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钓鱼

钓友:长江禁渔后3年后鳜鱼「胖如猪」,体长1米,堪称「煤气罐」

2024-02-03钓鱼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仅仅3年多的时间,据钓友可靠消息称,「空军」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大,这不,湖南湖北的钓鱼佬们接连放出了喜讯,湖南湖北的钓友们前段时日均钓获了一条体长接近一米的鳜鱼王,这条「胖如猪」的大鱼被广大路亚爱好者称之为「煤气罐」,可爱的网友们羡慕的同时,纷纷表示祝贺。

湖北钓鱼佬网友

「煤气罐」 是啥?非路亚爱好者一定很好奇吧,让我们来看看「煤气罐」到底是啥?

湖南钓鱼佬收获

这就是路亚爱好者对「胖如猪」的鳜鱼王的爱称, 「煤气罐」

也不知是怀孕还是吃小鱼吃的(「・ω・)「嘿

一、长江禁渔政策的背景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等问题,长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为了保护长江生态,政府实施了禁渔政策,禁止在长江流域进行商业性捕捞。这一政策旨在保护长江生态系统,恢复渔业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生机勃勃的母亲河。

不得不说,很是有远见,为什么这么说呢?

长江「无鱼」,最直接伤害的就是这些处于食物链金字塔顶端的大型动物。 金字塔顶端生物消失,生态链就乱了, 作为长江的旗舰物种,白鱀豚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白鲟已宣布灭绝;江豚仅剩千余头,若再不采取措施,或在15年后消失。旗舰物种不在,长江生态系统危矣。

目前,四大家鱼占我国淡水渔业养殖产量约50%,然而其种质资源质量整体在下降。根据我国「三江」(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家鱼」种质调查结果,长江水系的种质无论是表型还是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都是最好的。因此,通过全面禁渔,保住长江这个天然种质资源库,恢复长江野生鱼类的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到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和未来。

二、肉食性鱼类的天堂

长江禁渔后,水域生态得到显著改善,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存环境。以鳜鱼为代表的肉食性鱼类因为缺少天敌和捕捞压力,得以迅速繁衍壮大,体型也较往年有了明显增长。长江仿佛成了它们的「天堂」,让这些鱼儿得以自由生长,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为何会这样?

还是因为上头说到的,长江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不是灭绝了,就是数量过于稀少,已无法遏制住食肉性鱼类的扩散。

中华鲟 、 江豚 、 白鳍豚 、 白鲟 等超大型鱼类, 其身影已很难见到,导致肉食性鱼类占据主导, 正应了那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鳜鱼,鳡鱼,翘嘴,已称霸长江,鳡鱼相较于鳜鱼、翘嘴来说,或许更为嚣张。

看看这可怜的小草鱼,已被吓的不敢下深水了。

长江十年禁渔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许多珍贵物种的数量有所恢复。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其数量的增长是评估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据报道,长江江豚的数量从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2022年的1249头,这表明长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十年禁渔」3年后,两头江豚跃出长江湖北宜昌江段。(杨河 摄)

长江流域的十年禁渔政策是为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政策旨在给予鱼类等水生生物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然繁殖和恢复。

长江禁渔不仅有助于珍稀物种的恢复,也为其他鱼类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长江里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鱼类通常需要生存空间和食物链的平衡,禁渔有助于这些鱼类的繁衍和生长。

"十年禁渔"确实带来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事事都有利有弊

有网友就此事提出疑问,十年禁渔,肉食性鱼类疯长,不人为介入遏制,真的不会有影响吗?

问题一经提出,就有专家提出了解释!

该专家认为,不管是鳡鱼也好,鳜鱼也好,完全不用担心其会危害长江的生态平衡,完全可以不用太过在意。

但我认为,十年禁渔可不能像闭门造车的专家所说,鳡鱼等泛滥也不管不顾,要不然十年后还不知道怎么样。

鳡鱼、鳜鱼、翘嘴等鱼类如果在一个区域内因为禁渔而数量激增,这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禁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然而,任何生态系统都是复杂且微妙的,物种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如果某个物种的数量过多,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即使禁渔措施能够使某些鱼类数量恢复,也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长期的生态平衡。这可能包括定期的科学调查、生态评估和必要时的管理干预,如调整禁渔区域、时间或者采取其他补充保护措施。

五、结语

长江禁渔政策的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鳜鱼王的出现证明了这一政策的成果,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然而,我们还是需要实时检测,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实施更改政策,以更好的应对变化。

你们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