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研究发现:2种肉确实要少吃

2024-10-19健康

周奶奶今年60岁,身体一向硬朗,平时最喜欢去市场买新鲜的猪肉,炖一锅香喷喷的红烧肉,家里人都说她的手艺是一绝。

每逢周末,儿子儿媳带着孙子回家,周奶奶都会准备满满一桌美味,红烧肉、腊肉、香肠一样不少。

然而最近的一次体检,却让周奶奶的心情沉重起来。医生告诉她,她的血脂和尿酸偏高,最好控制肉类摄入。

周奶奶不禁疑惑,肉吃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成了问题?难道真的是肉类让她身体出现了问题?

一、癌症高发,吃肉真的是「罪魁祸首」吗?

近年来,中国的癌症发病率节节攀升,几乎每个家庭都被这种沉重的阴影笼罩。许多人不禁质疑,这一切的背后是否与日常饮食息息相关,尤其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肉类。

有人甚至断言,吃肉就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确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这个分类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毕竟,1类致癌物意味着它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已经被科学证实,堪比香烟、石棉等公认的致癌物质。这是否意味着,每次吃一片火腿,仿佛就在给自己点燃一根「致癌的导火索」?

首先,加工肉制品和红肉的确在某些研究中被发现与结直肠癌等癌症存在关联。这一结论使许多人对肉类产生了恐慌,认为只要吃肉,就有可能「步入癌症的深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被列为致癌物,但其致癌性远远不能与香烟等其他1类致癌物相提并论。简单地说,风险的确存在,但并没有到「一口都不能吃」的地步。

事实上,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而非仅仅由一种食物或一种行为决定。肉类消费与癌症的关联性,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热点,然而研究的结果往往并不统一。

也有研究指出,这种风险的提升与肉类本身并不完全相关,而是与烹饪方式、饮食结构以及个人基因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关于肉类的讨论中,也常常忽略了不同种类肉类之间的差异。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与白肉(如鱼肉、鸡肉)在营养成分、脂肪含量以及健康影响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实际上,鱼肉、鸡肉等白肉在许多研究中被认为是较为健康的选择,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吃肉,而在于如何平衡饮食结构,控制摄入量。毫无节制地大口吃肉,的确可能增加癌症风险,但完全拒绝肉类同样也不现实。

真正的挑战在于,在美食与健康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路。

二、这两种肉要少吃

当我们大快朵颐地享用一盘香喷喷的烤肉或一根煎得焦香四溢的香肠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风险。

红肉和加工肉,虽然是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但它们真的像表面看上去那样无害吗?

1.红肉

红肉顾名思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它们以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元素广受欢迎,尤其在中国,猪肉几乎成为了每家每户餐桌上的「标配」。

然而这些美味的红肉中,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量摄入红肉,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不仅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诱发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许多人对红肉的危害性并不十分了解,依然保持着「大口吃肉」的习惯,殊不知,这种看似寻常的饮食习惯,可能正在为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而更值得警惕的,则是那些被加工过的肉制品。这些美味的加工肉制品,不仅经过腌制、熏烤,还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增味剂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其中最具争议的就是亚硝酸盐。

2.加工肉

许多加工肉制品还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脂肪,频繁食用不仅可能导致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疾病,还会让人体对这些高盐高脂的食物产生依赖,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谈到这里,并不是要让大家从此与红肉和加工肉「绝缘」。比如,在食用红肉时,可以优先选择瘦肉,避免肥肉和内脏部位;而在加工肉制品中,尽量减少摄入高盐、高脂肪的产品,选择新鲜肉类作为主要食材。

更重要的是,改变烹饪方式,减少高温烹饪带来的致癌风险。同样一块牛肉,煮炖和烤炸的效果大相径庭。

到此,红肉和加工肉的健康风险已经不言而喻。但问题是,如何在美味和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三、如何健康吃肉?

经过前面两部分对红肉和加工肉的「揭底」,不少人可能已经开始纠结:是不是该彻底放弃这些美味的肉类?

健康饮食的关键不在于完全拒绝肉类,而在于合理选择和科学搭配。如何做到既享受美食又不损害健康,这才是重点。

首先,肉类并非一无是处,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铁和其他营养元素,这些都是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问题在于,如何控制摄入量和选择合适的肉类。

比如红肉并不是不能吃,而是需要适量,选择瘦肉部分,如牛里脊、鸡胸肉,尽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部分。

另外,改变烹饪方式也是关键一环。与其选择高温油炸、烧烤等「味蕾轰炸」的做法,不如多考虑蒸、煮、炖等更健康的方式。

除了选对肉类和烹饪方式,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食材来减少肉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好比在「狂欢」过后,有了一支清道夫队伍,帮你扫除后患。

此外豆制品也是不错的替代品,既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又避免了肉类中的一些健康隐患。

四、这些人群更要少吃肉!

尽管前面已经强调了合理摄入肉类的重要性,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来说,肉类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可能不仅仅是「吃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吃」的问题。

对于他们而言,肉类摄入不当,可能会直接导致健康问题加剧。那么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哪些食物又该被列入「黑名单」呢?

首先痛风患者应当对红肉敬而远之。

痛风的元凶是嘌呤,而红肉、特别是动物内脏、肥肉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无疑是痛风患者的「天敌」。每一口下肚的红肉,可能都在为体内的尿酸水平「添砖加瓦」,进而引发痛风发作。

痛风发作的剧烈疼痛,谁经历过谁知道,那简直是「寸步难行,苦不堪言」。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红肉可能不是美味,而是一颗「定时炸弹」。

接下来要特别提醒脂肪肝、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这类人群更应该谨慎对待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

红肉中的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加速脂肪肝的进展。而肥胖者更不用说,大量摄入红肉,只会让体重越来越失控,伴随而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直线上升。

所以对于这些人群来说,红肉和加工肉无异于健康路上的「拦路虎」,最好将其从餐桌上「剔除」,选择鱼肉、鸡胸肉等白肉,或者干脆通过豆制品来替代肉类蛋白。

最后,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也需要特别注意。红肉和加工肉中的高蛋白、高盐分,对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为了避免加重病情,这类患者应当坚持低蛋白饮食,选择植物蛋白或优质动物蛋白如鱼类,尽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完全避免。

这些特殊人群在面对美食诱惑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毅力和智慧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只要能够把握住科学的饮食原则,还是可以找到既美味又健康的替代方案。

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关于饮食与疾病的讨论越来越多。在众多引发健康焦虑的食物中,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无疑成为了焦点。

虽然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肉类与某些癌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它们「谈肉色变」。

适量、合理地摄入肉类,选择更健康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仍然可以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健康的身体。

参考信息:
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研究发现:2种肉确实要少吃

2024-01-22 五彩秦安

中国癌症高发,是吃肉太多惹的祸?柳叶刀:2种肉国人要控制食用

2022-06-22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中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研究发现:这2种肉的确要少吃

2023-06-23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我国癌症高发,是长期吃肉引起的?研究发现:2种肉确实要少吃

2023-08-26 老张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