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一刀下去将「倾家荡产」?现在切糕已明码高价,几乎没人去买

2024-02-05美食

如今,为生活增添欢乐氛围的选择变得多种多样,包括烟酒、各种表演节目,还有各类美食。

美食是许多人都难以拒绝的享受,不分男女老少。然而,有一个词语让许多人听了之后望而却步,那就是切糕。

在几年前,不少人曾掉入切糕的陷阱。它在标价上玩弄一些文字游戏,一刀下去可能让人丧失几百上千的财产。

起初,许多人都踩过切糕的坑,随着大家口耳相传,切糕的声誉被彻底败坏。之后,甚至有些商贩采取强买强卖的手段,大家都戏称一刀下去将倾家荡产。

这一情况很快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尽管切糕的价格逐渐恢复正常,但它仍然无人问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纷乱的切糕市场

许多人或许对切糕不太了解,实际上,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食,起源于新疆,被认为是该地的传统美食之一。

真正正宗的切糕采用了丰富多样的食材,包括核桃仁、葡萄干、大枣、杏干等果脯,搭配丰富的糖分,一口咬下去甜酸可口。

为了迎合更多食客的口味,制作者还会在切糕中加入一些玫瑰花或其他可食用的花朵,以增添口感的清新和丰富。

在新疆,切糕也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常常成为过年过节餐桌上必备的甜点。

巧手的制作者会巧妙搭配切糕的食材颜色,甚至在表面摆出各种图案,使其看起来赏心悦目。由于切糕采用的食材较多,因此价格相对较高也能够理解。

按照市场价计算,正常的切糕每两两售价在10元左右,这样的定价在合理范围内,因为其用料扎实。

然而,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切糕竟然被商家套路定价。这一点让人感到困扰,毕竟消费者不是傻瓜。

如今,人们的收入有所提高,偶尔也会购买一些昂贵的美食来满足好奇心。前几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很多推着小车卖切糕的小商贩。

当时,许多网友购买一块尝一尝切糕的味道,没想到一小块就要几百块钱,有些甚至要求商家切一小块,但最终拿到手的是一大块。

由于价格较高,许多人表示不想购买了。这时,商家就会采取强硬手段,大部分卖切糕的商贩都来自新疆,由于语言障碍,双方交流变得十分困难。

在争吵中,最终可能会变成欺负外地商贩,导致最终不得不含泪掏钱。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购买切糕的经历,描述自己花费了好几百购得了一块沉甸甸的切糕。

很多人都用一两百块钱购得了一小块切糕,尽管心有些许滴血,但价格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然而,这种情况不久后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引起了一些新闻报道。

在切糕市场发生的一个典型事件中,一位商贩在岳阳街头卖切糕,一个村民看到后想买一块尝尝。

没想到对方一刀下去就收了他几百块钱,村民显然不愿意买单,于是两人发生了冲突,这位村民甚至直接将商贩的摊位给砸了。

最终引起了警方的关注,通过调解,村民赔偿了商贩15.2万元。此事在舆论的发酵下引起广泛热议,许多人纷纷评论这一刀下去,真的是倾家荡产了。

二、乱象产生的原因

大家或许会好奇,一小块切糕怎么可能有这么重?可以这样想象,切糕的制作采用了丰富的食材,而且大多数都是各种果干。

这些食材本身就相对较重,在制作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的糖分,进行炒制后再将所有食材倒入糖中进行压制。

看上去像块蛋糕,实际上它经过了多次的反复压制,使得食材变得非常紧实,一块切糕可能有好几两重。细心观察会发现,商贩们将切糕制作成梯形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整块切糕看似很厚,实际上设计成梯形,让人对其厚度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商人为了营销手段,有时会在牌子上标注切糕价格为十六七一块钱,然而实际上一两的价格却在十六七块钱。这样的定价手法让许多顾客未能察觉。

有些商贩在切割切糕时采取一些手法,例如在一块杏干上标价一两,导致整块切糕的总价高达数百元,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商家的套路。

另一方面,一些商家在切糕时故意多切一些,即使顾客只需要一小块,刀下斜斜的一切,最终导致上层是一小块,而底下则是一大块。

由于这些不良商贩的存在,许多消费者受到了损失,甚至发生了一些人与商贩在街头大打出手的事件,造成两方不同程度的受伤。

随着这种现象的增多,再加上人们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切糕的声誉逐渐下降,最终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调查。

官方介入后,那些不良的摊贩很快就被清理干净。原本应该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糕点,却因此受到了冷遇,甚至被人嫌弃,这确实是让人感到痛心的。

三、如今仍然无人问津

理论上,这件事已经发生多年,而且在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这类商贩也不敢再使用老套路。然而,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人们仍然不愿购买切糕。

根本原因在于之前切糕商贩的一系列不当行为让消费者感到心寒。受到负面新闻的舆论影响,现在看到卖切糕的摊位,人们本能地选择回避。

一种商品的声誉急剧下滑,这是最终影响销量的根本原因,如今仍有许多网友对切糕事件表示强烈反感。

这种舆论效应不是一蹴而就能改变的,大家需要时间去适应,也需要有消费者去亲身体验,看看是否仍然存在欺诈行为。

在上一次的教训之后,大多数商贩都按照正常的价格和方式售卖,但这并没有改变切糕市场的局面,这就是俗称的吃一堑,长一智。

毕竟,没有人愿意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去购买切糕,这种商品已经被贴上了高价的标签,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第二点是大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所谓「病从口入」,我们在饮食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

市场上的有机蔬菜和有机肉类备受欢迎,人们在购物时更倾向于选择大厂家的产品,以确保质量。

切糕实际上是一种手工糕点,而市场上的切糕大多没有正规的制造商,通常属于「三无」产品。

即使商家在三保证制作工坊保证质量,人们仍然对其安全性表示怀疑。此外,在贩卖过程中,商贩经常带着切糕走街串巷,这可能导致切糕沾染一些尘土或细菌。

切糕的主要食材是各种干果和果脯。如果使用的原材料出现发霉变质,由于糖分的掩盖,人们很难及时察觉。

这些坚果一旦发霉,其中的毒素可能是致癌物质。一旦摄入体内,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最后一个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上有多个零食品牌,它们的出现增加了人们的选择余地。

为推动零食产业朝更多元化方向发展,各品牌竞争激烈,几乎每年都推陈出新,推出新口味的零食。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小零食和小糕点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现在的零食大多采用单独包装,方便携带、卫生,且有延长保质期的优势。相比之下,切糕的优势就显得不突出,只有个别人对其情有独钟才会购买。

切糕作为一种传统美食,发展多年来并未带来太多创新,仅仅是原材料种类增多,口味与口感变化不大。消费者逐渐失去了对这种食物的兴趣。

第四个原因是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各地对小商贩的管理更为严格,街头几乎难以看到那些摆摊的人。

卖切糕的摊贩通常没有固定的店铺,他们常常频繁更换摆摊地点,因此当切糕难以销售时,城管成为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如今,切糕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这一事件向所有商家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要在市场上生存,必须以诚信为本,需要在产品和销售方式上进行创新与改进。

总的来说,

在一些小城镇,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切糕的身影。购买前,消费者务必与商家提前沟通,如果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联系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报警。

或许有人会感叹新疆传统美食如切糕被人遗忘,这确实令人惋惜,事物往往都有其因果循环。

在央视美食节目大力宣传切糕之前,这一美食的市场影响力较低。如今,随着电商的普及,那些规范制作切糕的商家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增加销售,前提是要保证产品质量,不再采用套路手段。

如欲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关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