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蹲着VS坐着,哪个姿势更容易得痔疮?

2023-11-30健康

痔疮是由于静脉曲张和充血而引起的疾病,其中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是引发痔疮的原因之一。

这种回流受阻的情况通常是由于久坐或长时间排便造成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上厕所与痔疮的那些事。

蹲着VS坐着,哪个姿势更容易得痔疮?

先来说一说蹲厕与痔疮的关系。

在蹲厕时,腹盆腔受到的压力比坐着时要大,直肠肛门静脉回流阻力也随之增大。为什么会生痔疮?长期使用这一姿势,尤其是盆底支撑结构较弱的人,比如老年人,容易出现痔疮、直肠脱垂等问题。

此外,长时间蹲便加上用力排便会升高血压、加快心率,从而加重心血管患者的病情。

因此,下蹲易伤膝盖,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选择坐厕。

再来说一说坐厕与痔疮的关系。

肛管轴线与直肠下段轴线相交形成的背侧夹角叫做肛管直肠角,它是控制排便的重要因素。肛直角越大,排便花费的力气就越小。在坐厕时,人的肛管直肠角要大于蹲便时。因此,在排便难度上,坐便大于蹲便。痔疮是怎么引起的?排便难度增加,就意味着排便时间长、排便力度大,这两者是引发痔疮等肛肠疾病的重要因素。

综上,在痔疮的预防上,纠结是蹲厕还是坐厕,其实没太多意义。


上厕所的正确姿势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直肠与肛门的角度越大,直肠越直,排便就越容易。因此,蹲姿比坐姿更有利于排便。但是,坐式马桶相对于蹲坑更加方便、卫生,适合于老年人、小孩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

下面是几个正确的蹲马桶姿势,可以帮助促进排便,并避免马桶上的意外发生:

1. 脚踩板凳:在马桶旁边放一个小凳子,将脚踩在上面,使身体与脚呈35度夹角。这个姿势可以增加腹压,有助于顺利排便,尤其适用于便秘和痔疮患者。

2. 腹部呼吸:排便时,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用鼻子吸气,让腹部像皮球一样鼓起来,再突然收缩腹部,吸气。这种方法既能促进排便,又可以预防意外。

3. 按揉肚脐:排便前,可以在肚脐周围顺时针画圈,进行按摩。这种方法可以刺激肠道,增加便意。同时,也可以单手握拳,稍用力捶背数下,然后再轻轻捶背10下。

4. 上身前倾:排便时,应该挺直脊背和腰椎,上半身适当前倾。如果排便不畅,可以轻拍骶尾骨(位于人体脊柱末端,两块臀大肌中间),通过震荡刺激肠道,促进排便。

5. 手托下巴:用手托住下巴,手肘抵在膝盖上,然后微微用力向上托下巴。这种方法可以刺激大肠神经,促进大肠蠕动,加速排便。

痔疮,要如何预防呢?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痔疮的发生:

专心上厕所

为什么会生痔疮?一边排便,一边玩手机,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排便时间延长,从而增加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受阻的风险,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静脉丛充血,进而引发痔疮。

因此,使用厕所时应该全神贯注,快速完成(上厕所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使用手机或阅读其他内容。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遵循身体的自然反应,不要忍便不排。

饮食要均衡

膳食纤维是第七种营养素,不被胃肠道消化酶所吸收,能够直接到达大肠。根据理化性质的不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其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可增加粪便中的水含量和容积,促进肠道蠕动。

全谷物、豆类、蔬菜、菌藻类、水果和坚果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摄入。

此外,喝足够的水也非常重要。

及时就医治疗

长期腹泻、肛周皮肤病等因素会刺激肛管和直肠,增加痔疮的发生风险。因此,及早治疗胃肠道疾病和肛门周围炎症是预防痔疮的有效措施。

提肛运动

保持生活规律并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降低肛肠局部充血的风险,从而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率。

盆底肌是由肛提肌、耻骨会阴肌、肛门内外括约肌等肌肉组成的,它们像一张吊床一样支撑着盆腔内的器官,例如尿道、膀胱、直肠、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子宫等。如果盆底肌松弛,就会导致直肠脱垂、大便失禁等问题的发生。

凯格尔运动,也称为提肛运动,可以帮助提高盆底肌的力量,促进排便,并减少痔疮和直肠脱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