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警惕那些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

2024-10-17情感

近年来,许多人提倡远离「负能量」的人,因为他们的情绪可能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鲜有人意识到,那些总是散发着过量「正能量」的人,有时也值得我们警惕。

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耗时八年进行了一项研究:

她发现,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总是努力逃避压力和负面情绪,用「正能量」掩盖自身的负面情绪。

长此以往,他们表面上看似坚强,但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更有甚者,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期望身边的人也能达到同样的标准。

这样的行为,往往给周围的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一个只展现「正能量」的人,对周围人的影响未必是积极的。相反,很多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今天想提醒你:有时候,要警惕那些身边「正能量」过剩的人。

你是否曾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励志言论:

「努力成就人生!」

「不抱怨,才是成功的标志。」

「今天的一小步,明天的一大步!」

听起来非常美好,仿佛他们的人生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

然而,当你真正观察他们的生活时,你会发现这些人似乎只把「正能量」挂在嘴边。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我刚毕业时,曾与一位看起来非常勤奋的女孩一起入职。

那时,公司每天九点上班六点下班,但她总是最早到,每天不到八点就已经在公司。

晚上,当大家都下班时,她却坚持留在公司,直到晚上八点后才离开。

每次询问她,她都会谈论自己今天的忙碌和努力,仿佛其他人都是她的陪衬。

记得有一次,部门领导请吃饭,她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声称自己工作未完成,一定要当日事当日毕。

我们不得不等了她足足半个小时,看着她在键盘上敲了半天,却始终不知道她在忙些什么。

尤其在季度复盘时,其他同事都展示出了具体可查的成绩,只有她夸夸其谈,谈论自己的努力和刻苦,却看不到实际的成果。

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完成得不够好,她的许多任务都需要组内其他同事帮忙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她在朋友圈中发表的励志言论,口中的励志语录,实际上只能感动自己。

那些看似充满活力的表现,到头来不过是一种伪装,是对自我的一种欺骗。

遇到这样的人,我建议你要小心,因为他们在自己身上表现出的所谓「正能量」,实际上对他人是一种消耗。

不久前,我听说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林先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管理者,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单打独斗创办了公司,度过了生死难关,赚取了大量财富。

然而,这位从小经历过艰苦日子的人,在事业有成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挑剔身边的人。

新入职的员工按时下班,第二天他就会把对方叫到办公室,讲述自己当年的创业经历,谈论年轻人应该如何努力,指责对方只知道享乐,不懂得吃苦。

当有亲戚请他帮忙找工作时,他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先批评对方一顿,谈论自己年轻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又是如何重燃斗志的,暗示这位亲戚缺乏坚持。

甚至在家里,他也喜欢对妻子和孩子说教,不离口地谈论自己的辛苦,希望他们能感恩自己,向自己学习。

每次这样做,身边的人都会感到反感,觉得作为老板,他可以选择努力,但为何一定要强迫他人跟随呢?

实际上,我们身边这样的人确实不少,有些人从基层晋升到管理层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那些级别低于自己的人大谈特谈方法论,炫耀自己的成功哲学,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威。

似乎你不按照他们的指导行事,人生就会陷入绝境。

然而,我们的人生各不相同,出身环境、接受的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追求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他人指手画脚,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时候,远离那些总是试图指导你人生的人,反而会让生活更加轻松。

还有一些看似充满「正能量」的人,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经历了挫折后,担心他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在人前表现出一幅模样,私下又是另一幅模样

只有走近他们,你才能看清他们的真实面貌。

朋友讲过一个故事,说她身边有一位亲戚,乳腺癌恢复后的第四年,状况不错,但总是异常地表现出过分乐观。

她甚至会在第一次见面的人面前谈论自己的癌症和手术经历,非常反常。

在聚会时,当其他人都在设法安慰遇到困难的人时,她却会冒出一句:「你还年轻,到了我这个年纪自然就知道了。」

她总是高高在上,试图让他人觉得她豁达、有智慧、乐观。

后来,当她接触到这位亲戚的丈夫后,她才发现,这位亲戚对亲近的人和对其他人完全是两幅模样。

平日里,她和丈夫出门时会有路怒症,看到停车要排队,就会立刻掉头回家。

晚上想睡觉时,如果丈夫还在打电话或玩游戏,她会立刻大声责骂。

后来才知道,那场手术后,她总是试图在人前表现出强势的一面。

但实际上,她的愤怒和攻击性都压抑在心中,要么投射给自己,要么投射到亲近的人身上。

如果你走近这样的人,会发现他们身上积累了过多的负面情绪。

他们并非天生充满活力,而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要求,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表面上乐观自信,实则内心充满压抑。

心理学上有一个观点,我认为非常正确: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种情绪,我们应做的不是排斥某种情绪,而是学会接纳。

学会感受情绪在身上的流动,接纳自己,理解他人。

不必刻意伪装自己的努力。

不必过于挑剔身边的人。

更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向亲人发泄情绪。

观察每个人的生活,谁没有经历挫折,谁没有情绪的波动?又有谁能一辈子只拥有阳光而没有阴霾呢?

既然生活注定会经历酸甜苦辣,与其拼命伪装,过度展示自己的「正能量」,不如坦然面对,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毕竟,过分关注积极和正面的,排斥消极和负面的,不仅会让你的生活失去许多体验,还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压抑不堪。

蔡澜曾说过:

#智启新篇计划# 「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尽量地享受美食,人生就会更美好一点,就这么简单。」


许多事情,不必过于用力,不必过于苛刻,不必过于伪装,适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