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晚潮|宏村印象之美食篇

2024-06-18美食
潮新闻客户端 葳蕤陈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1200多年前婺州(现为金华)人张志和钟情的诗意画面。
【桃花鳜鱼】陈师曾作。1921年夏,小室翠云来京参加首届中日联合画展,拜访陈师曾,谈及【渔歌子】。
斜风细雨不须归?不是因为景色宜人,而是桃花流水熬制的鳜鱼实在诱人。这倒勾起我童年时光里的那个夏日傍晚,表哥捉来一条硕大的鳜鱼,舅妈便去屋边菜园子里采摘配料,这边厢烧烫的铁镬子里一勺菜籽油下去正翻煎墨玉金黄的鳜鱼,加入新鲜配料和绍兴黄酒后,再用门前淋潭河水熬上半个钟头。缕缕鱼香弥漫老屋,兄弟几个咽着口水期待着美美的晚餐。最难忘的是,那年头老家还没装上电灯,但有茅扉小院,瓷碗土烧,还有那清凉的晚风和不时传来的蝈蝈儿叫声…
厨师长胡顺明烹饪拿手菜——臭鳜鱼。
美食撩人,它承载着悠悠乡愁,也伴随着逐年兴起的旅游。一方水土,一方美食,养一方人。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勾画,但旖旎的山水风光,蕴育了丰富的物产。此次宏村之行有多重亮点,其中美食亮点系列里,最具代表性的是臭鳜鱼,一条有故事的鱼。
有故事就有历史人文之渊源,人们吃起来也会更加的津津乐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籍导游波波小哥形象地讲述了徽州历史上独有的从商习俗。由于徽商长期远离故土,传统的腌制发酵方法便成了他们携带并保存食物的首选。如今,化腐朽为神奇的臭鳜鱼,经过特定的制作烹饪工艺流程,衍生出了另外一种天然奇妙的滋味,给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里的时令鳜鱼,增添了徽风皖韵。
细腻软糯双面煎黄的毛豆腐,也是当地一款「以臭为美」的上乘美食。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因饥肠辘辘命随从寻找食物。当搜寻到逃难百姓临时藏在草堆里的几块豆腐时,早已发酵长毛,闻着有些臭味,随从无奈之下只得支起炭火来烤长毛的豆腐,不料朱元璋吃得非常开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依旧不忘这长毛的豆腐,这道佳肴便上了御膳房必备菜谱。
历史上喜欢吃毛豆腐的又何止朱元璋一人。当年,陈毅元帅率领新四军在徽州一带活动时,曾对油煎两面黄的毛豆腐情有独钟。后来元帅到已成为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岩寺,又多次寻味「毛豆腐」。
还有一道菜品大有来头。据说,这「一品」二字是乾隆皇帝给封的,那时乾隆微服简从,巡游江南。从九华山来到绩溪上庄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想找个地方歇脚寻食。走着走着,见一农舍,便贸然叩门。农妇见二位陌生人摸黑登门,先是一惊,待问明缘由后便好生伺候。为了尽快做好饭菜,农妇便将刚过完中秋节所剩的萝卜、干豆角、油豆腐包、红烧肉等依先素后荤次序,一层一层铺于铁锅里,加热后端上桌来招待客人。
皇帝与随从从未见过这等菜肴,于是,边吃边夸赞着。当问起这锅菜叫什么名称时,民妇答道:「这大锅菜还有什么叫法,不就一锅熟么。」皇帝听了后说:「一锅熟不雅,不如叫徽州名肴一品锅吧 。」从此,一品锅就传开了。
梁实秋是胡适的弟子,一生对胡适执弟子礼。胡适第一次请梁实秋到家里做客,请他吃徽州一品锅。胡适说:「你是绩溪女婿,当然要用绩溪名菜招待你。」后来,梁实秋专门写了一篇介绍徽州一品锅的文章:「一个大铁锅,口径二三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还有萝卜、青菜,味道好极了。」胡适是徽州名人,影响力大,人们便将徽州一品锅改称「胡适一品锅」。如今,一品锅不再局限于徽州本地取材,不断加入如龙虾、鲍鱼、乳鸽等高端食物。一品锅也走出徽州,走遍全国。
在黟县宏村,当然还有不少来不及介绍的美食,比如,重油重味的绩溪炒粉干、酥脆甜香的黄山烧饼等等,即使是充满烟火气的街边小吃,它所解决的不只是吃的问题,而是可以直观地看到世间的生活百态,从中去听听别人家的故事,有时候旅行让我们震撼,意义就在于此。
一座城市抑或乡村,因美食而灵动,一种记忆,因味道而激活。人们对于美食,吃前定有期待,吃后还会回味。它,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蕾记忆,更是一种精神洗礼。当你在旅游过程中,如果真正把身心融入当地的生活,真诚去体验当地的饮食文化,你就会发现,原来真正的「美食」在民间。
对于喜爱美食的游客,一次旅行给舌尖带来的味觉享受,丝毫不逊于旅途中所看到的风景。
2024年6月18日
草于西溪云心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