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保健品行业:面临监管、媒体偏见与商家自身认知偏差双重阴霾

2024-03-14健康

昨天,有读者在我的文章后留言道:「不论怎样,你们不就是推销保健品的吗?难道卖保健品的不都是骗子吗?」对于这样的质疑,我想我们有必要深入讨论一下。保健品并非都是骗子所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选择,如何去辨别其真伪。

保健品行业,囊括保健食品与营养健康食品,近年来面临着来自监管者和媒体的双重审视与误解。部分监管者以审视违法的眼光看待保健品,而部分媒体则倾向于以骗子的形象评判保健品行业的从业者。这些错误的预设和判断不仅给保健品行业带来了不良的舆论环境,更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对保健品的认知和态度。
事实上,部分监管者和媒体的这种偏见背后,是对保健品先入为主的臆想和先行黑化的误判。他们忽视了保健品在提升公众健康水平、预防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过于关注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这种一厢情愿的思维不仅存在于部分监管者和媒体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健品商家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
一些保健品商家在推广产品时,往往把消费者想象成病人,将保健品等同于治疗疾病的药品。虽然商家在宣传中不会直接声称保健品能治疗疾病,但在与消费者的交流中,却透露出这样的意思:吃了我的产品,你的病就能好。这种把消费者当成病人的观念,与某些媒体所说的「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的逻辑如出一辙。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两个基本常识。首先,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抵制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伤害,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而不是治疗疾病。因此,其主要的消费群体应该是有自我保健意识的健康人,而不是病人。其次,这个世界上健康人和准备保持健康的人要比疾病患者多得多。因此,保健品的市场理论上应该比药品市场更为广阔。

站在健康中国人的立场上,我们应该讲好保健品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正确使用保健品。但是,事实上却有很多保健品商家在营销过程中偏离了这一正道,将自己的产品往药品圈子里拉,这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加剧了保健品市场的乱象。
要破解这一困境,保健品行业首先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行为。商家应该摒弃把消费者当成病人的错误观念,将消费者视为需要关爱、提升、管理的客人,而不是需要治疗和控制的病人。同时,行业也需要加强与监管者和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保健品行业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困境。只有通过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商家行为、加强与外部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逐步改变这一现状,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保健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