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相继发生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中一起因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凹脉丁公藤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造成1人死亡。海南省疾控发布提醒,近期气温升高,各种野生植物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植物事件也即将进入高发期,提示大家提高警惕。
△凹脉丁公藤
引起中毒的凹脉丁公藤,别称「九来龙」,木质藤本植物,生于广东、海南等地的低山路旁、溪畔或海边疏林中。因与海南居民常用作药食的单根藤在外观上较相似,生长环境基本一致,容易造成误采误食现象。食用其茎、叶会引起重泻、呕吐中毒。
慎重!路边的野菜别乱摘,更别乱吃
随着春季的到来,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自然万物纷纷探出了头,生长旺盛的野菜,给大地带来一份新绿,也唤醒了人们的味蕾。然而近年来,因误采误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已不是个例,野菜中毒有哪些情况?
△图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1、有毒植物与常见野菜、野果外观相似、易误采误食:
水芹菜(无毒) :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河沟、水田边等较凉爽地方。茎上没有绒毛,齿叶细长。水芹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吃起来口感清脆,清香爽口。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等功效;
毒芹(有毒) :同样生长在凉爽的湿地或水田边,长得比较高,叶子宽短、茎上长有绒毛,并且有股恶臭味。毒芹属于剧毒植物,误食会导致恶心,呕吐,痉挛,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桑葚(无毒) :聚花果,卵状椭圆形,果实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酸甜适口。果期为5~7月;
马桑果(有毒) :果实球形,卵状长圆形,果实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果期5~6月,也是马桑果中毒高发期,中毒人群多为农村儿童和学生。
血皮菜(无毒) :多年生草本植物,亦称紫背菜,我国多地有栽种,可药用或食用,川南地区常做血皮菜炒猪肝等。
化儿草(有毒) :叶边缘有卷齿,比血皮菜更修长,会开花,咀嚼有苦涩味。误食中毒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烹饪不当或一次性食用量过大,也可能引起中毒:
△龙头菜(蕨菜)
龙头菜(蕨菜) :一种天然野菜,现在也有人工种植。富含矿物质钾和胡萝卜素,对控制血压、保持眼睛和皮肤健康等有帮助。但有研究发现,蕨菜可引起多种动物多部位肿瘤,这是因为蕨菜中所含「原蕨苷」属3类致癌物(即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该物质对人类和动物有致癌性)。不过,原蕨苷主要集中在蕨菜头部,也比较怕热,新鲜的蕨菜去除头部后,在90℃以上的水中焯水30秒就能将原蕨苷的含量降低为零;还可以将蕨菜腌制后食用,用5%以上盐浓度腌制3天以上或者乳酸菌发酵3天及以上,也能大大降低原蕨苷的含量,甚至降低为零。
所以,吃蕨菜的时候一定要先用沸水焯水30秒以上,或腌制后再吃!
3、野菜中毒可能有哪些症状?如何应对?
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村野外等场所,野果中毒则多因儿童、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出现症状后,需尽快将胃内有毒食物尽可能多地排出体外。立即饮用大量的清水对毒素进行稀释,清醒患者可用手指、筷子等触及咽喉,进行反复多次催吐,直至吐出清水为止。情况严重者需尽快送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毒药剂。
如何正确选择、烹饪野菜?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的观点只有一个——尽量不要自己采挖野菜吃!如果还是不想舍弃这些美味,可以注意以下这些事项,既可满足味蕾享受,还能规避风险、保证身体的健康:
1、市场购买最安全 :现在,不少野菜都有了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最稳妥的方式是在正规市场、超市选购野菜;
2、科学采摘 不认识的不要碰! 野外采摘时,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污水排放地、公路边、垃圾填埋场等),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食不认识的野菜、野果等野生植物;不要偏听偏信,轻易采摘、加工食用易造成混淆的可疑药用植物;
3、妥善贮存、正确加工、烧熟煮透: 不宜生食的菜应经浸泡、水焯、蒸煮、烹调等处理。
4、留存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吃剩的野菜、野果等植物留存一部分或拍照记录,以便后期有就医等需要时进行鉴别鉴定,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 莫凡
流程编辑 马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