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那些你看似活得 很轻松的人,在你看不见的背后,他们也曾付出了心血、汗水与时间。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搬运公司的杂工,每天干时间长、强度大的工作。,他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动作,用时间换取金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搬运工都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反而深陷底层困境无法自拔。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越是底层的人,越是容易从事「低效」的工作。因为这样的工作,能够及时兑现报酬,能够不断增加收入。
但是你忽略了:这种用时间换取金钱的行为,上限是很低的。
你或许可以通过贩卖「劳力」换取温饱,但是永远不能通过贩卖「重复」实现逆袭。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一旦习惯了重复、机械的工作内容,为了增加收入,你就会不断的增加工作时长。
你只顾得低头走路,没有时间看天,久而久之,工作就会占据你所有的时间,你没有时间思考,你只是在重复吃苦。
一、不要过于迷信「一万小时」定律。
1993 年,拉尔克朗普在研究柏林小提琴家的时候,发现他们花在独奏练习上的时间大约花了 1 万小时。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比尔·盖茨能取得后来的巨大成效,和他此前花了 1 万小时来磨炼编程技能密不可分。
后来,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将这一现象,概括为:一万小时法则。
然而,事实表明,这一理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 1 万小时只是一个约数,没有什么特别或神奇之处。
比如一些国际上比较优秀的钢琴家,往往在 20 岁左右就累计训练达到 2 万小时到 2.5 万小时的练习时间,这一数据远远大于 1 万小时。
史蒂夫·法隆只经历了 200 个小时的练习,就成为当时世界上能记住最长数字串的第一人。而 200 小时,远远达不到 1 万小时。
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想要达到顶尖的水平,一万小时只是一个参考数值。
再次,刻意练习和表演是两回事。
刻意练习是在练习技巧、提高技能,而表演更多的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异类】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披头士乐队从 1960 ~ 1964 年在汉堡演唱了 1200 场,每次演唱至少持续 8 小时。这样计算下来,演出时间接近 1 万小时。
我们再次先不说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先来说一下这种演出能不能当成刻意练习的一种?
可以肯定,这种持续几小时的演出,对演唱技巧是有所提高的。
但是,这与「刻意练习」中所要求的专注、着眼于提升自我的练习,并不是一回事。着眼于某个特定目标的刻意练习,与一般的练习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十分关键。
这就好比你是想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还是想要完美的表现自我之间的区别。
「一万小时」定律,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给了我们前行的航向。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目标,将此定为终点。
就像比尔·盖茨也说的那样: 1 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我们想要在一件事情上取得大的突破,就需要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二、「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在本书中作者列举了莫扎特的对于音乐方面惊人的天赋,就在我差点以为他是天才的时候。
作者话锋一转,又说道「如果放在今天,这种能力并非如此高深莫测。」
其实,「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比如 1908 年,约翰尼·海耶斯以 2 小时 55 分 18 秒的成绩,夺得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如今,经过人们日复一日的训练,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已经刷新为 2 小时 2 分 57 秒,比他创造的世界纪录快了近 30% 。
再比如 1908 年的夏季奥运会上,在男子跳水比赛项目中,一位跳水运动员在尝试空翻两周这个动作时,差点儿身受重伤。
在过去了一个世纪的今天,空翻两周已成为跳水项目中的入门级动作——即使是 10 岁的孩子参加的比赛,也必须会这个动作。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阿尔弗雷德·柯尔托 (Alfred Cortot) 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古典音乐家,他演绎的【肖邦 24 首练习曲】被认为是权威的演绎。
而如今,经过不断的练习,每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都超过了这位「大佬」。
后来,人们又在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大脑中检测到,人们可以通过特定的、刻意的练习,而改变大脑的某些部位。比如海马体等。
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我们「先天」营养不足,而是「后天」锻炼不够。
其实我们和「天才」之间只差一步——刻意练习。
三、将「刻意练习」运用到生活之中。
刻意练习听起来很遥远,需要坚持的时间也比较久,好像和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然。
丹尼斯·麦克劳思林在 30 岁的时候,在还没有接触过高尔夫球的情况下,想让自己变成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
怎么办呢?进行刻意练习。
在他的「刻意练习」计划进行了一年以后,他说了这样一席话:「我想去试着做一些与我曾做过的全然不同的事情。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刻意练习不是让我们成为谁,而是让我们找到自己。
那么如何轻松自如的将刻意练习应用到生活中来?
首先,找位好导师。
佩尔·霍尔姆洛夫在 69 岁「高龄」的时候,接触到了空手道这一项目,并且想在 80 岁的时候获得黑带。
初看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佩尔·霍尔姆洛夫找到一个成长最快速的方法——找「一对一」私人教练。
我们习惯了上团体课程、视频课程、或者求助书籍,这些虽然方便、实惠,但是永远没有「一对一」指导,面对面纠错进步得快、长进的大。
找一位在这个行业或者领域中有经验人,并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讲解给的人当导师,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提升。
其次,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学习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
换句话说,你想要学习好,就必须要专心致志、舍得付出。
10 多年前,瑞典的一些研究人员对两组唱歌的人进行了对比实验。这个实验也是专业和业余之间的 PK 赛。
经过研究人员的额跟踪研究。业余歌手在用歌唱表达情感,而专业歌手则更加注重声音、呼吸技巧等方面的技巧。
所以,相比较而言,业余歌手在上完课后,更多的人感觉到了愉悦;而专业歌手却有更大的收获和提高。
刻意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从而达到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目的。
结语。
还记得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小,达芬奇就对绘画充满了热情,然而他发现自己总是无法画好。于是,他开始从画鸡蛋开始练习。他观察鸡蛋的形状和轮廓,从不同的角度画下来。
这种「刻意」的练习,让他的画画技艺不断精进。最终,他练就了一手精湛的画技,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画家。
人生不要吃重复的苦,因为这样的苦不仅不能让站上神坛,反而有可能使你跌下深渊。而要找准自己的发力点,刻意练习,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End 。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专注情感心理领域,以走心的文字,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本文话题讨论:生活中,你是否在反反复复吃一样的苦?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