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刘帅手下神秘纵队,战力堪比半个野战军,为何却早早被裁?

2024-02-02历史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46年6月26日,地点,中原解放区,伴随着国民党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历时三年有余的解放战争亦是彻底拉开了序幕,在这期间,我人民解放军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也缔造了无数场神话般的战役。

而在这些部队之中,中野十一纵更是堪称传奇中的传奇,原因很易,虽说它只是一个纵队,但声势却能够比肩正规的半个野战军;虽说它归属于刘邓大军的中野之中,实际上自打成立便一直在外飘荡,孤身一军穿行敌后千里,却依旧立下了赫赫功勋;虽说十一纵如此强悍,可很遗憾,仅在建国之后就被早早裁撤,没了番号,兵将拆散转移到了其他部队。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大名鼎鼎的「幽灵纵队」是如何建立的,他们立下了哪些功劳,最终又是因何被裁呢?

一、十一纵成立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十一纵并非是早早成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且备受组织上「疼爱」的一支部队,恰恰相反,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它算是最晚成立的一批,在其他兄弟部队早已打过多场硬仗时,十一纵还只是一支地方武装,还是直到1947年8月,鉴于中原地区革命的严峻形势,这才仓促组建。

成立时间晚,兵员质量和战斗经验自然就弱于旁人,可这依旧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其实在最初的时候,刘伯承根本就没打算将其「升格」成纵队!

让我们将时间线回溯到1947年6月,此时,为了渡过黄河去往鲁西南地区作战,刘邓大军总部便向时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也就是后来的十一纵司令王秉璋发出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他率领军区的主力部队,倾尽全力吸引敌军的注意,为大部队展开围歼战打掩护!

该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要知道说是主力,可王秉璋手中的兵大多都是地方刚刚招揽上来的新兵,战斗力不详也就算了,武器装备还差的离谱,与国民党军的配置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即便如此,军令如山,王秉璋也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集合部队后,他亦是很快布置好了前期任务,即,主动挑衅,前去吸引国民党军主力,随即边打边跑,利用运动战给刘邓大军提供歼敌时机!

不得不说,这和在刀尖上跳舞没什么分别,实际上刘伯承元帅也没想着王秉璋能干出什么成绩,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这些新兵蛋子们能够全须全影的逃出来,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靠着灵活的战术,王秉璋不单成功将敌军骗了出来,更是在主力部队奋力杀敌,在羊山集战役中缴获颇丰的同时,默默守在一旁打阻击,在兵力劣势、装备劣势的情况下,硬生生扛住了敌军一个整编师九天九夜!

这样的战斗力哪里像是一支地方武装,王牌主力也就不过如此,当然,也正因如此,在战后就连刘伯承、邓小平二人都惊呆了,而为了以示嘉奖,总部这才特批为王秉璋部升了格,将他们整编成了一个纵队,番号不是旁的,正是中野十一纵!

一个正式的番号意义有多重大,看看【永不磨灭的番号】相信大家就能知晓一二,有时候为了得到番号,战士们甚至愿意拼命,指战员甚至会和部队首长争得脸红脖子粗,因此,这对于十一纵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喜讯,只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升格归升格,可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他们的待遇却还是一样,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都毫不为过!

二、生在中野长在华野

1947年8月,大名鼎鼎的中野十一纵正式成立,获得番号后,王秉璋及其麾下的战士那叫一个开心,可谁知就在当月,他们便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极度危险也就算了,更是将十一纵推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

彼时,正值刘邓大军准备实现战略转移,全军挺进大别山之际,但一个问题却摆在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二人眼前,那就是该怎样神不知鬼不觉的离开敌人的监控范围,对此二人思虑许久,这才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派出一支孤军,令其佯装成主力部队,掉头向北进军,伪装成大军将要返回晋冀鲁豫的假象!

可以说,承担这项任务的部队堪称是九死一生,不巧的是,经过讨论,刚刚创建的十一纵成为了总部的首选,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并非是刘邓刻意针对王秉璋部,完全是迫于当时的处境,要知道,此时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共有十个纵队,分别是陈赓率领的,驻扎在山西南部的四纵、九纵,留守晋冀鲁豫军区看家的八纵、十纵,以及刘邓手中的主力部队一、二、三、六、十一、十二纵。

也就是说,刘邓挺进大别山时,手中就只剩下了六个纵队,其中,一、二、三、六是万万不能动的,因为他们算是主力中的主力,是留着打硬仗的,而十二纵又刚刚成立,综合实力太弱,无法肩起重担,因此,综合考量之下,野战军中也就只剩下了十一纵最适合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当然,王秉璋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面对军令他也是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向北,在打出了刘邓大军主力旗帜的情况下,一头扎进了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包围圈中。

我们来看一看敌人的配置,驻扎在鲁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大约有七个师,十五万人左右的兵力,分别为邱清泉邱疯子率领的整编第五师、罗广文率领的整编第十师、胡琏率领的整编第十一师、沈澄年率领的整编第七十五师、吴化文率领的整编第八十四师,段霖茂率领的整编第五十七师,以及额外的两个独立旅。

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来了两个,反观王秉璋的十一纵呢?却只有区区1.2万人左右,就算忽略敌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这般十比一的兵力差距也已经算是绝境了,更何况他们还是主动挺进包围圈之中,此等举动,在后世人看来简直和送死无异。

然而,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就是这样九死一生的局面,居然硬生生的让王秉璋给盘活了!只见他们边打边跑,遇到小股部队便主动出击,遇到大部队则是立刻打出刘邓大军的旗号用以威慑,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真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愣是装出了半个野战军的气势!

