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城南的咖啡馆

2023-12-26美食

前不久,11月25/26日的「散步去」2023咖啡主题市集上,YOU成都编辑部提前带着【Coffee Co.】2023「成都咖啡地理学」来到现场跟与大家打了一个照面。而 在【新一年,又见Coffee Co.】里,我们将它正式介绍给了喜爱咖啡的朋友们。

从猎奇到日常,咖啡日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它把遥远的东西带到眼前,让身边的事物变得遥远,这便是去年的主题「外向的咖啡」。

历经一年时间,咖啡起了新的变化,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店面数量,它亦改变着个体的消费、饮用等行为习惯,逐步构成了属于成都人的新的日常生活图景。透过咖啡,我们又重新认识我们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世界的关系。

基于这样的洞察,我们提炼出了今年的咖啡杂志主题——成都咖啡地理学,并生发出全新的观察视角与经验、理解。

朱星海

品牌设计师、写作者和旅行者。

习惯在咖啡馆里写作的品牌设计师。在成都为生活方式品牌做设计,作品有远家、木墨、寻麓书馆、众书房等,也设计过此刻博物馆、驾咖啡等旅行目的地的咖啡品牌,理想是通过设计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已出版著作【设计生活方式】【设计研习】等六本。

我理想中的咖啡馆,在马尔克斯笔下的波哥大。木门厚重,铜把手也许被摩挲得锃亮,推门而入,兵荒马乱被关在门外,雪茄烟的气味混合着咖啡香,又在交谈声里纠缠……这一切来自于我的想象。我不曾去过哥伦比亚,未能一睹风车咖啡馆的真容,只在【活着为了讲述】中读到过,这已足够让我着迷:

「我最喜欢大诗人经常出入的风车咖啡馆,离我的住处只有区区两百米,位于希梅内斯-德盖萨达大街和第七大道的拐角处……我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服务生把我安排到离文坛巨匠莱昂·德格雷夫最近的位子上。」

自打我认识到无法靠写作谋生,做一名设计师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后,写东西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也是自离开学校后一直坚持至今的两大兴趣之一,另一个是旅行。正因如此,对于一个热衷于旅行的业余写作者来说,马尔克斯笔下弥漫着文学氛围的咖啡馆成了理想中的远方。

·在成都各咖啡馆留下的爪痕 图源/朱星海

听说有相当多的设计师喜欢在咖啡馆里工作,这是个需要工作氛围的职业,我是个例外。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做设计,写东西却不行。我几乎每天都在咖啡馆里翻书,偶尔写作,我已出版的六本书里,四本是在咖啡馆里写的。我像许多人使用书房和办公室一样使用咖啡馆,即使人在旅途,只要目的地不是荒野,总要去觅寻当地的小咖啡馆,在咖啡馆里认识一个地方。

2014年底从广州移居成都,把家安在城南的天府四街——一个在成都人看来不怎么「成都」的地方。那时正在适应成都的闲散生活,又有大把时间,几乎每日进城,坐进太古里的咖啡馆里翻书,后又游逛到镗钯街、玉林,有几家值得惦念的小咖啡馆,散落在老旧的巷落里,我将它们当做「庇护所」,使用它们的屋顶、窗景、音乐、气味和氛围。

九年前城南还是独立咖啡馆的荒野之地,即使新茶馆已在铁像寺水街扎堆。照理说水街这样的地方是适合咖啡馆生根的,然而真正称得上咖啡馆的也只有一家星巴克。直到水街二期的店铺陆续开业,才稀稀落落有了几家独立咖啡馆,能否存活还是个未知数,太中心的地方不见得适合独立咖啡馆。

老城区的独立咖啡馆多选址在临近中心的老街旧巷,便于抵达又租金低廉,无意中形成了成都独立咖啡馆的地方感——藏于街巷,与苍蝇馆子和菜市场为邻,在新与旧、文艺与市井的对峙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与同样有街有巷的上海又十分不同,上海的街巷少有人间烟火,咖啡馆和菜市场都太过光鲜。城南的独立咖啡馆少了老街旧巷的映衬,新与文艺便失去了立足之地。比如我常去的unlock coffee大源店,若是放在老城区,也必成为谈资,生在城南,便只剩下了咖啡好喝。

