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时尚

「钱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老祖宗的忠告,铭记于心!

2024-10-06时尚

王维曾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我们身处人际网,最离不开的就是与人打交道,而最头疼的也是人情世故。

人性难测,人心易变,在复杂的人世中,想活得轻松,就要牢记老祖宗传下的12字箴言:

钱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

虽只寥寥数语,却透露出了为人处世的高级智慧。

钱不借二

①不借「懒」人

常言道:

「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将钱借给好吃懒惰的人,非但不能帮他们摆脱贫困,反而会令他们滋生贪念。

有个心善的乡绅,每每遇到乡人揭不开锅,就会接济一二,帮乡人渡过难关。

时间一长,乡绅乐善好施的名声传扬开来,有个外地的懒汉听说了此事,投奔而来。

乡绅看到懒汉破衣烂衫,又穷又饿,赶紧吩咐下人赠衣施粥,还给了懒汉回乡的盘缠。

可没多久,懒汉又上门求助,乡绅再次解囊。

往后懒汉一将钱财挥霍光,就跑来朝乡绅伸手。

如此反复几次,乡绅不厌其烦,拒绝借钱,谁料懒汉竟当街撒泼,痛骂乡绅假仁假义。

乡绅赔了钱财,又损了名声。

好人难做,有钱的好人亦难做,帮人没错,但别把钱借给不思上进的懒人。

②不借「赖」人

古人云:

「人无信不立,人无品不交。」

信用和人品,是人活于世的基本法则。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即使能暂时获得帮助,最终也会因失信而被亲朋好友舍弃。

战国末年,秦国崛起,周王室衰微。

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想要联合六国对抗秦国,为了准备军资,他向贵族富户们打了很多白条,承诺以后还款。

可眼看秦国一路凯歌,六国联军节节败退,借钱给周赧王的人纷纷着了急,上门催债。

周赧王见此情景,非但没有出来安抚人心,反而给自己造了一座避债台,躲了起来。

于是借钱支持周赧王的人大失所望,他们手执欠条聚集在宫门前,咒骂周赧王不守信用,欠债不还。

还不等秦国兵临城下,周赧王就在臣民的唾弃声中羞愤而死。

这便是债台高筑典故的由来。

而那些债主们,到最后也没能要回自己的钱。

交友要慎,识人要明,对于不讲信用之人,守住不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酒不借三

①不喝「闷」酒

心情烦闷的时候,不要喝酒。

喝闷酒,只会将人困在负面的能量场中。

诗人孟浩然年轻时游山玩水,人到中年,周围朋友都当了官,他一下子有了危机感。

39岁那年,他急慌慌从襄阳老家奔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无奈准备不足,落了第,失望烦闷的孟浩然,便到好友王维家里喝闷酒。

这时,唐玄宗突然驾临王维府邸。

于是,王维好心将孟浩然引荐给了玄宗,希望他通过玄宗赏识顺利入仕。

那天玄宗心情不错,乐意给孟浩然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便让他赋诗一首。

本是千载难逢的好机缘,谁料喝了酒的孟浩然,脑袋昏沉沉,一时没从郁闷的情绪中走出来,作出的诗竟满是对朝廷的愤懑之情。

玄宗听后大怒,孟浩然从此彻底与官场无缘。

借酒消愁,不仅消不了愁,一不小心还会让自己的处境更糟糕。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选择用酒精麻醉伤痛,而要想办法让自己走出来。

找朋友聊聊天,安静地读本疗愈书,或是外出散散心,都是不错的排解方式。

②不喝「事」酒

处理要事的时候,不喝酒。

醉酒不仅容易失言,更容易误事。

三国时的张飞,就曾因喝酒闯过大祸。

刘备带兵讨伐袁术时,将大本营徐州交给张飞守卫。

张飞虽打仗勇猛,却有一个爱喝酒的毛病。

刘备刚走,张飞便将士兵都叫来,陪他一起喝酒。

张飞醉后耍酒疯,不管不顾打了吕布的岳父——曹豹。

曹豹被打后,心生怨恨,趁着张飞醉酒,与吕布里应外合,攻打徐州。

张飞仓皇落败,不仅丢了徐州,还连累刘备家眷被俘。

喝酒要分清场合,娱乐放松时,喝点小酒可以怡情。

但有要事时,一定要克制住对酒的欲望。

否则出了重大失误,悔之晚矣。

③不喝「驾」酒

外出行走期间,不喝酒。

古往今来,因酒驾致死的,不在少数。

我们最熟悉的大诗人李白,就是死于酒驾。

62岁那年,他在采石矶畔浏览风光。

那晚月色甚好,李白诗兴大发,一边吟诗一边喝酒。

一杯一杯复一杯,不知不觉喝高了。

醉酒后的李白,看到江中月亮的倒影,非要下水捞月。

就这样,李白驾船行驶在江上,一脚踩空,掉入江中溺水而亡。

古代交通工具不便利,尚且会发生酒驾事故。

而各种交通工具发达的今天,更要小心行驶。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句话要深深刻在骨子里。

