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中医入门:中医防衰老,何为天年

2024-02-04健康

其实预防和延缓衰老的发生,是中医学历来所着重研究的内容。历代基于对衰老机理的深刻认识和老年病防治的长期经验体会,发明了大量切实可行,确有良效的保健防老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构成了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天年

"小王," 谢老师开始说道," 中医学一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命的延续。人的寿命,被我们称之为‘天年’ ,是中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它指的是一个人的自然寿命,也就是天生具备的寿命。通常,我们以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但要明白,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这个有限的最高限度,就被称为‘寿限’。 "

小王认真地记录下老师的话语,然后问道:"谢老师,中医认为人的天年有多长呢?"

老师微笑着回答:" 中医学认为,一个人的天年限度一般在120岁左右。但是,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人非常少见。 除了先天禀赋和不可抵抗的外部因素, 人们过早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调摄养生,使正气减弱,易受病邪侵害。因此,要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必须注意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以延缓衰老。 "

【养生论】曰:「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小王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深思熟虑着老师的话。他再次提问:"那么,谢老师,您认为我们如何才能延年益寿,尽享‘天年’呢?"

中医理解的衰老

谢老师微笑着说:"小王,延年益寿的秘诀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要理解中医衰老机制是什么?」

谢老师沉思了一下,然后开始解释:「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神、经络等生理功能全面地逐渐地减退的生命过程。 衰与老虽有直接的关系,如年老易衰,衰者多老,但衰老与老年不能等同。 衰老是生命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老年则是人生的一个年龄阶段。老年未必均衰,衰亦未必均老,故有 ‘老当益壮’ ‘未老先衰’之说。关于 ‘老年’ 的年龄界限,历代说法不一,但一般视60~65岁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

小王聚精会神地记录下这段解释,然后问道:「那么,衰老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呢?」

谢老师耐心地继续讲解:「衰老的机制主要包括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和情志失调、痰瘀、毒邪侵害等。」

衰老以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为本

「首先, 衰老以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为本。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阴阳逐步失去平衡,或某种病邪长期作用于机体,促使阴阳出现偏盛偏衰,以致疾病丛生,引起衰老发生。衰老的过程是阴阳平衡失调,出现偏盛偏衰或阴阳两虚的结果。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依存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结束。

小王迅速记录下这个要点,然后追问:「五脏虚衰是如何导致衰老的呢?」

谢老师回答:「五脏虚衰与衰老有关,最重要的是先后天的虚衰, 脾肾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气虚衰,元气不足,阴损阳耗,日久必致各脏虚损、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和衰老。脾胃虚弱,则化源不足,气血虚弱,体弱多病而易损其寿。心脏虚衰,影响血脉运行和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肝血亏虚,气机疏泄失常,则性情变异,视物昏花,血不荣经,筋弱无力,行动迟缓易疲,而呈老态。肺气虚日久,治节不行,卫表不固,则易出现气短咳喘,不耐寒热,易患感冒等衰老征象。 五脏虚衰,功能失调和减退,则易加速衰老。」

小王感到受益匪浅,但还是有疑问:「中医理解的精又是如何与衰老相关的呢?」

谢老师解释道:「 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亦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包括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无不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发生发展,以及寿命之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气的盈亏盛衰。

衰老以情志失调、痰瘀毒内生为标

小王的脸上露出了思考的神情,他进一步提问:「那么情志失调、痰瘀和毒邪又是如何加速衰老的呢?」

谢老师耐心地回答:「 情志内伤是衰老之因。老年时期,脏腑功能不足,精气血亏耗,故七情内伤易于超越人体心理适应能力。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气机失调,损伤脏腑,伤及精血,伤神损形,而发生多种疾病,促进衰老的进程。 因此,老年人多见意志消沉,性格改变,烦恼,抑郁焦虑,多疑善感等,甚至健忘痴呆。

「此外, 痰浊、瘀血和毒邪也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人至老年,肺、脾、肾及三焦之阳气不足,津液代谢功能障碍,水湿凝聚,气机阻滞则生痰;痰阻经络气血,或气虚,血行无力,导致血瘀;痰瘀互结,脏腑功能失常,则引起多种老年病发生。 如朱丹溪【格致余论·养老论】说‘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 阳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老年时期,由于正衰积损,脏腑功能减退或障碍,机体代谢减退、紊乱或失常,邪气蕴结不解,交互为害,则毒邪内生,作为新的致病因素,导致胸痹、中风、消渴、积聚等病证发生。」

人生无处不赖阴液以润泽,而现今临床「阴虚」确实是老年人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养老论】中认为在阴虚为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脾胃亏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出:「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内虚胃热则易饥而思食,脾弱难化则食已而再饱,阴虚难降则气郁而成痰,至于视听言动,皆成废懒。百不如意,怒火易炽。」

小王满怀感慨地点头,他感到这次的学习经历非常宝贵。他再次感谢谢老师的指导,然后站起身来。

谢老师微笑着说:「小王,记住,学医路漫漫,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了解疾病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祝你在中医领域取得更多成就。」

小王恭敬地鞠了一躬,感激不已。他离开了谢老师的诊所,怀着对中医的深刻理解和对医学的热情,踏上了继续学习的道路。而谢老师,依然坚守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角落,用他深厚的医术,帮助更多的人重获健康,迎接更好的生活。

中医养生茶

长寿恪守九不过

老祖宗的养生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