·unlock coffee

有人说城南的咖啡馆常寄生于功能,比如适合办公。这一点不必去怀疑,毕竟城南最适合上班。COFFICE G1开在写字楼扎堆的天府三街上,去那里办公的人很多,我也常去写东西。有天门前立出「欢迎来此办公」的广告牌,也算是顺水推舟。后来重新装修时,干脆将一半面积改成了办公空间,我就去得少了,我喜欢的那个窗外有树的座位被「改造」没了。偶尔从咖啡馆路过,透过落地窗向内张望,似乎没有从前热闹了。或许人们更需要一家适合办公的咖啡馆,而不是有咖啡喝的办公室。如今,我只有在人去楼空的周末,才会光临大源国际中心一带的咖啡馆,那是写字楼集中地咖啡馆的孤单落寞时,也是它们最适合使用的时刻。

·COFFICE G1(大源概念店) ,A.ardon阿多联合设计操刀设计,图源/A.ardon阿多联合设计

「在公园里」也是城南咖啡馆的一大特色,得益于新城的规划,几乎大部分社区步行可达的地方都有公园,公园里又常有咖啡馆。有湖的公园是开咖啡馆的绝佳之地,坐望开阔的湖景,咖啡好不好喝成了其次。兴隆湖边的Indeed Café(硬地)、麓湖的M Stand,虽远却值得一探究竟。若是没湖,有一大片草坪也是难得,鹭洲里旁的2M Coffee、濯锦路上的弥远咖啡,最适合遛娃或者遛狗。

即使在城南,「高大上」的咖啡馆仍然是个伪命题,毕竟成都是一个全民信奉「差不多就行」的地方。COFFICE G1隔壁曾经开过一家瑰夏庄园,听说店主在咖啡业界很有资格,瑰夏咖啡豆加上精品手冲,机器也是高配,咖啡卖到70多一杯,是我在成都咖啡馆里喝过最贵的,我也只喝过三杯而已,再去就不在了,换成了很接地气的马尾咖啡——另一家适合办公的咖啡馆。我一直觉得精品手冲咖啡真正成熟的城市,目前只有上海,而成都咖啡爱好者们的需求是「在咖啡馆」,对味道算不上苛刻,这一点像成都的茶馆。

城南的咖啡馆也有几家是藏起来的,不是藏在街头巷陌,而是住宅区楼下的僻静处。比如桐梓林壹号楼下的INVISI COFFEE,保利心语楼下的Ten Ounce,欢乐颂楼下的About Perspective Espresso,魔方公寓楼下的常识咖啡。去老城区的咖啡馆,常提起镗钯街、望平街、玉林,到了城南,街和路的名字被忽略了,常提起的是楼盘名,似乎少了一点寻着路牌一家家找过去的乐趣,只有坐进咖啡馆主人精心营造的氛围里,才能觉察出这是个与周遭略有不同的地方,至少气味上是不同的。

·MONDOLI REGULAR, 图源/丸西

近两年,主城区的咖啡店主们南下的意愿明显,城南的咖啡馆开始遍地开花。天府一街到五街之间,咖啡馆甚至多过主城的大部分街区。城南咖啡馆品质和数量双高的地方或许是源野,这个很生活方式的公园地下空间,集结了一众咖啡界的熟面孔。MONDOLI曾经是唯一让我愿意开车一小时进城喝上一杯的咖啡馆,「黄油脏」的口感太独特了。开来源野后,咖啡品质依旧,空间变得更开敞,再也不用挤在人堆里站着喝咖啡了。UID也来和MONDOLI做邻居了,咖啡品质优秀如初,只是新空间不再是我喜欢的风格,和MONDOLI比起来,气质差了些,不过这有什么所谓呢,另有许多人喜欢那种风格。开在中庭的山池也很不错,算是外地咖啡品牌入川吧,很好的融入了本地生活,带来些新鲜感。

UID Café(南门店)吧台前的花窗

坐在源野的露天花园里喝咖啡,会有种身在东京六本木的错觉,崭新,又不似商业综合体那般无聊。城南少有旧厂房、残瓦断墙、百年老树和岁月痕迹,没有回头路可选。或许只有向前走,去回应当下的生活方式,才能找到新成都的地方感,毕竟成都一直在向南的路上。

【Coffee Co.】2023「成都咖啡地理学」

已经出刊,

以「气候、人口、地形、移动」组成的地方

和更大世界的连接,

这,就是我们的咖啡地理学。

线下,可在以下地方看到最新上架的【Coffee Co.】,它们分别是:

野梨树书店

白读书屋

库闻书店

浮于野书店

屋顶上的樱园

晚读书店

成都来树下书酒馆·春熙路店

去野咖啡与茶空间

有杏书店

一苇书坊

再书房

小一点书店

白夜花神诗空间

幻PHOTISM

百川书房

一介·在街上

無早

渡口ferry

Gawa Café

● ● ●

编辑丨小都

未标注图源丨YOU成都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