面对我军的小部队,这些国民党精锐还敢迎战,可要是「兵力劣势」,或是敌情不明,这些高级将领的小心思便出来了,谁也不想当出头鸟,大家都想着削弱友军的实力,当然了,这也就是十一纵能够幸免于难,没有惨遭围殴的原因所在。

不过,既然是装的,就早晚有露馅的一天,原因很易,时年八月底,伴随着刘邓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此讯一出,国民党军就算再迟钝,也全都明白了十一纵的「诡计」,知道了原来眼前的竟只是一支万余人的疑兵!

一时间,包括邱清泉在内,鲁西南的国民党将领顿时恼羞成怒,而在他们的联合绞杀之下,十一纵亦是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可结果却令人惊奇,十一纵非但没有被十余万敌军消灭,反倒是屡屡逃生,甚至还在「闲暇之余」回首逃了他们一把!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完全是华野的功劳,早在当年七月,华野主力便分为了三部分,其中的陈士渠、唐亮率领三个纵队直奔鲁西南而去,而叶陶的两个纵队也很快打到了苏北地区,这两股势力极大的牵扯住了国民党军的主力,这才让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王秉璋,这才让十一纵最终逃出生天。

自此,原本的孤军终于找到了依靠,明明是中野的部队,现在竟落到了华野的怀抱,当然,这「改换门楣」可不是白换的,很快十一纵就将迎来他们在华野的首战,即,大名鼎鼎的沙土集战役!

三、战功赫赫为何被裁?

还未创建,十一纵便完成了阻敌九天九夜的壮举,刚刚获得正式番号,他们又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中野去到华野的地盘打游击,但即便如此,在王秉璋的率领下,十一纵也还是打出了风采、打出了气势,一个纵队硬生生被敌人误认成了半个野战军不说,更是在接下来的沙土集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7年9月,粟裕将军亲率华野主力集结于山东西南部的郓城一带,准备一举歼灭嚣张的邱清泉,可到了排兵布阵之际,他们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经过连续分兵,华野的兵力已然严重不足,即便有能力全歼邱清泉的第五师,也无力抵抗附近的国民党军,尤其是段霖茂的五十七师。

因此,粟裕只得改变思路,将主攻目标先放到了后者身上,希望先将弱小的五十七师歼灭,再回头打邱清泉!

当然,粟裕明白,邱清泉很聪明,定不会像其他国民党将领一样对同僚坐视不理,因此,为了限制他出兵来救,紧接着粟裕亦是派出了两支以阻击见长的部队,也就是宋时轮率领的华野十纵,以及王秉璋率领的中野十一纵!

两支部队的任务很简单,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敌增援,可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两个纵队加在一起才有差不多2.5万人,反观敌五师呢?却有三万多,再加上邱清泉身为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手中清一色的都是美式装备,想要拦住他的全力进攻,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很显然,王秉璋和宋时轮二人也不是盖的,尤其是王秉璋,身为「客人」,他正急需要展现十一纵的实力证明自己,为此,他亦是拼尽全力,不单以极快的反应速度,跟上了华野的战斗节奏,更是用高超的防御战术功底,在郓城外上演了一出快速攻防转换的好戏。

战斗结果显而易见,宋、王二人圆满完成了阻击邱清泉的任务,并辅助大部队一举全歼了段霖茂的五十七师,此战,王秉璋算是出头了,而粟裕也敏锐的察觉到了此人出色的能力。

故而,在接下来的多场战役中,他便将阻击作战的任务全部交给了王秉璋,十纵、十一纵两个纵队相互配合,先是再度阻击邱清泉驰援胡琏,随即又在鲁西南地区,牢牢钳制住了邱清泉部,更有甚者,在邱清泉打算从陇海线突围之际,他们竟从徐州杀到了商丘,两度往返,在解放了东明县城的同时,还生擒了一名国民党中将。

再后来,王秉璋的十一纵又先后参加了多次华野的作战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将目标从邱清泉换成了黄百韬,豫东战役中,十一纵由于轻敌没有得手,反倒是损失惨重,淮海战役开始后,他们知耻而后勇,连续两次死磕黄百韬兵团,并最终配合大部队成功将其歼灭。

这么说吧,只要是十一纵盯上的敌人,不将其歼灭,是绝对不会罢休的,而在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后,1948年年底,他们也总算是回了老家,重新归建中野。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十一纵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解放战争中又受了这么多委屈,为何他们之后还会被裁撤呢?

其实,这个原因有些不太好说,硬是要找一个理由,也只能说是十一纵的战斗力比不上其他部队吧,别看从成立到建国期间,十一纵的名号多么响亮,经历多么传奇,但通过多场战斗证明,打阻击战他们擅长,可正面作战终究还是欠缺了一点。

例如豫东战役中的失利,以及淮海战役中与国民党军的对攻作战都是如此,恰逢解放战争末期,中央军委决定将一些战斗力次等的部队改编成地方军区,十一纵也就这样登上了名单,先是被改编成十七军,随即又分散改组为多个市级军区,并将其中的精兵强将转移到了其他部队,自此,十一纵这个番号亦是彻底成为了历史,此般结局也当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关注 」,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