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今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脏健康的认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心脏。
65岁的杨叔叔先后两次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共植入了4 枚支架。
今年4月份因呼吸困难,动则气促,双下肢重度水肿等症,诊断为心力衰竭,采用西医治疗的方法,到今年8月份,已经反反复复5次在西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不理想,且在近2天病情进一步加重,目前被诊断为难治性顽固性心衰。
于是他慕名来到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住院治疗。继续使用「四驾马车」的西医标准治疗,配合中医的辨证施方和传统治疗。
仅仅八天时间,杨叔叔就像换了个人,精气神恢复,水肿消失,从说话气促、走两步就呼吸困难,到可以步行到河边,甚至还说要骑电动车。
出院时,他的心衰指数恢复正常。中西医协同,从心衰疾病的根子上力挽狂澜,逆转难治性顽固性心衰。
一、中西医协同为何出奇制胜?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一科李志主任 介绍,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尤其是重度心衰、难治性顽固性心衰患者,病情复杂,预后较差,给心血管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心衰,西医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同时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等。尽管短期内症状有所缓解,但患者生活质量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且长期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及耐受性问题,如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增加了治疗难度。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心衰方面往往出奇制胜。在临床中,不同原因的心脏病导致的心衰患者,尽早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方,和西药联合治疗,可从根本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中医立足于整体论,认为导致心衰的原因是:病位在心,可累及肝、脾、肺、肾等脏器,临床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为痰浊、寒凝、气滞、血瘀、水饮等胶着缠绵为主,临床往往虚实夹杂,错综复杂。
这位患者通过四诊合参后被考虑为心阴阳两虚,夹水饮血瘀为患,虽然西药强心、利尿、扩血管让患者的症状消消停停,但随即又起,没有从根本上扭转阴阳失衡,和水道通利。改善血瘀之症。
针对其情况,中医施以补阴温阳、祛瘀利水、益气强心之法。让患者从根本上力挽狂澜,从而逆转难治性顽固性心衰。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疾病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二、中医药治疗心衰有哪些优势?
1、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辨证施治,采用个性化方剂,既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又实现了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多靶点干预,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心衰不仅着眼于心脏本身,还关注整体脏腑功能的协调与恢复。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多靶点效应,对心衰的多条病理途径产生积极影响。
3、减少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比西药,中药往往具有较为温和的药性和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能够减少单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在改善心衰症状的同时,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通过情志疏导、饮食调养等方法,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在患者症状缓解后,继续通过中药调理体质,巩固疗效,预防心衰的复发。此外,中医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合理饮食、调节作息等,为患者的长期健康保驾护航。
本例难治性顽固性心衰患者的成功治疗,充分展示了中西医协同在心衰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中医的辨证论治、多靶点干预、减少副作用及长期管理等优势,为心衰患者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和益处。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朱筱婧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