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家居

当年部队大院宿舍少校中校配木沙发,上校配布沙发,大校配皮沙发

2024-10-21家居

还记得那个年代吗?那时候的部队大院,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样。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家具。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没有琳琅满目的摆设,有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这不禁让人感叹,现在的家庭哪个不是家具满屋子?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部队大院里的家具故事,却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队大院里的生活也显得格外朴素。那时候,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高级将领,家里的家具都是部队统一配发的。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平等思想,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的现实情况。

说起那时候的家具配置,可真是让现在的年轻人大开眼界啊!别说什么智能家居了,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是稀罕物。咱们来细数一下当年部队大院里的"标配"

首先是睡觉的地方。普通军官家里,就是几张木板床,上面铺个草席就算完事儿。要是运气好点,能混个藤床,那可就是"高干待遇"了。睡觉时凉飕飕的,夏天倒是挺舒服,冬天可就有点儿受罪了。

再说说吃饭的地方。大多数家庭都是一张八仙桌,配上几个板凳或条櫈。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围坐一圈,倒也其乐融融。有些人家还有两屉桌或三屉桌,那可就是"豪华版"了,既能当饭桌,又能当书桌,简直是一物多用的典范。

至于存放衣物,大多数人家就是几个木箱子,有条件的话,会弄几个樟木箱或楠木箱。这些箱子不仅能装衣服,还能当凳子坐,真是物尽其用啊!只有校官以上才有资格配发大衣柜,而且还是旧的。记得我爸当上少校后,终于分到了一个双开门的大衣柜,门上还有个巴掌大的镜子,虽然已经发黄了,但在当时可是稀罕物。

说到镜子,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种落地穿衣镜。大多数家庭就是在脸盆架上挂个小镜子,洗漱的时候凑合着用。要是能有个一两尺见方的镜子,那可真是"阔气"了。

最能体现身份的,要数沙发了。尉官家里是没有沙发的福气的,就几把靠背椅凑合。到了校官,才有资格享受沙发的待遇。级别不同,沙发也是有讲究的。少校中校家里是木沙发,还是藤编的,一套就两个单人的。上校家里能享受布艺沙发,还是有弹簧的呢!要是大校以上,那可就厉害了,皮沙发而且是一套单人两个,双人一个,这在当时简直就是"豪宅"的标配了。

你别说,那时候的孩子们可喜欢串门了。一个大院里,谁家有啥家具,摆在哪儿,那都门儿清。现在那时候的快乐,来得真简单。没有电子产品,没有高档玩具,几个小板凳、小竹椅,就能让一群孩子乐呵半天。

说起竹椅,那可是南方家庭的标配。轻便实用,夏天坐上去凉爽舒适,大人小孩都喜欢。每到放电影的日子,孩子们就抱着小竹椅,排着队去看露天电影,那场面,想想都让人怀念。

虽说家具简单,但部队大院里的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家具的配置也在慢慢改善。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家庭开始有了电视机。虽然还是黑白的,但已经是个稀罕物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电视柜,大多是把电视机往桌子上一放,全家人围着那感觉,比现在看什么大片都过瘾。

说起来那时候的部队干部可真是"轻装上阵"啊。因为经常调动,搬家的时候,除了自己的衣服被褥、锅碗瓢盆这些私人物品,其他的家具都得留在原处。到了新单位,又是一套新的"标配"。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部队的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那个年代"公家"的概念。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追求,反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邻里之间串门聊天,孩子们一起玩耍,那种温馨的氛围,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反而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队大院里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到了80年代中后期,家具的种类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五斗橱、写字台、书柜这些在70年代闻所未闻的家具,开始逐渐出现在军官家庭中。特别是电视机的普及,让部队大院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现在回头那个年代的部队大院,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从家具的配置,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的等级制度和物资分配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培养了一代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也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当年的部队大院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有的甚至已经退休了。但每当谈起当年的家具往事,总能勾起一串美好的回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种简单的快乐,那份浓浓的人情味,都已经成为了珍贵的记忆。

也许,正是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才让我们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那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我们收获的是满满的人情味和浓浓的邻里情。这,或许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