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美食

欧美人爱吃的奶酪,为何在中国流行不起来?

2024-04-06美食

奶酪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在古老的中亚大草原上,当代游牧民族的先祖们开始了奶酪制作的探索。

在漫长的迁徙路上,他们发现牛奶在皮袋中虽然会自然发酵变酸,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竟产生了奇特的凝固物,味道很不错。

牧民们琢磨出了从牛奶中提取这种"干酪"的技术,成为了补给品。

几千年后的公元前3世纪,奶酪的制作工艺在地中海一带日趋成熟。

古希腊人将奶酪视为神圣的贡品,而在罗马,精心包装的奶酪则常作为生日礼物赠予亲朋。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奶酪制作技术也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

到了中世纪,修道院开始规模化生产,各个地区也纷纷探索出独特风味的奶酪品种。奶酪渐成为欧洲餐桌上的主角。

直到1952年,百吉福公司在德国推出芝士三明治,简单美味的奶酪快餐走红,掀起了新一轮的欧洲奶酪热潮。

奶酪在中西方的差异

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奶酪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来自国外、味道独特、营养丰富的高级食品。

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部分奶酪都是从国外进口,昂贵的价格让它长期成为许多家庭难以尝试的"奢侈品"。

事实上奶酪在中西方地位的巨大差异,根源于两种文明源远流长的饮食观念和烹饪习惯的差异。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我们对美食的追求,不仅着眼于营养,更注重色香味俱全的入口体验。

一道菜可能需精心烹制一整天,配料、火候、工序一丝不苟。

而西方人对饮食的要求则相对简单,只要营养均衡即可,过分复杂反而背离了食物的本质。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大米、面食等农作物构成了主食本源。

欧洲则是畜牧业大国,肉类和乳制品占据了主要部分。

这导致了两种文明对味蕾的不同偏好 ,中国人更偏爱蔬菜的鲜香馥郁,西方人则更熟悉乳酪奶香的浓郁。

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中国的烹调方式比西方复杂得多。从油炸、烧烤到蒸煮等无所不包,而欧洲人比较单一,水煮、煎炸为主。

奶酪在中国无法普及的原因

作为乳品的精华,奶酪的成本本就比一般牛奶高昂,再加上我国并非畜牧业大国,自产奶酪稀缺,进口奶酪价格就显得更加昂贵了。价格的高昂是阻碍奶酪在国内普及的一大原因。

中国人天生的饮食偏好决定了大多数人对奶酪兴趣不太高。我们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采众长,讲究的是菜品种类丰富、口味变化无穷。

而奶酪无论怎么分类,归根结底就是乳香味。如果一直吃这种单一味道的食物,很快就会产生审美疲劳。

对于我们来说,奶酪更多被视为小吃或甜点,适合作为主食的佐料或下午茶的点心,而很难成为餐桌上的主角。

相比之下,中国人历来就有食用大量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来补充蛋白质的习惯,所以即使不吃奶酪,营养摄入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气候土壤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很大一部分地区并不适合发展规模化的畜牧业,人们的主食来源一直以谷物为主,所以根本就没有形成像欧洲那样广泛依赖乳品的饮食传统。

奶酪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乳品,在中西方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西方,畜牧业文明的兴起使得乳品占据了饮食的主导地位。加之人们对食物追求简单、注重营养,奶酪凭借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自然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

虽然我们并非全然排斥奶酪,但它终究难以在这片讲求食材多元、烹调复杂的土地上占据主导。加之价格问题和口味习惯的差异,奶酪在内地的发展终究相对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