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2年新四军主力团修复一重炮,粟裕看过后摇头:这老古董能用吗

2024-06-04历史
  •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1942年新四军主力团在团长廖政国的带领下,组建起了一个「小小兵工厂」,用来翻造子弹和维修我军所缴获的重型武器。

    当时大家都以为廖政国是心血来潮,仅凭三五个人组建兵工厂不过是小打小闹,却没想他们竟然修好了两门重炮。

    消息一出全军都震惊了,而廖政国也十分开心大咧着嘴笑着邀请粟裕大将前来参观,并说道:「首长我们这次可了不得,给咱们折腾出了一个大杀器!」

    等粟裕接受廖政国的邀请来到现场后,却发现这只是两门清朝光绪年间老旧的独角炮。眼见如此粟裕大将摇了摇头并问道:「这就是你说的大杀器?还能用吗?」

    廖政国修复的这两门清朝独角炮到底能不能正常使用,是否能成为我军抗日作战中的一大杀器?面对粟裕大将的质疑与不看好,廖政国将通过怎样的方式让他消除疑惑?廖政国的廖记兵工厂能派上用场吗,又在战斗中起了哪些作用?

    五个干部 就能成立军工厂?

    当我军在全面抗战开始组织局部反攻后,日伪军也不甘示弱多次在苏中地区实施「清乡扫荡」,为了应对日寇的频繁骚扰新四军第1旅军工科把整个工厂化整为零,到各个团里去保存技术力量,等逐渐安全后再回旅部进行整合。

    于是军工科的徐琨、丁逸、张震等5位同志被分配到了新四军第一师第一团,受到了团长廖政国的热烈欢迎。

    当时的第一团虽然是我军抗日的主力团,但是在打起仗时还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经常要为子弹、炮弹、武器维修等问题而苦恼。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随着这些军工科骨干们的到来,让廖政国在脑子里谋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作为一名动手能力极强的将领,廖政国经常将缴获来的各式武器进行研究,而现在有了专业人士加入,自然要好好对他们的长处加以利用。

    于是廖政国大手一挥在第一团里专门给徐琨、丁逸、张震等人规划出了一个小型修理所,当然按他自己的原话来说的话应当是「小小兵工厂」。

    因为几人来之前廖政国便打听清楚了,几人中的徐琨拥有高超的枪械修理维护经验,而张震呢有过子弹和手榴弹厂的火药填装经验,丁逸则是一位锻钢打铁的好手。通过三人的熟悉配合,想必很快便能让这个「小小兵工厂」运转起来。

    不仅如此廖政国还专门将部队里脑子灵活、熟悉枪械的战士们调了过来,给这几位军工科的专家们打下手做帮忙。

    而这个「小小兵工厂」也没有让廖政国失望,很快便从枪械维修开始做起,并且没多久便将一批批从日伪军处缴获而来的枪械维修成功。随后又很快完成了刺刀的锻造工艺,甚至还超乎廖政国预料的将子弹翻造快速提上了日程。

    当时我军虽然拥有大量的驳壳枪(也就是俗称的盒子炮),但是因为这把枪属于是德国制造,而二战期间德日两国都属于是轴心国同盟,没有了购买渠道便只能依靠缴获的少量子弹进行发射。

    因此当时我军经常会陷入一个解不开的难题,这些驳壳枪作为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自动手枪,拥有威力较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

    但是因为驳壳枪所使用的的7.63子弹没法补充的问题,让它成了一个「宝贝疙瘩」。有子弹的干部或警卫舍不得经常使用,没子弹的战士们在缴获后却只能「望枪兴叹」。

    当时的驳壳枪子弹甚至还成了硬通货,有人愿意拿一支金星金笔来换取10发驳壳枪所使用的7.63子弹,足以见证它的珍贵程度。

    但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廖政国手下的「小小兵工厂」刚开张没多久就搞了个大动作。经过丁逸、张震等军工科技术员的不断研究,他们成功将在日军处缴获的8毫米子弹通过打孔、灌铅等方式改造为驳壳枪可以使用的7.63子弹。

