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身

翻过最大摄氧量这座山:玩转乳酸阈值,提升运动持久耐力!

2024-08-08健身

想在马拉松、铁人三项或长距离骑行中表现出色? 那就得好好琢磨训练方法了。今天咱们聊聊一种新的训练理念: 通过大量乳酸阈值训练来提高长时间耐力表现。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提升成绩, 还比传统的高强度训练更安全、更持久。

1

翻过最大摄氧量这座山

以前大家都认为,最大摄氧量 (VO 2 max) 就是衡量耐力的"金标准"。但是, 最新研究发现, 光是提高 VO 2 max 并不一定能让你在 15 分钟以上的比赛中表现更好。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 到底该怎么训练, 才能在 3 小时以上的长距离比赛中表现出色?

2

金字塔训练法: 乳酸阈值才是"真香"

最近的研究表明, 采用"金字塔式"的训练方法, 重点放在每升血液含 3.5 毫摩尔乳酸阈值附近的训练上, 对提高长时间耐力表现特别有效。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深入理解乳酸在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乳酸水平来优化身体机能 (Brooks, 2020)。

3

啥是"高强度区间"?

说到这种训练方法, 我们经常提到"高强度区间"。简单来说,就是第一乳酸阈值和第二乳酸阈值 (每升血液含 4 毫摩尔乳酸以下) 之间的强度范围。在这个区间训练, 既能有效刺激身体产生有利于耐力的变化, 又不会积累大量疲劳。90% FTP 附近。

图1: 运动强度与乳酸水平的关系

图 1 就是不同运动强度下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看那个"高强度域", 就是我们要遵循的训练区间。

4

乳酸阈值训练有啥好处?

在乳酸阈值 (每升血液含 2.5-3.5 毫摩尔乳酸) 附近训练, 好处很多:

  1. 能长时间训练, 有效激发耐力适应。
  2. 恢复比高强度训练快, 不容易过度训练。
  3. 既能产生显著的有氧训练效果, 又不会把肌肉搞得乱七八糟。
  4. 能在细胞层面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 让训练效果更好。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标疲劳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提高训练效率, 在细胞层面达到最佳效果。

图2: 不同训练强度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图 2 告诉你不同训练强度如何影响细胞信号通路。注意看, 在乳酸阈值附近训练能激活 AMPK 和 CaMK 通路, 从而促进 PGC-1α的表达, 这对提高有氧能力超级重要。

5

乳酸阈值训练对身体有啥影响?

在乳酸阈值 (每升血液含 2.5-3.5 毫摩尔乳酸) 附近训练能:

  1. 激活 AMPK 和 CaMK 信号通路
  2. 促进 PGC-1α的表达 (能刺激线粒体的生成和增殖)
  3. 提高乳酸清除能力
  4. 最大化肌肉运动单位的募集, 同时不会让儿茶酚胺水平飙升
  5. 降低糖原分解率, 同时增加丙酮酸和/或乳酸的氧化利用
  6. 提高第二乳酸阈值 (LT 2) 的强度
  7. 相比高强度间歇训练, 降低中枢和外周疲劳, 让你训练后恢复得更快

6

实战案例: 训练频率与耐力表现

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安排乳酸阈值训练, 我们来看一项具体的研究。Tonnessen 等人 (2020) 研究了间歇训练频率对精英耐力运动员计时赛成绩的影响。

研究设计

  • 参与者: 20 名挪威精英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运动员
  • 训练周期: 12 周
  • 训练量: 两组每周在乳酸阈值附近的强度下训练 136 分钟

  • 分组:

  • 第 1 组: 每周 4 次间歇训练
  • 第 2 组: 每周 2 次间歇训练, 但每次训练时间更长
  • 图3: 不同训练频率的安排

    图 3 展示了两组不同的训练安排。注意第 2 组虽然训练次数少, 但每次训练时间更长。

    训练安排详情

    在12周的干预期间:

    两组的训练强度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2-87%(I-zone 3)。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每周在I-zone 3强度下的总训练时间是相同的,都是136分钟。

    第 1 组:

  • 每周 4 次间歇训练
  • 训练模式: 连续 2 天训练, 休息 1-2 天, 再连续 2 天训练, 然后休息 1-2 天

  • HF组每周进行4次较短的间歇训练:

