常重要。天气炎热,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会导致体内的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便容易中暑,此时应多饮白开水或消暑饮品。

中国人从明清开始便盛行用乌梅与甘草、冰糖、山楂一起煮水来消暑解渴,这便是著名的消夏饮品酸梅汤。仲夏季节最酣畅淋漓的事,莫过于喝一大杯冰凉镇齿的酸梅汤。

老北京酸梅汤

材料:山楂、乌梅、乌枣、甘草、陈皮、豆蔻、冰糖

做法:将一众素材按照适当比例放入砂锅中煮,水开后小火煮30分钟,关火待冷却,撒入桂花饮用。

茶事

小暑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此时是人体排除寒气的最好时节、因此适宜喝红茶,可以选择正山小种、祁红、滇红等。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性温,有散寒祛湿养胃的作用。

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等地、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红的香气标识是特有的果糖香,汤色红艳明亮。

中国有句俗谚,叫「有钱难买六月泻」,此处的泻,是疏泄的意思,是指出汗。因此三伏天更要适当运动协助排汗,不要总是躲在空调屋中吹冷气。

三伏天天气酷热,人的体内却更为寒凉,容易在体内积累寒气,埋下隐患,因此不要贪凉,不要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中医认为,艾为纯阳之物,在阳气最旺盛之时施「三伏灸」,可将阳气作用于体内,通过经络的气血,最大程度地行气活血、祛寒逐湿,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同时,保持平心静气,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