路不走四

①不走「近」路

听过一句话:

「捷径,才是最远的路。」

很多时候,看似走近道,抄小路,其实反而绕远路,甚至偏离目的地。

东汉末年,王室衰微,各路豪杰都想成就一番功业。

但在成就霸业这条路上,有人选择近路,有人选择远路。

吕布是前者,他原本是丁原义子,可为了立功,他杀掉丁原,转认董卓为义父。

眼见董卓形势不好,他又立刻倒戈,杀掉董卓。

最终吕布在一次又一次抄近道中,丧失信誉,被曹操杀死。

反观刘备,事事绕远路,反而屡屡成功。

当曹操攻打徐州时,刘备不计回报帮忙。

后来刘谦提出要把徐州送给刘备,作为报答。

选择答应,可以迅速壮大实力,明明是一条近道,刘备却不选。

然而他三拒徐州的做法,看似走远路,实则为他赢得了人心。

三顾茅庐也是,刘备一次次谦恭上门,看似费劲,却赢得了诸葛亮用一生来鞠躬尽瘁。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抄捷径,敢绕远路,成功反而更容易。

②不走「错」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常戚戚。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但只有走正道,才能俯仰无愧天地,行思无愧己心。

与正道相背,只会毁了自己。

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原本是一个才华横溢、积极向上之人。

他从小就有神童称号,23岁便进士及第。

他也曾立志当个好官,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座右铭。

他也曾协助王安石进行变法,想要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然而随着变法的失败,蔡京面临被贬谪流放的命运。

在考验面前,蔡京怯懦了,为了留在京城当官,他没有原则地抱住了当政者的大腿。

一步错,步步错,蔡京为了保护荣华富贵,越来越没骨气。

徽宗继位后,他更是沦为一个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无耻之徒。

他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炮制「元祐奸党」名单,陷害苏轼、黄庭坚等忠直之士。

蔡京的弄权,加速了靖康之难的到来,加速北宋的灭亡。

蔡京自己也因此成为遗臭万年的大奸臣。

人生路上紧要的几步,一定要慎重,一旦选错很可能滑向深渊。

切记不忘初心,坚守正道,才能善始善终。

③不走「险」路

曾国藩有句名言:

「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底,终是不稳。」

相比险路,曾国藩更推崇稳扎稳打。

论天资,曾国藩绝对算不上聪明,甚至可以说是笨。

一个小小的秀才,他考了六次都不中。

可正是这样一个笨人,却成为晚清第一名臣,被世人誉为半圣。

他一辈子奉行的准则,总结下来只一个「稳」字。

考试从不搞突击,而是每天晚睡早起,不荒废一日之功。

打仗也是,结硬寨打呆仗,那么多人都拦不下的太平天军,硬是让他给打败了。

不走险路,不抱侥幸心理,不怕远,不嫌慢,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人生不会差到哪。

④不走「老」路

汤之【盘铭】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总以为古人很迂腐,其实不然,早在三千年前,老祖宗就告诉我们:

要敢于创新,不要走老路。

唐朝初年,文人对六朝文风很是批判,一度想要改革。

尽管呼声很高,但官员们写奏折还是沿用六朝骈文。

问题出在,从汉到唐中间过了好几百年,无论是文字还是说话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复古,无异于痴人说梦。

改革一直进行不下去,直到中唐韩愈凌空出世。

韩愈虽然打着「古文运动」的旗号,实则却在进行一场新的文字实验。

他化骈为散,借鉴古文的同时又结合当时的语言习惯,熔铸新的语言文字。

韩愈的创新大获成功,后来苏轼盛赞他「文起八大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先辈的肩膀,只是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辅助,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创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老祖宗们将吃过的亏、总结下的经验,浓缩成短短三句话,供我们参考。

钱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

熟记这12字避坑箴言,愿你的人生少走弯路,前程灿烂且美好。

作者 | 幕灯·风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