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回了趟湘乡,才发现乡村是吃货的天堂

2024-04-08美食

曾几何时,城市美食的丰富多彩是大家心之向往。但随着现代餐饮优先追求经济效益,食材不可避免地掺杂着科技与狠活,「美」逐渐在美食这个字眼中淡出。

吃货们为了追求吃的真谛,不顾遥远的距离开车到乡下,享受返璞归真。太多时候忘记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也就失去了味觉的归属感,菜之根本食材为先,回到乡村,才发现味之根本,一直在这最淳朴的地方。

老家湘乡,是一个29年未曾回去的家族历史所在地。记忆中的那片田,那条河都还在,变化的是那一间间土砖房,已经被崭新的小洋楼替代。一公里外,有一条街道是每月逢四逢九赶集的地方,记忆中总是听成「豪气盖」,我以为是豪气盖世的意思,结果一查地图,原来叫「壕基界」。

在方圆五公里大众点评APP上找不到一家饭店,最近的是在「井字镇」上,那已经属于娄底市双峰县的地界了。本地人才会知道哪里有饭店,那是隐藏在民居中的家庭农场。

「左庄家庭农场」,一听就是姓左的人开的。左姓比较稀少,但是在这里,左姓比较扎堆。想到近日湖北一景区,推出楚国贵族半价,左姓就在「荆楚十八姓」之中。

这座家庭农场边上就有一个大池塘,池塘边有菜地,一条小河在菜地边流过,河边有几只大白鹅在「嘎嘎」的叫声中张着翅膀耀武扬威,几只麻鸭就低调多了,在草地里找着食物,比较呱噪的是那一群走地鸡,一直在「咯咯咯」地叫着。我心里冷笑一声,再叫今晚让你们上餐桌。

果然上的第一道菜就是辣椒炒土鸡。湘乡有一道名菜叫「叫堂鸡」,我看菜式跟网上图片颇为相似,问本地长大的堂姐,这是不是。堂姐说这就是炒鸡的本地做法,「叫堂鸡」辣椒会放得更多,通常两斤鸡肉得放一斤辣椒,那个辣度能把人辣苦。

到了乡村,靠湖得吃鱼,靠山就得吃鸡。土鸡没别的好处,就是鸡皮够脆,平时那些良种鸡皮软塌塌的,跟这没法比。土鸡的鸡皮脆得咬下去能听到「咯嘣」的声音。鸡肉也够结实,那切成小块的鸡肉蘸满汤汁入口,酸辣鲜香让人食欲大开。

鸡杂自有妙用,把鸡血、鸡胗、鸡心、鸡肝煮成一大碗鸡杂汤。复合的口感,浓郁的鲜味,让人喝了一碗还想喝。

靠湖吃鱼,这水塘里的鱼现捞上来,分分钟就送到厨房煮出了奶白色的汤。要说那鱼肉的鲜甜,你是能真的吃出甜味的。在湘乡,不像湖南其他地方,会加入紫苏叶调味,这里会放「藿香叶」,「藿香正气水」的那个藿香。

