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心安,即归处

2024-10-17情感

我曾瞧见过钱钟书说过这么一句话:

洗个澡,赏朵花,吃顿饭,要是你感觉愉快,不是光因为澡洗得清爽,花长得美,或者饭合你心意,关键是你心里没啥烦心事。

心里没啥惦记的,人才能安稳些。

世间繁杂,满是未知和不确定因素。

人就像纸鸢一样,我们老是想牢牢拽住手里的那根线,可风一刮起来,接下来都不清楚自己会在啥地方,前面的路又通向哪儿。

人得等到了一定岁数,经历过生活的种种,才能明白心里安稳就是福,心里安稳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归宿。

得和失就顺其自然吧

人心里之所以不安稳,无非是因为总有没得到的,总有放不下的,这其实就是得失之心在作祟。

苏东坡的好哥们儿王巩,由于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被连累了,给贬到了岭南那地方,他的歌妓寓娘倒是很坚决地跟着一块儿去了。

东坡心里挺过意不去的,可王巩倒宽慰起他来,谈起了养生的法子,还表示这就算是修炼了。

过了几年,王巩回来了。苏轼邀他们饮酒,说到岭南的风俗情况时,寓娘回应说:「只要心安定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

得失,本就是人生的平常事儿。人有点追求没啥不好,可要是得失心太强,整天忧心这操心那的,心里不舒坦,哪还能踏实呢?

曾国藩说过:「要是没了得失之心,那说话做事就会自在舒展,这心就跟旁观者一样,啥事干不成呢?」咱得告诉自己,得到了就坦然接受,失去了就淡然处之。

种树的时候,得认真仔细。等结果的时候呢,就顺其自然,尽情享受就好。

得失放下,心随缘分自安然。

现在就得懂得知足

常言讲,人知足就会常快乐。心里安稳的人,那就是知足的人。

杨绛过了一百岁的时候,写过这么一段话:

老天不会把所有幸福都搁在一个人身上,有了爱情不一定就有金钱;

有钱不一定就快乐;快乐了不一定就健康;健康了也不一定啥事儿都能顺心意。

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是磨炼心智、纯净心灵的最好办法。

所有快乐的体验都归为精神层面的,这种快乐能让忍受转变成享受,是精神对物质的胜出。

人生不存在圆满的幸福,不过有懂得满足的快乐。

安在当下,就算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也能像刘禹锡那样,感受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那种诗意。

就算日子穷苦,那也得像颜回那样,吃着简单的饭食,喝着白水,自己寻得快乐。

老话说:「知足的人,就算贫穷低贱也能快乐;不知足的人,就算富贵也会忧愁。」

心里懂得知足,能安心于当下,这才是真正的归宿所在呢。

没啥好害怕的,也没啥好惊慌的

丰子恺讲过:平平静静过一辈子,不骄不宠,无惊无惧。

心不安宁,那是因为生活里好多事都没个准头,老是让我们毫无防备。

有那么一年,蒋勋的父亲在加拿大一下子病得特别重,情况危急。

蒋勋急急忙忙往机场赶,忙乱间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那正是父亲给的【金刚经】卷子。

一晃过去了三十年,这卷经他都没看过。在飞机上,他心里不踏实,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卷经。

「一回回读到‘不惊、不怖、不畏’,想让自己心里安稳些,可‘云何降伏其心’,实在是太难了。」

可读到末尾时,他瞧见了王玠的跋尾题记。原来王玠为给已逝的父母发愿,所以刊印了这卷【金刚经】。「自己的不舍,让他明白了所有众生的不舍」。

蒋勋就拿着这卷经,在他父亲的病床前,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一直到他父亲去世。

打那以后,蒋勋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得先把【金刚经】读上一遍。他觉得读了心里踏实,就这么一直读着。

在这漫漫人生路上,有担忧、害怕、恐惧的情绪挺正常。可要是整天提心吊胆的,那可不是爱护自己的办法。

或许是诵经、抄经,又或许是读书、练字、作画、唱歌,总归得想些办法,找条线儿,好让自己心里踏实。

接纳变化,这是生活的平常状态。对待生活,多些平常心态,要明白不必惶恐惊慌。

只有心安稳了,才能在这大大的世界中,使小小的自己寻到归属之地。

林清玄曾向广钦老和尚请教,咱怎样才能心安呢?

他讲:「咋才能心里踏实呢?得没心没肺才行。」

别让心太计较得失,得和失、舍和得,这都是生命里常有的事儿。别让心琢磨太多,心里没负担,那可比神仙还自在。别让心背负太重,能解决的事压根不用愁,解决不了的事发愁也白搭。人要是心里踏实,那就有了着落。

点击阅读原文,瞧瞧更多有意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