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曾经提到过这么一句话:
"真正的爱情并非就是那种瞬间燃起的火花,而是那些历经风雨之后依然能够相爱如初的那份心意。"
情感这档子事儿,实际上并不完全都是浪漫甜蜜的画面。其中还包含了许多的痛苦、困惑以及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
说到亲密关系这个话题,我们常常用爱来形容。然而,恰恰是在这里,我们常常会受到伤害。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亲密关系这个东西,好比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它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我有一位朋友,她与男友相恋已经三年有余。她告诉我,这段恋情对于她来说,如同一面现实的镜子,粉碎了她对恩爱美好生活的幻想。
在他们相识之初,这位朋友觉得自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对待事情认真负责,工作努力。
的确,她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为男友带来了不少欢乐。
但是,她的这种积极也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反而会让人感到无法忍受的压力。
例如,当男友在工作日忙碌了一整天,周末回到家中时,他总是喜欢懒洋洋地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他既不愿意洗漱,也不愿意吃饭,甚至连窗帘都懒得拉开,灯光也懒得打开,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
每当她回家看到这样的男友,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到厌恶,甚至想要逃离这个环境。
昏暗的房间,空气中弥漫着的异味,这些都让她感到十分沮丧。
尽管她心里明白男友工作确实很辛苦,应该给予关心和体谅。
但是,她就是忍不住想要督促男友尽快振作起来。
其实,她并不是真的希望男友做出什么改变,只是单纯地担心看到他颓废的样子。
正是因为这样,她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表面上看,她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但在她所谓的积极背后,隐藏着她对无力感和虚弱感的深深恐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那些习惯于胜利的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失败的勇气;
那些凡事都喜欢提前规划的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一个人的优点,有时候也可能会成为他的致命缺陷。
有些人之所以选择结束一段感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再爱了,而是他们无法接受那个在感情中失魂落魄的自己。
但是,有时候,导致人们在感情中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段感情本身,更多的是因为亲密关系在不断地提醒我们,去正视自己的不足。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恐惧和不安,看到自己真实的面貌。
归根结底,亲密关系到最后,我们所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
只有当你真正了解自己,
你才能够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
"爱情就像一种伤害,但只要你能够勇敢地面对,那么这将是你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成长。"
很多人在面对亲密关系的困扰时,往往会选择逃避,然后匆忙地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之中。
然而,问题在于,下一段感情是否就能一帆风顺?下一个人是否就会比现在的更好?
我有一位朋友,他最近刚刚结束了一段恋情。
尽管他当初选择开始这段感情的时候,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追求真爱,但是在相处的过程中,他却感到无比痛苦。
他甚至无法分辨出自己究竟是爱她,还是想要掌控她。
他唯一明确的是,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段感情中所带来的脆弱感,他无法承受这种折磨。
对于某些感情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改变现有的关系,而是首先要通过这段关系来了解自己。
婚后的麦麦,有时总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被忽视得不到尊重,这个问题困扰了她一段时间。
这个问题使得她一度很失落,但是她进一步深入探索,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那个造成这段痛苦经历的罪魁祸首。
她尤其爱干净,整理东西也是一流,因此婚后和丈夫相处的日子里,她经常尽职尽责地点亮丈夫的衣物,努力将它们归于类别并有序地放置在不同的位置。
每次打开衣柜,都像是进到了一个大型图书馆的资料室一样,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
然而,尽管她如此尽心尽力,丈夫的反应却让她感到非常失望。
丈夫只是礼貌性地微笑着说了句「谢谢」,然后继续随意地挑选衣物,既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之情,也没有主动去维护这些整洁的环境。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沮丧之后,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干净、整洁其实是她个人的需求,而非丈夫的需求。
对于她而言,保持整洁有序能够带给她极大的满足感,使她心情愉快。
然而,在丈夫看来,可能并未产生太多的共鸣。
也就是说,她倾注全力付出的成果,在丈夫那里,可能只得到了七八成的认可,但她却期望他能够表达百分之百的感激之情。
这种自以为是的照顾行为,不但给丈夫凭空增添了压力,同时也是她自己憋屈得厉害。
她陡然醒悟过来。
从此以后,她开始放弃期待丈夫报答她的付出,反而采用了更为轻松自然的态度来打理家务。
她根据丈夫的使用习惯,特意准备了几个抽屉,分别存放他的衣服和裤子,无需再费劲地折叠;
她还买了20双完全相同的袜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方便丈夫随时取用。
相反,由于了解到丈夫喜欢一回到家就能感受到温馨的氛围。
每当听到门锁发出的声音,她都会带着灿烂的笑容出现在门口,给丈夫一个深情的拥抱。
或者,她会顽皮地藏匿在角落,趁丈夫走过时突然出现,给他一个惊喜。
麦麦的主动调整,不仅让她自己摆脱了束缚,也使得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她改变策略之后,丈夫竟然也学会了回馈她的关爱:
他开始每天早晨起床后主动承担家务,把餐桌整理得井井有条,认真打扫房间。
而这,恰恰就是麦麦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作「投射效应」。
它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以自身的想法和观念去揣测他人,将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当麦麦将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投射到丈夫身上时,她便会误以为丈夫也应当如同她一样重视整洁有序,并且对她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然而,当丈夫的反应未能达到她的预期时,这种心理落差无疑会引发她内心深处的失望和不满。
随着婚姻生活的延续,投射效应就如同一面失真的镜子,使得夫妻间的隔阂与分歧日益加深。
在失望情绪的累积和推动之下,配偶的不足之处被无限放大,从而导致矛盾纠纷频发,争吵不断,甚至最终导致离婚撕破脸的局面。
婚姻生活里,让我们感到受委屈的事情,往往是因为没能得到期望中的认可或者回报。
心里总是希望另一半能够看到自己为了家庭所作出的努力,渴望另一半能回报我们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劳。然而,事实却常常不是这样。
随之而来的便是心中的不满,有时候会责备另一半,有时候又希望他们能有所改变。
此刻,好像自己无辜地承受了许多冤枉和痛苦,仿佛只有当另一半的行为和看法发生变化时,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当幼稚的想法。
因为我们把掌握生活方向的钥匙,交到了别人手里,而不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人是否真的长大了,关键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动的受害者,还是积极的创造者呢?
将责任全部推给外部环境或者他人,虽然看似轻松,但是真正的幸福之道,恰恰在于我们能否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如果一个人足够成熟,他应该明白:
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它来临,而是积极地去创造它;
是我想要什么,我会直接去努力争取,争取不到的话,我也愿意接受现实。
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通常不会感到缺钱或者缺少爱,因为他懂得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去奋斗和创造。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曾经说过: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期待从另一半那里获取快乐和亲密感,本来就是很合情合理的。
但要是把自己所有的幸福、尊严和安全感等一切都依赖别人来实现,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因为到最后你可能会发现,真正能给你这些东西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永远期待别人来救赎自己,永远等待别人赐予幸福。
然而,鸡蛋从外面打破只是食物,只有从里面打破才能孵化出新的生命。
与其总是向外寻找答案,倒不如试着向内心深处探寻。
归根结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没有谁能代替你去经历,没有谁能代替你去成长,更没有谁能代替你去感受幸福。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在父母面前要学会尽孝道,在孩子面前要学会控制情绪,在伴侣面前要学会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