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时尚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用腕表体现身份?

2024-10-11时尚

我会对这种完全以价格进行腕表评价的弊端如此敏感,其实也有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关系。

——腕表先生

海外有个知名的腕表博主叫Nico Leonard,他最有名的视频内容是为各个品牌的腕表打分评级,告诉粉丝哪些腕表的价格是言过其实,哪些是值得购买的。

他的流量非常高,一个视频至少都是几百万的播放量。

这令我想到了国内很多腕表博主或者媒体喜欢给腕表品牌分等级,一般以价格区分,什么一等一级表、三等三级表云云,也吸引了不少刚接触腕表的消费者。

如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分级图表。

我虽然进入表圈自媒体的时间不算长,但由于工作关系,经常阅读和游览我国香港地区以及海外的众多媒体内容和资料,也发表了不少介绍腕表的文章和视频,时间一长,很多我的粉丝会私信问我:「某某腕表是什么档次,是否值得购买,会不会显得low了?」

每次遇到这类在心态上以腕表品牌价格分级进行购买选择的消费者,我都会比较头痛。

因为我内心里是不赞同以腕表价格进行分级分类,进而决定购买选择的。

不是我有多脱俗,而是我曾经也走过类似的路,但是交了「学费」的。

在具体回顾我自己交学费的过程,以及谈谈我的看法之前,先来和各位分析一下海外资深博主的腕表分级和我国腕表媒体的惯常分级到底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分级,但逻辑完全不同

海外著名的腕表自媒体博主很多,这里以前文提及的Nico为例,他在国内表圈的影响力也不小,最有名的就是他是一个著名的宇舶腕表「无脑黑」博主,每次进行腕表分级,都对这个牌子嗤之以鼻,话讲的很难听。

但他对腕表品牌的分级或者排名在海外腕表圈或者我国香港很多手表自媒体人这里却有相当大的共鸣,我查阅下来,发现这些境外腕表媒体人在排名的时候都强调三个字:「值不值」。

这就和中国内地的相关排名有本质不同,因为我们一般都按照价格进行分类和排序。

宇舶big bang

比如说,帝舵这个牌子,旗下所有产品线的最高价格通常不会超过五万元,热销的碧湾在3万元出头的价位。在我国的很多排序中,基本都是属于三类表靠后的位置,很难想象有人会将其排在伯爵、肖邦、真力时或者沛纳海之前。

然而,在海外自媒体眼中,帝舵的in house机芯性能非常强劲,又拥有同集团劳力士的质量保障和后期维护资源,外形还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当然历史底蕴也是借鉴了劳力士经典款的),一般都会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帝舵碧湾54

同理,浪琴、泰格豪雅这些在国内很多人看来因为价格并不那么高不可及,只能排在后面的腕表,但在国外表圈中的排位都在非常前面的位置。

更别提卡西欧和精工这类入门级的腕表了。

原因无他,国外很多人玩表,看重的不是这块表多贵,多能展现身份实力,而是在于其性价比、品牌故事和口碑是否值得购买。

换句话说,经过数十年、上百年腕表文化的不断熏陶和演进,国外表友对待腕表的态度是非常不同的,这也是为何工具表中的潜水表和计时码表这十几年来一直是腕表销量中的王者,也最先在海外市场出现这种苗头。

卡西欧G-SHOCK DW-5600

反观国内表圈文化,很多时候,购表不是为了自己喜欢,而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彰显实力。

这当然无可厚非,我坚信国外购表的很多消费者也是出于这种目的,比如很多需要见客户的营销人员,一款价格符合其销售产品定位的正装表可能会让他在客户面前加分不少。

然而,如果单纯以腕表品牌的价格而不是自己的品味或者符合自己真正的气质作为购表依据,这显然并不是进步的腕表文化,还处于非常「稚嫩」的阶段。

浪琴康卡斯41毫米

比如,当看见毫无任何腕表代言合同的美国著名音乐人,也是著名腕表爱好者,Ed Sheeran经常在歌迷面前佩戴一只G-Shock 6900 腕表时候,会不会觉得其价格与他可能几亿美元的身价完全不符呢?

老实讲,人家的手腕大小,经常需要演出的工作环境和个人的外观品味就决定了他喜欢佩戴这款表,而不在于价格能否符合他的身价。

当然,Ed Sheeran收藏腕表的种类非常丰富,据他曾经的公开展示,其收藏最多的还是类似百达翡丽鹦鹉螺以及爱彼皇家橡树这样的超奢腕表。比如下图这块百达翡丽5726。

百达翡丽鹦鹉螺5726

一次交学费的经历

我会对这种完全以价格进行腕表评价的弊端如此敏感,其实也有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关系。

在大学刚毕业进入银行第一次开始工作时候,我还是典型的「腕表小白」。

凭借着对身边一些老员工的观察,我决定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一块腕表,当然主要的考虑是体现「外资大行从业者」的身份,以期在老同学和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一番」。

可想而知,在我对腕表还未有丝毫概念之时,在我还完全弄不清百达翡丽、爱彼、宝珀、浪琴、欧米茄、劳力士、天梭到底有些什么特色,有哪些重点表款的时候,也对运动表、正装表等概念一片模糊之时,我选择盲目地以价格区分进行购表选择,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瑞士机械表,外观要我喜欢的。

更严重的是,我是先看了价格,看了网上图片,就直冲专柜,仅仅试戴了一次,完全没有货比三家,兜兜转转,多试戴几款的前提下,完成购表的。

相信很多初入腕表圈子的朋友也会和我一样吧。在这种非常冲动的情绪和浅薄的认知下,我花了1万多元,在十几年前我工资还并不高的情况下,购入了一只自己戴了几周新鲜感过了就不想每天再戴的表。

具体的品牌和型号,我就不讲了,因为其实这并不是这款表的错,而是我自己的问题。

西铁城光动能(Eco-Drive)计时码表,型号AT2140-55L

若干年后,当我在美国读博士时候,突然有一天想买块表犒劳自己连续一整年的辛苦。在黑色星期五之时,在做了足够的功课之后,我购买了一块西铁城的石英腕表,当时的价格只有两百多美元。

这款西铁城光动能的「偏向正装计时码表」成为了我之后几年的通勤表,并且现在依然在我的腕表收藏盒中,时不时会在周末佩戴出门。

看过我这个号文章的朋友一定知道,我现在最常佩戴的是一块劳力士探险家型,对这些腕表的使用经历让我非常满足,也是我多年沉淀后的结果。

最后,我还要说,本文,甚至本号所有的内容都不是为了要推销任何腕表,而是唯真诚不破,用我的文字和视频,带给用户最实用的腕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