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图片描述(没有字数限制)
提到传染,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都是病毒传染,然而一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现象正在挑战人们的认知边界——精神疾病的「传染性」。近日,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收治了一对双双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其中丈夫的精神病竟是被妻子「传染」的。
王女士(化名)此前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整天疑神疑鬼,走在路上怀疑周围的行人都是在跟踪监视自己,上班时也总觉得同事都在背后议论自己。认为自己是被间谍给盯上了,于是把自己关在家中不敢出门。每日检查家里的门窗和角落,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着。
其丈夫赵先生(化名)因担心妻子的情况请假在家里照料,结果两人关起门来过日子生活一段时间后,赵先生也动摇了,发展为跟妻子一样,认为真的有间谍在针对自己家,小区楼下下棋的老人都是在对自己家执行监视任务,因夫妻俩行为让人难以理解被家人送到精神科就诊。
经过医生评估发现王女士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住院治疗,赵先生患有感应性精神障碍,跟妻子分开生活一段时间后便恢复正常。
「感应性精神障碍是指在关系密切的两个人之间,一方患有精神障碍,另一方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也表现出相似的妄想内容。这种现象在精神病学上并不少见。」该院精神科住院医师李超表示,要发生感应性精神障碍,需要满足多个条件。首先,原发者与继发者关系密切,如母女、兄妹、夫妻、师生等。其次,原发者在家庭或社会中通常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而继发者多为内向或癔症性格,易受暗示,意志薄弱。其次,文化程度偏低、迷信保守的环境也容易促使这种现象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传染」现象并不限于单个人,任何与原发者长时间共处并满足上述条件的人都有可能被「传染」。
那么,如果患上感应性精神障碍该怎么办呢?李超建议,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原发者和继发者分开。通过分隔治疗,继发者不再受到原发者的进一步影响,症状往往很快会消失。越早隔离,被感应者的精神症状消失得越快,预后也越好。如果分隔后症状仍不见好转,继发者可以根据情况小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并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鼓励患者走出密闭环境,多参加社会活动,也有助于他们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此外,为了预防感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李超建议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避免人云亦云。如遭受生活事件的刺激后,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寻求心理援助。同时,树立正确认知,能分辨事物的对错。一旦发现身边有人行为紊乱,想法与现实不符,要及时送往医院寻求帮助。
温州晚报
记者谢施琦
通讯员李超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