    而且不仅如此「小小兵工厂」的众人又接二连三的将老式汉阳造的步枪子弹也改造为了驳壳枪可以使用的子弹。

    当廖政国来到兵工厂进行视察时,张震等人兴奋地向他汇报到:「廖团长,只要咱们能把原材料收集得足够多,那我们一年造出10000发子弹不在话下!」

    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让廖政国兴奋不已,当场便将几人夸赞一番并且还把福利待遇都给提了上去,虽然抗战时期他这个团长也有些囊中羞涩,但是对于几位骨干的津贴他却从不吝啬。

    在听说廖政国的「廖记兵工厂」取得成就后,三旅旅长陶勇也顺路来到这里进行观摩,看着面前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子弹陶勇当即便有些恍惚,他激动得抓起一大把驳壳枪子弹爱不释手。

    而廖政国看此情形也十分大气,当即大手一挥给陶勇装了1千发改装驳壳枪子弹,在临别之际当作赠礼给了这位老战友。

    而陶勇在收到子弹后很是开心,回到旅部便安排人给廖政国送来了10枚迫击炮弹,两人有来有往。

    经过这样一顿宣传,廖政国「小小兵工厂」的美名很快便在部队里传开了。廖政国更是趁热打铁专门派遣黄更新牵头,为改造弹药所需要的弹壳、钢材等材料进行采购和收集,用来保证兵工厂后续工作的原料供给。

    清朝大炮 竟能成为大杀器?

    后来在南下天目山进行作战时,廖政国因为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很快便了解到一个传闻:据说在这里藏着光绪年间的大炮。

    听到这个消息后廖政国先是一愣但很快便开心起来,他心里想到:管他清朝的还是哪朝的,只要是大炮那就能派上用场!在有了「小小兵工厂」的加持后,廖政国的那些奇思妙想也终于都派上了用场。

    很快在经过走街串巷的问访后廖政国便将这2门清朝独角炮给找了出来,当看到实物后随行的战士当场便傻了眼,炮管上满是锈迹、而且因为多年没有维修保养的原因看起来十分破旧,仿佛一发炮弹就能把自己送走。

    但是廖政国却很是胸有成竹,他撸起袖子和战士们一起将这2门独角炮带回了营地,并且带着兵工厂的众人以及战士们一起钻研,寻找能让大炮运转起来的方法。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当时一位机械制造专业的大学生给兵工厂的众人点醒了,最终经过前后20天左右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将这2门独角炮成功修复。

    得知消息后的廖政国十分开心,在现场高兴地说道:「这2门独角炮糙是糙了点,但是不耽误用啊!以后咱们打仗时来上几轮齐射,想必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支东拼西凑的技术工组成的兵工厂,竟然从锻刺刀、造子弹一步步便得连大炮都能修了。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后廖政国更是越看越喜欢,于是当即便兴冲冲地去找粟裕大将,要给他展示一下自己新捣鼓出的「大杀器」。

    收到邀请的粟裕起初并不对这个廖政国和他的兵工厂抱有太大希望,毕竟如果严格来算的话,他这里只能说是一间小小的修械所,并不能称之为兵工厂。但是毕竟盛情难却,粟裕大将还是跟着廖政国来到了营地。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粟裕大将来到现场还是吓了一跳,他心里想到:这哪儿能是「大杀器」啊,分明就是两个「老古董」,和廖政国口中所描述的秘密武器差距太大。

    看着眼前的2门老旧独角炮,粟裕大将的脸色有些无奈,他开口问道:「廖政国,这就是你小子跟我吹上天的大杀器吗?这两个岁数都比你大了吧,还能用吗?」

    廖振国也不解释只是默默的完成了填充炮弹并点火射击,只听「轰」的一声后独角炮瞬间飞出,将远处的一间土地庙都给打了个大洞。

    眼见如此粟裕大将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当即便拍着廖政国的肩膀说道:「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没想到啊廖政国,现在你都成了半个军工专家了啊!」

