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你永远可以多试几次

2024-01-10情感

今天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有个男的,高中时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喜欢做视频,他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研究油管上的视频,然后自己也不断尝试做视频发布在上面。

他平均大概每11天发布一个视频,坚持做了十年。前3年都几乎没有什么浏览量,从第4年开始才有了一些浏览量,然后不断增长,到了第十年,他最好的一个视频浏览量超过了一亿次,他也拥有了一个有数亿订阅者的媒体帝国,身价超过了1亿美元。

他早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平庸之作,甚至是糟糕之作,他如果自暴自弃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以后的辉煌成就。

实际上,除了你自己,根本就没有人在乎你,人们只会记住你的成名之作,你的那些失败,别人根本不会理会。

别人不会像你一样在意你的失败,你永远可以多试几次。

人要想成功,一定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因为不是真正喜欢的事,你坚持不了十年。

做自己喜欢的事,别说坚持十年,一辈子都没问题,因为做喜欢的事对你而言就是享受。

喜欢一件事,不能仅仅停留在喜欢阶段,而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让自己成为专业水平,成为专家,不擅长的喜欢都是假喜欢,真正喜欢一件事,怎么可能做不到擅长呢,怎么可以不变成专家呢?

你说自己喜欢唱歌,但是从来不敢唱,也唱得不好,这都是假喜欢。

真正喜欢唱歌,你就会像朱之文一样,种地也唱,养猪也唱,不怕丢人,不怕别人的眼光,不怕别人的讽刺挖苦,不怕失败,像个疯子一样,为之痴迷,这才是真喜欢。如果害怕这害怕那,都是假喜欢。

其实,想做成一件事的道理很简单:选择你真正喜欢的一件事,然后全力以赴投入进去,每天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坚持十年,没有做不成的。

有人说,十年太长了,实际上,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十年也会很快过去的,而大部分的人十年后仍然没有任何进步。

道理很简单,难的是执行,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坚持不了这么久。

坚持不了这么久,其实本质就是不够喜欢,很明显对这件事的喜欢抵抗不了娱乐的诱惑,抵抗不了偷懒的诱惑,抵抗不了悲观的情绪。

大家都是既想得到一样东西,又不想付出相应的代价,说到底大家都是只喜欢不劳而获。

但世界是能量守恒的,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代价,不付出对应代价,就得不到这样东西,就做不成这件事情。

所谓的天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在自己喜欢的某个领域比所有人付出 都多的人。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数年无人问津的默默无闻的努力。

而且,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精力很充沛的人。

我认识一个写作者,在网上写了十几年,日更,每天写七八千字,没有一天中断的。不用说天赋,就这个精力,这个勤奋程度,已经可以打败99.99%以上的人了。

以前,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的人,我会想,这个人真风光啊!

现在, 看到一个 非常成功的人,我会想,这个人背后该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啊?

所有比我们成功的人,都吃了我们吃不了的苦,都抵抗了我们抵抗不了的诱惑,都放弃了我们放弃不了享受。

你每一个起不来的早晨都有人起来,你每一本读不下去的书都有人读完,你每一个学不会的技能都有人学会,你每一个放弃的时刻都有人继续坚持了下去。

任何一个比你优秀的人,背后都比你付出 多;就像古代任何一个战功比你高的将军,身上的伤疤都比你多一样。成功没有捷径,成功都是一刀一刀拼出来的。

最近看了一个10%目标定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先尝试十次再说,如果做成一件事只有10%的成功率,那你尝试十次基本上就有一次会成功,你就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的人。

实际上大多数的人,连一次都不愿意尝试,让他们尝试比登天还难,他们在尝试之前就找到很多放弃的借口了。

我们最近一直在做流量赚钱项目,每个项目都是用很多号同时做,操作很多天,发布很多作品,然后看效果。

通过做项目我明白一个道理:数量才能产生质量,量大出奇迹。

如果你只用一个账号来测试这个项目,那即使你再用心,也基本上看不到效果,成功率可以说是很渺茫。但是如果你用几十个号同时测试,你的成功率就提高了几十倍,再加上时间的维度,成功率又高了几十倍,基本上就能从中发现一些数据特别好的账号。

成功有时候就是运气,但是多尝试几次,等于多抽了几次奖,你的成功率就会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今天看完了一本书【1000个铁粉: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1000个铁粉这个观点是凯文凯利最先提出的,他说一个人如果有了1000个铁粉,就可以养活自己,所谓铁粉,就是无论你卖什么他们都买的人,无 相信你、追随你的人。

这本书其实不值得看,完全就是水货,这本书唯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这个书名,观点还是凯文凯利提出的。

其实在看推荐序的时候,我就感觉倒胃口了,推荐序是一个自称长江商学院品牌顾问师北宸写的,通篇文章都是在吹牛。什么人喜欢吹牛?没有能力的人喜欢吹牛。真正有实力的人都是很谦虚的,越水的人越喜欢吹牛。

你想吧,让一个水货给自己写推荐序,可见这两个人都是水货。

看一个人行不行,不要看他有什么头衔,而要看他做过什么事,取得过什么成就。

本书的作者和写推荐序的人,这两个人简历里面都不敢写自己上过什么学,做过什么事,他们只写自己是什么什么的顾问,自己的很多同学在腾讯华为工作,一会儿说自己是「培训师」,一会儿说自己是「金融圈大咖」,一会儿说自己是「个人品牌教练」,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说明非常心虚,没有什么能力。

可以说, 「培 训师 」, 金融圈大咖 」, 「个人品牌教练 」,诸如此类,有这些头衔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废物,因为是个人就可以给自己加上这些头衔。

真正厉害的人是什么?是你在美国那个大学做过教授,你创立过什么公司,赚过多少钱, 这才是无法说谎的事。中国的大学教授也不完全可信,很多大学教授也是水货,比如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连基本的科学常识都没有;比如贾浅浅,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写诗的水平比我差远了。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说自己厉害,但是你从他们的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他们思想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