  • 4 x 8分钟,间歇2分钟休息(总时间32分钟) x 2次
  • 3 x 12分钟,间歇3分钟休息(总时间36分钟) x 2次
  • 第 2 组:

  • 每周 2 次间歇训练
  • 训练模式: 1 次训练, 休息 2 天, 再训练 1 次, 然后休息 2 天

  • LF组每周进行2次较长的间歇训练:

  • 8 x 8分钟,间歇2分钟休息(总时间64分钟)
  • 6 x 12分钟,间歇3分钟休息(总时间72分钟)
  • 7

    他们发现了什么

    1. 最大摄氧量 (VO 2 max) : 两组都没啥明显变化
    2. 乳酸阈值 : 第 2 组明显提高, 第 1 组没啥变化
    3. 运动经济性 : 第 2 组明显改善, 第 1 组没啥变化
    4. 计时赛表现 : 只有第 2 组大部分运动员 (9 人中 7 人) 明显提高

    这些结果告诉我们, 在乳酸阈值附近进行较少次数但更长时间的训练, 比频繁的短时间训练更能提高 30 分钟以上的耐力表现。

    8

    糖原阈值理论: 深入理解训练适应

    为啥这种训练方法这么给力? 我们得了解一下"糖原阈值理论"。这个理论说, 当肌肉糖原水平降到某个特定阈值以下时, 会强烈激活骨骼肌的适应机制和重塑过程。

    在乳酸阈值附近长时间训练会导致肌肉糖原水平下降, 从而触发这些适应性反应。这可能解释了为啥较长时间的训练课更有效: 它们更可能把肌肉糖原水平降到这个关键阈值以下, 从而最大化训练效果。

    9

    我们可以学到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和理论, 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实践建议:


    1. 训练强度选择 :

    2. 目标:在乳酸阈值 (每升血液含 2.5-4 毫摩尔乳酸) 附近训练
    3. 方法:用血乳酸测试或感觉量表 (比如"可以说话但呼吸急促"的强度) 来确定你的乳酸阈值,或者基于功率。

    4. 训练频率 :

    5. 建议: 每周 2 次乳酸阈值间歇训练
    6. 原因: 让你有足够时间恢复, 同时又能提供足够的刺激

    7. 训练时长 :

    8. 目标: 每次训练在目标强度下累积 60-90 分钟
    9. 方法: 可以通过多组间歇或持续性训练达到

    10. 恢复时间 :

    11. 建议: 间歇训练课之间休息 48-72 小时
    12. 监测: 用晨起心率、主观疲劳感等指标评估恢复状况

    13. 进阶策略 (针对超长耐力项目):

    14. 慢慢增加单次训练持续时间
    15. 在训练后期模拟比赛情况, 比如进行 3-4 小时的低强度训练, 其中包含 1-2 小时的乳酸阈值训练

    16. 全面训练计划 :

    17. 结合其他训练方法, 如力量训练、技术训练
    18. 定期做生理测试 (如乳酸阈值测试、VO 2 max 测试) 来监控进展并调整训练计划

    19. 营养支持 :

    20. 保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支持高强度训练
    21. 考虑在长时间训练课中补充营养
    22. 注意蛋白质摄入, 以促进恢复和适应

    23. 个体化调整 :

    24. 根据个人反应和目标比赛特点调整训练计划
    25. 保持训练日志, 记录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 以便长期优化训练

    按照这些建议, 你就能更有效地利用乳酸阈值训练来提高耐力表现, 同时降低过度训练的风险。

    记住, 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这种训练方法的效果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完全显现。

    10

    作者的观点

    乳酸阈值训练为耐力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可以在不过度增加训练压力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表现。通过在这个关键强度区间积累大量训练时间, 运动员可以优化他们的生理适应, 提高运动经济性, 并延迟疲劳的出现。

    虽然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训练计划中仍有一席之地, 但这项研究 强调了较低强度、较长时间训练的重要性。 对于追求长期进步和可持续训练的运动员来说, 这种方法可能是理想的选择。

    最后, 记住每个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指导原则当作起点, 但要根据你的个人反应和目标来调整训练计划。通过耐心、坚持和明智的训练, 你就能充分利用这种训练方法的潜力, 实现你的耐力表现目标。

    (来源:苏木力格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