    随着炮弹威力顺利展示,还听到了来自粟裕大将的夸赞,廖政国和兵工厂的众人别提有多开心了。而这2门独角炮也在日后攻打双林镇日伪据点时大显神威,几轮齐射之下,打得驻守其中的日伪军纷纷举手投降。

    历经艰险 只为解放旧中国

    在他人眼中看来廖政国和这个兵工厂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建了起来,而且发展的十分迅速,但只有廖政国心里清楚这支队伍的组建有多么困难。

    随着「小小兵工厂」成功改造出驳壳枪子弹,当时的抗战形式也有所好转,于是军工科的领导便下发命令过来,要徐琨、丁逸、张震等5位军工骨干都重回老部队。

    但来都来了廖政国哪能就这样轻易把他们放走,更何况兵工厂现在才刚开始运转,一下子就将骨干人员全部撤走那他这里岂不是只能干瞪眼了。

    于是廖政国当即决定不服从命令,并且在党委会上说到:「这三人谁都别想要走,我廖政国要定了!」

    不过张震等人却觉得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听从上级安排于是多次和廖政国商量起了回队一事。

    耐不住几位骨干的软磨硬泡,廖政国便给他们定了个小目标并说道:「给战士们造上几千发子弹再回去也不迟,跟日寇军队作战,手里的家伙什没有子弹怎么能行?上面的命令晚些再服从也不迟,给战士们补充子弹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张震等人便听从了廖政国的安排,不过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常加班,赶着时间把定下的任务目标给完成了,一个个又找上了廖政国。

    但廖政国却还是舍不得这些军工骨干们离去,因为上过战场的他心里十分清楚,战士们手中的子弹实在是太宝贵了,许多战士还因为手中的子弹不匹配、无法发射等原因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廖政国来说,战士们也就像是他的生命一般,怎能不想尽一切办法来爱护他们?

    后来张震几人又找到了军区司令部,请求叶飞为他们写上一封信好让廖团长能够放他们回去。但拿到信后几人却谁都不敢当面去找廖政国,于是便商量着自己拿着信返回老部队。

    虽然当天晚上张震几人不辞而别,但一切都在廖政国的掌握之中。他当即便派遣出了一个侦察班连追踪带保护的跟在他们身后,将他们几人带了回来。

    回来后几人很是不服气觉得还把叶飞的信拿了出来,表示自己做这些都是合规矩的。却没想这句话当即惹怒了廖政国,他生气地说道:

    「合规矩?!你们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往轻了说是擅自离队,往重了说就是逃兵!」

    这句话一出几人当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方式不太合适,于是都低着头不再说话,而廖政国则对几人做出挑水劳动作为惩罚。

    不过别看廖政国表面上这么生气,其实他更多的是因为担心,这几个人都是他的宝贝疙瘩,万一在离开路上被日伪军碰到那才是遭了殃。而他给出的那些惩罚也都不过是做做样子,几天之后便又将众人带回了兵工厂。

    回去之前廖政国挨个给他们端了碗鸡蛋面条,并且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说道:「同样是打仗做工作,在哪里又不是做呢?你们在这里一天,战士们的压力就会轻上一天,日本人的军队也会早一天被我们赶出去。」

    这样一番话自然是说到了张震等人的心坎里,这些日子的相处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重要性,于是便留了下来更加努力的研究各式武器来为我军增添战斗力。

    其实在我军之中有不少将领都和廖政国一样,他们可能没有十分耀眼的履历,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甚至连学都没上几天就参加革命。但是在战斗之中他们的头脑却十分灵活,经常能够就地取材打出十分亮眼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众多像廖政国这样的将领与士兵,把手中的各类资源无论老旧都给盘活了起来,而我们也应该像他们学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天生拥有一幅「好牌」,但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做出耀眼的成绩!

    对于这个在战争时期特殊的「兵工厂」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