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2023年被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藏着成年人顶级的生活状态

2023-12-08情感

作家张涔汐曾分享她同学的故事。

同学参加大学同学聚会后,整个人的状态就不好了。

原来,他们家一直住在一套60多平米的小户型里,而他在聚会上得知,同学们都拥有好几套房。

相比之下,他的人生显得无比失败,他也陷入了焦虑的深渊之中。

这样的感觉,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

我们习惯于在别人的幸福里审视自己,于是开始对当下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我们常常让自己身负重荷,以为拥有得越多才越接近幸福。

殊不知,这种焦灼与紧绷,只会让我们活得越来越累。

而拥有松弛感,才是成年人顶级的生活状态。

来源:视觉中国

将自己捆绑,是成年人的生活常态

有多少人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在闹铃声中惊恐地醒来,慌忙地套上衣服,花上3分钟洗漱,2分钟整理出门,再顶着「六亲不认」的面孔去挤地铁、挤公交。

碰上雨雪天气,可就惨了,一路都盼着万一迟到了不要撞见领导,盼着领导高抬贵手不要扣出勤奖。

好不容易踩着点儿来到工位,就忙不迭地开始了昏天暗地的一天。

这中间,可能因为某件事情没有做好,被领导拎去办公室训斥。

也可能因为某个疏忽,被客户破口大骂,而你只得不停地点头道歉。

一天下来,脖子稍微转动一下就咔咔作响,腰肌也一阵阵酸痛。

日子就这么周而复始地转着,你似乎找不到喘息的时间。

每天战战兢兢、慌里慌张,害怕出错。

活得越来越像一只被自己亲手五花大绑的螃蟹。

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里的张沛,就是这样一位与自己较劲的打工人。

不管是陪家人、陪朋友,还是与心仪的人在一起,都无法阻挡她处理工作的「热情」。

她永远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消息,处理不完的突发事件。

她的风驰电掣与老友谢阳的云淡风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一个等初雪的夜晚,她问谢阳:「你怎么觉得自己能把这些事都干好呢?」

谢阳笑着说:「我没觉得一定能干好,我只是努力去做,做不好我也不后悔。」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正是成年人缺乏的心态。

对于成年人来讲,日子是一片原野,只有不断奔跑,不断给自己加码,才能踏入理想的航道。

来源:视觉中国

给自己松绑,去接纳任何一种人生结果

今年特别流行一个词,松弛感。

或许是因为生活压力大,所以松弛才成为人们的心之所向。

但许多人只是向往,却不敢让自己真的放松下来。

假日里疯狂放纵,工作日又成了垂头丧气的打工人。

卷不动,躺不平,但又不敢给自己减压。

试问这样的状态,如何让自己感到幸福?

【轻松主义】里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负重前行,终究走不远。

懂得松绑,才能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

作家吴淡如曾看到室友每天学习半小时日语,而且学得挺好,便也不甘落后。

为了赶超室友,她要求自己每天抽出两小时专注于日语学习。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日语学习经常被琐事干扰;学业忙碌时,甚至完全顾不上。

但她又不甘心,于是不断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

最后发现,自己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脾气也变得暴躁。

于是,她果断停止了日语学习计划,回到原来的节奏。

想起【人民日报】上的一句话:「好的生活,不是拼命透支,而是款款而行。」

人生漫漫,要学会给自己松绑。

允许自己平庸,允许稍稍逊色,允许自己被他人超越。

允许努力没有结果,允许事与愿违,允许生活暂时停滞。

松弛的人生,就是能接纳任何一种人生结果,把焦虑和不安变成豁达与坦然。

你会发现,不焦急时,日子反而开始慢慢变好。

来源:视觉中国

松弛感,才是成年人最顶级的生活状态

热播剧【故乡,别来无恙】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浑身透着松弛感的谢阳。

谢阳是张沛年少时的同学,失联多年后,两人在33岁这年重逢。

张沛对工作的认真,对朋友的义气,让他确定她还是自己年少时心动的女孩。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想尽办法去接近张沛,但他不急不躁不强求。

他见张沛被工作闹得焦头烂额,便带她爬山,去山顶品尝美食。

他见张沛招兵买马一直未见成效,便带她去就职者聚集的茶馆喝茶。

他陪着张沛帮朋友拿到了保险公司的全额理赔,他在夜晚约加班的张沛看剧。

他还特别懂生活,有一身好厨艺,也知道所在的城市哪里好吃好玩。

他轻松闲适的状态,让接近他的人毫无压力感,甚至能获得额外的情绪价值。

这样的人,无论生活在怎样的境遇之下,都拥有不凡的幸福力。

尼采曾说:「对于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平凡意味着万事不强求,意味着专注于当下,意味着知足于现有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种通透的生活态度,一种理智的生活智慧,也是对松弛感最好的诠释。

松弛的人生,没有那么多限制,没有那么多不得不做,不必太过紧绷,不必对抗当下,不必强人所难。

余生,愿你也能放下过重的包袱、过高的期待、过严苛的要求,去享受自在惬意的生活。

作者:蓁蓁;来源:微信公众号醒读哲学(ID:xingdu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