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家居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设计

2024-02-15家居

展览:引领潮流七十年——意大利金圆规奖经典设计作品展;时间:2023年11月9日-2024年2月25日;地点: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上海)。

Cassina的Maralunga沙发、Zanotta的Sacco座椅、Gio Ponti的699超轻椅……前几天,我到上海外滩18号看一个设计展,又一次见到了这些美轮美奂的意大利家具,我一边欣赏一边想,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设计

展览名为【引领潮流七十年——意大利金圆规奖经典设计作品展】,遴选该奖项在70年中的百多件获奖作品,呈现「意式设计」的全貌。

作为业内媒体,在过去的岁月里,我经常能见到不少世界一流的设计,尤其是家具。「意式设计」在现当代设计领域举足轻重,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尤为令人着迷。

对于展览,我更在意的是观察「意式设计」背后的成因和语境。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人的艺术创造力出类拔萃。二战之后,他们将这种天分全然释放在了设计领域,由此诞生了影响全世界的「意大利设计」现象。

这个现象不但体现了国家实力与政策导向,更能看到 一种对美的信仰 。金圆规奖一直是非赢利性的,伴随产业发展,学术和批评的声音从未消失。可以说,对于设计,意大利人是认真的。

面对金圆规奖70年来的经典作品,我心情复杂。一方面,奖项的累累硕果让人倾慕,由此想到以逐利为主导,有失公正的绝大部分国内奖项,以及国外诸如红点奖等,不由感叹。

另一方面,眼前这个展览,在策划和执行上有不少疏漏与漫心,多少让人感到设计名义之下的商业意图——不用那么学术,只要一遍遍让人看到作品,并不断重复它们有多完美就好。

就我个人而言,我几乎不会想拥有这些设计。因为它们过于完美而令人感到陌生,从而不能使我与它们产生真实的连结。有时,这些精致的造物距离我非常之近,面对它们,我甚至有种「被消耗」之感。只有一种情况,当它们经过使用,变成「古董」,我才会产生对话的想法。

人们已经创造出了太多的物。然而,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物,却需要思考自己的真正所需。

就美学层面而言,「意大利设计」来自欧洲,而我们是亚洲人。人种差异,在美学表达上就有不同。色彩和造型是「意大利设计」的优势,而亚洲人对触觉更为灵敏,由此讲究天然材料,尤其偏爱木材所带来的切肤感。

就尺度而言,「意大利设计」不如北欧设计那么贴合亚洲人的身形。北欧设计中的某些神韵,倒是来自亚洲。我们的美学基因,深埋在宋人的风俗画、苏州的园林、文震亨的【长物志】里。

在生活场景方面,不少需求是被塑造出来的,比如客厅沙发、茶几、电视机的固定组合。目前有一种「去客厅化」的趋势,正是根据真实生活来构建运用。

未来的设计应该面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沙发和茶几。以往「一百个杯子」「一百把椅子」的设计展览,不妨改变策展方向,将重心迁移至「情绪价值」。

谈到豪宅,人的需求往往被大量的物品所淹没。在我看来,构成豪宅的元素应该是自然、情感和艺术,三者的本质在于提升生命层次和灵性,获得精神满足。物质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大利设计」中经常看到的奢华客厅,主角是由大师所设计的沙发,其诉求倒不是沙发,而是人,这种场景是希望激发我们想象坐在沙发上的人们,如何齐聚一起,愉快地相处。而绝大部分豪宅设计中,只能看见物的堆砌,看不到人的痕迹。这样的空间,也很难看到书,看到真正的艺术品。

过于执着于物,可能来自内在的匮乏。 疫情三年,更让人看清生命的无常。今日之拥有,明日也许毫无意义。离开时,什么都不会带走。

如何从「造物-消费-造物」的循环中解脱、如何持续地与物相处、如何传承过去的物品、如何断舍离、如何疗愈内心……这些是我们要学习的课题。

时间是世界上最贵的东西,真正的奢华是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