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的极简生活者一样,并非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不是一个购物狂,但也喜欢拥有带来的安全感。
最盛的时候就是前两年,疫情过后的报复性的消费,疯狂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记得一次朋友来我家做客,被洗手间满满一台子的护肤品、洗漱品、美妆等直接惊呆。
什么时候真正开始转变的呢?其实就是在上个月。
在整理衣柜的时候,发现很多衣服拿出来了并没有穿,而且有一些衣服放了好几年,还有一些未摘吊牌,总认为还有场合能穿的,也一直放着。
结果,每一次换季的时候,总是我最疲惫的时候。
看着怎么整理都不够利落的衣柜,我突然开始了自我审视。
我对于形象塑造的自发需求并不高,所以这次整理扔掉了许多穿着很疲惫的衣物。
这是我第一次的极简主义尝试。
那面对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到底该不该买?买了以后,会不会又是一次要断舍离的过程?
首先,有欲望非常正常。如果脑海中一产生欲望,想到的就是「不允许」,那就不合适了。
欲望和情绪一样,不能靠压抑。压抑只会适得其反。
那我们该怎么做?
对于我们这种初期的极简人来说,要 设定一个不买时期。
如果一边不控制地购买,一边清理,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特别是在初期,购物的欲望还比较强烈,购物行为比较随意。是舍弃的决策力还不坚定,很多物品还是舍不得的心理比较多。
所以我们制定一个月不购物,或者一年不买非必需品这样的规定。
那么你会发现:不购买,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到底是真的需要这件物品,还是只是想要这件物品?
在一次次的反复确认过程中,对自我的了解,以及「想要」,「需要」,「必要」之间的区别的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极简的这一个月里,我很少把钱花在非必需品上,快递少了很多。昨天618购物节,我的消费记录为0,我不想因为促销而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
总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都不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都不要。
初次接触极简主义生活,不追求极端,而是选择了一种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热衷于购物和拥有,还是倾向于简单生活,这都不过是个人选择的体现。
若购物和拥有物品能为你带来快乐和安全感,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情享受吧。
反之,如果你觉得简化生活能让你感到轻松,那就去精简你的物品,过程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