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清季陕甘回乱对近世西北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2023-12-07历史

一、陕甘回乱略述

(一) 陕甘回乱之肇始 (1)

19世纪中叶, 清政府穷于应付一系列内忧外患, 赔款、筹饷, 令其财政万分窘迫, 不得不大举增加赋役。陕甘地区回汉杂处, 人民习俗迥异, 长期以来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社会控制一直是地方官吏殚精竭虑却难以妥善处理之事。赋役骤增使原本贫乏之陕甘地区不堪重负, 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加之19世纪60年代初发、捻军西进, 边军大量东移, 西北防务空虚, 于是某些心怀异志的回民领袖乘势而起, 是谓近代所谓「陕甘回乱」。

(二) 陕甘回乱之经过

回汉积怨久矣, 回乱之后, 曾今打出杀汉兴回的旗号「回民杀入汉人村寨, 四处杀人, 老少不分……」 (1) 其手段残忍, 不分妇孺, 尽皆奸戮。一度使陕甘界社会秩序空前混口乱, 人口流失, 一片萧条。泾阳县时称西北汉口, 是商业汇集和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回民控制下, 农业不济, 商路不通, 较为繁华富庶的陕西从此一蹶不振。回乱带来的战争使劳动人口急剧流失, 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交流停滞不前, 清廷在西北的税收财政收到致命影响, 各地流民四起, 社会治安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同时阿古柏势力在新疆建立政权, 虎视西北内陆, 面对巨大的危机和压力, 为了恢复对西北地区的社会控制, 清廷用兵陕甘。

(三) 陕甘回乱之平定

回乱之初, 陕西地方官员抵抗发捻进攻的同时还要负担清庭军队的银饷, 出于财力军力都窘迫, 采用暂时性的招抚以缓解各方压力。回乱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回族人民宗教信仰及习俗和汉族儒家文化的剧烈碰撞, 后由于军中混入了具有极强野心的回族上层和高级教徒, 甚至有诸如任武 (曾参加云南回民起义, 后潜藏于渭南, 招兵买马, 欲武装起义, 后被推举为大元帅) 之类的的伊斯兰教狂热徒, 导致起义军成分发生了变化, 在宗教狂热者的煽动下, 招抚不久, 临潼县 (临潼县志人口统计) 数万汉人被尽数屠戮。

清廷未料起义军凶悍如此, 调集河南提督率军8000平乱, 苦于刚出开封便被围困, 清又派军30000驰援, 主将满人「胜保」绕城不战, 慈禧勃然大怒, 斩胜保, 奕䜣代表主站派极力上书。终于1866年, 清庭任命主战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 次年为钦差大臣, 刘典为甘肃按察使, 率约12万清军, 先后动用军饷约计4200多万两, 配备部分英国的先进枪炮, 进入陕西平乱。1868年7月率120个营的兵力围攻宁夏陇右地区马化龙回军据点, 1870年马化龙败亡;1871年马占鳌投降, 1872年西宁回军败亡;1873年河西走廊肃州回军败亡, 陕西回军余部在白彦虎带领下退入新疆。至此, 历尽万难, 陕甘地区回乱平息。

二、陕甘回乱对近世西北社会变迁的影响

陕甘回乱最直接的影响是回汉人口的急剧减少:「咸丰十一年 (1861年) , 甘肃人口为1945.9万人, 战后 (1880年) 人口仅存495.5万人, 人口损失达1455.5万人。1880年陕西回民人口谷底数不会超过15万。同战前全省的175万的峰值人口数相比, 战乱中损失的回民在160万口左右, 人口损失率90%以上。」 (2) 这对于封建经济体制下农耕社会的生产力是一次百年内无法恢复的惨剧, 陕甘各地尽是土地荒芜, 赤地千里, 一片狼藉。缺乏赖以生存的劳动人口, 清庭在陕甘地区的赋税同战前相比, 几乎可忽略不计。原有的手工业和民族贸易已经完全停滞, 汉族的农耕经济直到战后的20世纪初才有所抬头。回民在西北地区的皮毛交易、驼运运输等维持生计的手段均因战乱和仇杀而打破。总之, 于当时的清庭和回汉人民而言, 是深重的灾难。

平定回乱后, 左宗棠借洋务运动契机, 将原来的西安制造局迁往兰州, 改为甘肃制造局, 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甘肃织呢总局, 把原本闭塞的西北经济渐渐带入了洋务运动进程之中, 萧瑟的西北经济开始缓慢恢复, 并悄然促进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体制下的手工业并入了工商业, 渐渐被纳入作坊体系。兰州制造局和兰州织呢局的开办是甘肃近代机器工业的开端, 为古老的西北地区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兰州制造局生产的子弹打败了阿古柏及其分裂势力, 收回了被侵占的国土, 足以说明它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之高。回族虽然和汉族人民杂居, 但其生产方式依然没有完全汉化, 处于半牧半农的状态, 新生的资本主义经济使后来的回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20世纪中期西北回民的运输业和皮毛贸易有了长足进步, 并开始在食品加工业和民族企业中显露头脚。

洋务运动给陕甘回乱后的西北经济带来了崭新理念, 毕竟在封建体制下自给自足的经济若要求得进步, 必定需要长期的社会积累, 而西方的先进技术使原本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跳跃。无论回汉人民, 都改变了西北人民长期以来的以农或以牧为主的单一从业基调, 把工商业和洋务企业相关的采矿业、冶炼业、金属加工业, 甚至于对外贸易都纳入了西北的经济格局之中。之后的回汉经济中初见出现了各式企业, , 交通运输业和回族特有的皮毛贸易, 在陕甘回乱打破固有的经济格局之后, 洋务运动的契机让西北经济完成了一次跨时代的变革。

回乱的动荡对社会造成了最深刻的社会格局变化, 由于战争中仇杀导致人口的锐减, 以甘肃省为例, 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各州府人口变化 (3)

甘肃省原有的汉民损失严重, 剩余的回民大部分随白彦虎逃亡新疆, 小撮上层回民越境往俄国避难。此后, 甘肃省原有的民族比例和格局被打破, 新的民族构成包括:战争中幸存的汉民, 极少数接受安抚的回民, 随左宗棠进驻甘肃的湘军。这支军队的民族构成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甚至于现代甘肃的民族比例和格局。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 长期的社会封闭会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保守, 并且造成民族心态和认知视觉的短浅。缺少与其他民族的交往, 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狭隘的民族观, 制约民族关系的发展, 影响社会的稳定, 而回汉民族交往中「各自为政」的民族态度正是陕甘回乱的社会原因。故洋务运动带来的开明思想是回乱之后很长时间内回汉和平相处的重要心理基础。

回乱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 统治者才想起改变对回策略和政策。回乱固然有其根本原因, 但民族仇恨是源于清廷分而治之、以汉治回、以汉抑回的民族政策。清庭力图通过以汉族地主压迫回民和汉族政府操作行政来达到统治回民的目的, 加上清庭对于回族宗教问题的歧视态度, 损伤了回族人民的自尊心, 很容易造成回民仇恨满腔最终导致回汉仇杀。总的来讲, 清庭的政治态度是回汉人民仇视的深层原因。(【黑龙江史志】2013.11,作者:王苳)

参考文献

[1] 李清凌.西北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 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纪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4] 丁焕章,刘钦斌.中国西北回民起义斗争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注释

1 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纪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 李清凌.西北经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4 (5) (6) 杨振业.古兰经韵译注释荟萃 (精) ?[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