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全国爱眼日,如何应对不可逆的眼底疾病?他们正不断研发新武器

2024-06-08健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蒋升

「当前是全民高度重视健康的时代,在这贯穿一生的课题上,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努力将科普力量触达更远,守护明亮双眸。」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浙江省医学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眼科领域健康知识「百千万科普行动」启动仪式上,浙江大学眼科医院院长、浙二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如此倡议。美好生活离不开高清视力,眼底疾病和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尽早发现蛛丝马迹,才能防患于未然。

姚克教授致辞,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6月6日(昨天)是第二十九个全国爱眼日,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特别开展「看见美好,从浙开始」系列活动。

活动中,玻璃体视网膜科专家合影,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如果把眼球比作一台照相机,黄斑区就相当于胶卷中心,这对光最敏感的部位发生病变后,会导致中心视力受损。若你突然觉得看东西变形,可能就是这里出了问题。

「我们为60多位怀疑有眼底病变的居民进行免费的AI OCT眼底筛查,发现的黄斑问题分为三大类。」玻璃体视网膜科副主任陈芝清主任医师介绍,涵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由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基础病所导致的黄斑水肿、黄斑裂孔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

AI OCT眼底筛查现场,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筛查项目排起长队,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陈芝清主任医师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5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越高。

发病机理通俗易懂:随着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如玻璃膜疣、脂褐质沉积等一类的「体内垃圾」堆积在眼底,黄斑区持续「受压」,导致炎症反应,继发或引发新生血管,而这些新生血管极易水肿、渗出,若拖到情况严重再来就诊,还会对治疗带来不少困扰。

为何越来越多人会被如此危险的致盲性眼病盯上?

除去年龄因素,这也与现代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人群不断增多息息相关,糖尿病黄斑水肿、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自接踵而至。

高度近视也为眼底病发生提供不少「负面支持」,「在高度近视的人群中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接近40%。」陈芝清主任医师提到。

陈芝清主持活动,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怎样才能对眼底病进行精准治疗?现代人正不断努力,发明新武器。

「以前我们对该病的应对方法有限,最初是通过药物治疗。」浙二眼科中心副主任、玻璃体视网膜病科主任方肖云主任医师介绍,之后又有了眼底激光和微创手术。

本世纪,眼底病治疗里程碑式的「抗VEGF治疗」问世——即通过在玻璃体内注射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病变处新生血管的生长和渗漏。随着黄斑水肿消退,视力会有提升,但药效流逝后病易复发,所以患者必须定期随访,多次注射治疗。

今年三月,该项技术又有了质的飞跃,眼底病创新药物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在国内获批上市,中国眼底疾病治疗的双通路时代正式到来。

「相比传统抗新生血管单通路治疗,新药除了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还能增加血管的稳定性,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方肖云主任医师表示。

方肖云在义诊,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多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约80%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在接受双通路药物法瑞西治疗后,其治疗间隔能延长至3~4个月,维持期长久。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在与眼底病的战斗中已完全胜利。

「眼底病种类繁多,抗VGEF的药物只是针对新生血管性的疾病,此外还有变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外伤、肿瘤、炎症等,且创新药品的经济负担较重,还要增加创新药品的可及性。方肖云主任医师告诉潮新闻记者,在植入给药方式上也需不断创新,患者在面对药物注射时难免存在恐惧心理,能创造出口服或「眼药水式」的治疗方式,既能延长注射间隔,也让人更安心。

义诊现场,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翁燕在义诊,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张丽在义诊,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王瑶在义诊,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苏志涛在义诊,浙大眼科医院供图

目前,基因疗法在临床上关注度很高,对高科技人工视网膜的探索也从未停止。但面对不可逆的眼底病,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学会与病共存,延缓疾病进展,才是关键,而这也是大力推广「早筛早诊早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