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健康

一个盛行300多年的中医名方,被中医「销毁」,发生什么事了?

2023-12-04健康

我国现存的中药方,可考证出处的超3万个,已被编纂到2023年出版的【中医良方大典】,它们承载着无数传统中医、药工、先贤、民众的心血,有大量「传世之宝」。

中医每个药方来之不易,要以病症为牵引,病机为切入,找药材、做炮制、配剂量、观实效,关键每一次基本是直接「人体试验」,经充分验证才投入使用。因此不会轻易抛弃某个方剂,或者留给后人改进。

但有一个名方,在古代曾盛行300多年,引领社会风尚,后来却被中医亲自「弃用」,它就是「五石散」。

五石散从名字可知,它是五种石头研末组成的药方,归属于矿物药 。我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的【周礼】,就有使用「五石」治疗外科病症的记载。【史记】有「炼五石散服之」的记载。不过,正式确定五石散组方、剂量并流传后世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五石散由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硫磺 5味不同颜色的矿石组成,原意是用五色调动五脏、五气,让人温燥发热,达到祛病健体目的,其中:

钟乳石:温肺,壮阳;紫石英:降逆、镇心、暖胞宫;白石英:安心神、温肺肾、利小便;赤石脂:止血、收湿、涩肠、生肌;硫磺:补火、通便、壮阳、驱虫。

五石散记载于汉朝,真正流行是在魏晋时期,带头的是社交家、玄学家何晏,认为五石散服用后可长寿,进食五石散有几个表现:

1、感觉浑身有劲,充满力量,中气充盈。

2、精神亢奋,全身发热,感觉不到寒冷。

3、腰腿灵活,旧病沉疾仿佛消失了,皮肤变滑腻。

服用五石散后,人不可安坐静卧,一定要走来走去,古代称为「行散」,最好用出汗方式来散发热量,而且佐以温酒,做到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所以又叫「寒食散」。

五石散一度在魏晋时期极为流行,有身份的人家待客必备,可以不上茶水,但一定不可缺少五石散,否则会被认为「缺了礼数」。

虽然短时期五石散有让人「脱胎换骨」的变化,但它本质上是矿物药,这类药物均有大毒,偏性很重,药效过后,相继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眩晕、呕吐、心悸等问题。

后来,一些名士因服用五石散,「石发」重伤或离世,包括何晏、嵇康、王羲之、王戎、皇甫谧等,逐渐引起重视和反思。

一方面,五石散毕竟是药物,过去「药」和「毒」是同一个称呼,把药当饭吃,待客以礼,这肯定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五石散有适用范围,要根据寒热辨证使用,而不是乱用。

再一方面,五石散本意是治疗五劳七伤,各种虚劳,如果没病乱吃,反而会坏事。

但社会兴起的五石散服用热潮,并没有很快消失,一直盛行了300多年,直到唐代,药王孙思邈研究五石散方剂后,认为其滥用过甚。

五石散错用会诱发外科疾病,如背发痈疽,这是「不治之症」;或会诱人出现精神错乱,有癫狂表现,更重要的是,五石散除了五色石头以外,还掺入一些丹砂等有毒成分,成为中毒的推手。

所以,孙思邈教育弟子,呼吁世人: 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 。经过持续努力,五石散乱吃之风终于停摆。

现代药理分析显示,五石散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砷、硫、二氧化硅、钠、氟化钙、水硅酸铝等成分,很少能被人体吸收,进食后人体为了排泄这些累赘,需要辅以快速走动、加快肠胃蠕动,否则会腹胀难耐。

五石散作为一个副作用较大的方剂,受限于当时社会认知,错误运用并让人健康受损,甚至付出惨痛代价,令人警醒,好在后世能果断纠偏,主动弃用,才避免了更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