粉丝鳝鱼汤是湘乡菜的一大特色,这道菜要做得好吃需用土鳝鱼。鳝鱼去骨,虽然肉块看上去没现在市场上那种饲养的鳝鱼肉大,但是鲜美是主打一个「谁吃谁知道」。

河蚌是一道城里难吃到的菜肴。河蚌最嫩的部位是黄黄的那块形似舌头的地方。古人曾把一种海蚌称为「西施舌」,虽风雅,但不免对「四大美人」有所亵渎。

河蚌之味美,在于葱姜蒜爆炒后保留的那一份鲜的本真,去其河腥味,口味的妙处,是海鲜无法比拟的。

牛排恐怕是最有口味的一道菜了,其肉质相当紧实,爽脆弹牙,味浓馥香,余味悠长。

辣椒炒肉是湘菜中知名度颇高的一道菜,也是最为常见的一道菜。在湘乡,很多人早晨喜欢吃饭,一道辣椒炒肉,是清晨打开每一天的正确方式。

腊肉切得很薄片,并没有加入太多的配菜,直接配以干辣椒一番爆炒。腊香味十足的脂肪足以将人香迷糊了,再咬下弹韧的腊肉皮,满口尽是「年」味。

油豆腐最好吃的做法在湖南,咬开软韧的油豆腐皮,里面蜂窝状雪白鲜嫩的豆腐心,饱吸了汤汁,满口都是家乡的回忆。

春天的时令,自然是漫山遍野的野菜。油菜花开满了田野,那最脆嫩的油菜花菜薹,爽口中饱含春天的气息。一盘这样的蔬菜上桌瞬间被人秒光。

春天的小笋跟腊肉,是否寓意着冬春的交接呢?其实我没想那么多,主要是小笋将腊肉的滋味吸了过去,滋味更迷人。

晚餐去了一家名为「常胜」的餐馆,离伯父家有二十分钟的车程,堂哥说这家馆子酒香不怕巷子深,经常有湘潭、娄底和甚至长沙的老饕开车过来吃。水鱼做的是一绝,我表弟对这家的水鱼那是念念不忘。

不同于饲料喂出来水鱼的松散肉质,天然成长的水鱼肉质看上去就很紧实,那奶白色的汤,闻上去都能感受到鲜甜。

水鱼裙边柔滑,入口即化,留下一抹清香。水鱼肉结实入味,褐色的肉纹理有致,咬下去香味独特,爽口弹牙。近三百一斤的水鱼,一大盆瞬间吃个干净,不过瘾又点了一盆。

无鸡不成席,乡村吃鸡就放心大胆的吃,就连那鸡胸肉都有几分弹劲儿。

鳝鱼依然是必点项目,还是湘乡的做法,跟粉丝一起煮汤。

腊肉炒洋姜,是一道新奇的菜,洋姜非姜,又称为菊芋,看上去像生姜,实际口感脆脆的。

带皮的洋姜腌制后,吃上去有些甜味,滋味感觉有点奇怪,但是跟切片的腊肉炒一起,有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本想吃腊肉,夹一块却是洋姜。

蛋糕花,也称为湘乡蛋卷或是蛋糕。这道菜在湘乡的宴席上可是第一道上,谓之「头菜」,热气腾腾的蛋糕花一上桌,扑面而来的熟悉气味,湘乡人儿时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坛子咸菜跟应季的小笋炒成了一道超级下饭的小菜。舀一勺放白米饭里拌起来,别提多有滋味了。

第二天我们要去堂姐家看看,从中沙镇到金薮乡,从湘乡最南部到了最北的乡村,经过一个叫马坪镇的地方。这里的客运站旁边有一家叫「客运酒家」的地方。老板炒得一手好菜,平时都是儿子掌厨,只有熟客来了,才亲自下厨露两手。

在这一带,过年主菜不是扣肉,而是这道蹄髈。蹄髈看上去色泽诱人,香味一阵阵袭击我的嗅觉,人性中对于脂肪原始的热爱觉醒。

用刀把硕大一个蹄髈切成一片片,那白花花的脂肪一点都不油腻,只有香味,更绝的是那瘦肉,咬下去虽软但有一丝弹韧,虽烂但不散,是土猪肉无疑了。

一只整鸡配以药膳蒸制而成,可能放了冰糖的缘故,鸡汤微微有些甜味。这道菜据说只有这家能做出这个味道,很多人慕名前来学习,看完全程回去依然不得法。

在湘乡北部,鳝鱼粉丝汤有了另外一种诠释。在这里,红薯粉代替了粉丝,鳝鱼带骨切得细碎,留着鳝鱼骨,汤会更鲜美,在中国传统烹饪中,鳝鱼骨是吊高汤利器之一。

清爽脆口的拆骨肉和卜辣椒炒肉是两道下饭菜,在湘菜中,下饭是永远的主题。不知不觉中,一碗接着一碗的白米饭下肚,吃货成了真真正正的「干饭人」。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一家又一家网红店,只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乡村小馆。到这里来,跟大自然亲密的接触,吃货们也开心地接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