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告别隐藏的「听力杀手」!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让女子获「新声」

2024-06-26健康
近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成功为一名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了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手术。
患者是一名53岁既往鼻咽癌病史的女性患者,因放疗治疗后一年余出现双耳闷胀感,伴耳鸣、听力下降,曾自服消炎药治疗,效果不佳。
近一个月症状加重,左耳较右耳严重,耳内有闷胀感且鼓膜内陷,活动度差,见鼓室内液平面。中耳腔内有大量积液,住院诊断考虑为「双耳分泌性中耳炎」。
经检查后发现其鼓膜下有大量积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为患者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手术顺利。
(▲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术后第二天患者复查左耳听力提高23分贝,患者自述:「耳朵不闷了,听力有明显改善」!患者很快办理了出院手续,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鼓膜置管术的成功开展,让众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告别了顽固性「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烦恼,带来了新福音。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成功开展,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帮助更多患者告别「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顽疾,重获听力健康。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将继续致力于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鼓室积液伴有听力下降及鼓膜完整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按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3周以内)和慢性(3个月以上)。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呈散发样,且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病。小儿的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此成为了隐蔽的「听力杀手」。
二、为何会出现分泌性中耳炎?
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因素很多,比如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多见于儿童,一般在感冒后出现,因小儿腺样体肥大阻塞咽鼓管,形成中耳腔负压,患者逐渐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导致积液产生。
由于儿童咽鼓管结构发育原因,相比成人更容易罹患急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
三、分泌性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1.耳痛
起病时可有耳痛。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哭闹不已,次晨耳痛减轻,一般持续1~2天,耳痛即消失。成人耳痛大都很轻,或无明显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2.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听力逐渐下降,伴自听增强。当头位变动,如前倾或偏向患侧等,此时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可暂时改善。慢性者起病隐匿,患者常说不清发病时间。
小儿大多表现为对别人的呼唤声不予理睬,看电视时要调大声量,学习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如小儿的另一耳正常,也可长期不被家长察觉。
平均听力水平0~20dB为正常(绿色),21~40dB轻度听力损失(黄色),41~60dB中度听力损失(红色),≥61dB重度听力损失(紫色)
3.耳内闭塞感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人患者的常见主诉之一,按捺耳屏后该症状可暂时减轻。
4.耳鸣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歇性,如「劈啪」声,或低音调「轰轰」声。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但若液体黏稠,或液体已完全充满鼓室,此症状缺如。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鼓膜置管术效果好!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手术属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尤其是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等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口小、简便、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
鼓膜置管手术的过程是在耳内镜下,将耳膜切开一个小口,用鼓膜置管器将鼓膜通气管放在鼓膜破口处,通气管使鼓室内外相通,压力平衡,引流出耳内的积液,促使耳黏膜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疗效果。
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小手术。成年病人可以只需局部麻醉,小孩由于不能如成人般忍耐和配合,一般需要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约10到15分钟。
(▲术前鼓室内大量积液与术后鼓室内置小管排出积液的对比)
四、哪些患者需鼓膜置管?
1.复发性急性中耳炎。
2.分泌性中耳炎超过3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
3.鼻咽部和或鼻腔有新生物压迫咽鼓管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新生物切除后仍有分泌性中耳炎的。
4.持续的双侧中耳积液导致听力损失在两个月以上的。
5.其他经检查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
五、置管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1.耳内不需滴药,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切勿进水,以免引起感染。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防止鼻腔通过咽鼓管形成逆行感染。
3.勿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分泌物逆行感染中耳,鼻腔分泌物多时,一侧清理后再清理另一侧鼻腔。
4.咀嚼口香糖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
5.定期复查:置管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看管道是否移位,是否堵塞,如有不适立即随诊。
6.通常鼓膜通气管可以留置半年时间,同时需要定期到门诊复诊,以了解鼓室积液、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
如果功能已恢复,取出通气管后鼓膜会自行愈合。如果功能未恢复,需继续佩戴,甚至终身戴管。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眼耳鼻喉科 龙弦琼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