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情感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处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坚持梅拉宾法则」

2024-10-19情感

Ps:各位亲们,创作不易,请多多点赞,转发。谢谢^.^

一个90后吐槽: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烦老人的唠叨?他说:「我一买件新衣服,刚回家兴奋地穿上,结果我妈上来就一句‘你咋买了件白的?不好看,像是给谁守孝呢?’瞬间整个人心情都没了。」这事儿一说出来,马上引来无数人的共鸣,留言区简直成了「吐槽大会」。

其实,这种事并不少见。很多老人,总觉得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生活智慧」,非要指点儿女一番。年轻人穿衣吃饭、买车买房,甚至走路先迈哪只脚,老人们总觉得有必要说上两句。问题是,这样的「关心」在子女眼中,往往变成了唠叨。年轻人,尤其是成家后的子女,早已习惯自己拿主意,老人们再三干涉,只会让人心生烦躁。

沉默,有时候真是金。蒙田早就说过:「不说话比那些说得不由衷的话要好得多。」年纪大了,见识也多了,但别忘了,儿女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得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日子嘛,各自过各自的,没必要事事插手。

还有一点,有些老人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到朋友圈里儿女发的旅游照片,本来该点赞祝福,结果却发个哭脸,搞得大家都不舒服。子女看了哭脸,心里肯定会想:「又没带她去,怪我了。」一次两次下来,亲子间的关系就有了隔阂。

笑,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打电话的时候,不管心里多想让儿女回来吃饭,别总是板着脸,放松些,笑着问:「啥时候回来呀?」这种语气让人听了,心里也是暖的。反过来,老是抱怨、严肃,谁还愿意回家呢?

再说到带娃这事儿,很多老人会觉得自己被「强迫」了,一边吐槽「太累了」,一边又天天跟孙子孙女泡在一起。其实,这种矛盾心情可以理解,但换个角度想,带娃也是帮儿女分担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生活。很多聪明的老人,都会觉得带娃是自己对家庭的贡献,甚至乐在其中。

有的老人甚至比年轻人还拼,去儿女的公司里帮忙,做个仓库管理员、保安什么的,让年轻人安心忙自己的事。老人身体好了,还可以在家做点家务、跑跑腿,都是在给子女减轻负担。这种相互帮忙的状态,家庭自然更加和谐。

林语堂说过:「幸福就是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玩游戏。」一个家庭,老的小的,大家各自忙碌,互相帮助,这样的日子才过得踏实、舒心。

不过,千万别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就可以「倚老卖老」。老了也没啥好骄傲的,别老想着道德绑架子女。就算有再多的退休金,也别拿这个去「压」儿女。家里人都是平等的,关系得顺顺当当地相处,不能靠金钱维持。

子女孝不孝顺,取决于平日的积累。老人如果平常总是在帮子女,而不是光要求回报,那子女自然心甘情愿地孝顺。靠道德或金钱去强求孝顺,效果可想而知——只会越来越疏远。

生活嘛,说到底是要一起经营的。要想子女回头来看你、关心你,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得靠善意、行动积累起来。聚餐、吃饭这些表面上的客套,不能指望太多,真正重要的是平时的互相扶持、体谅。

我特别好奇,大家对赡养父母这件事怎么看?平时跟父母之间相处有没有啥有趣的经历或者烦恼,欢迎留言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