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影响粟裕平反、不宣传粟裕,韦国清为何这样做?粟裕秘书道出原因

2024-04-16历史

粟裕是新中国开国大将之首,立下的战功少有人及,战争年代他一直备受信任与器重,可惜建国之后他却遇到了很大的波折。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粟裕受到猛烈冲击,接连做了八次检讨才过关,从此退居二线,头上一直戴着「帽子」。

1979年中央开始大力审查旧案,叶帅也出面为他说情,可事情一直没有着落。1984年粟裕病逝,杨尚昆本想在悼词上为他平反,然而也没能成功。直到1994年,军委才以发布文章的形式为粟裕恢复清誉。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

从时间线上就能看出,为粟裕平反一事极为不易,有着诸多阻力、涉及到很多人物。

这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总政治部,而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曾经是粟裕的部下,按理来说应该帮忙,为何会采取漠然甚至阻挠的态度呢?

1979年8月的一天,粟裕突然收到叶帅的邀请,去往烟台调养身体。见面后叶帅说:现在国内形势好了很多,你1958年留下的问题该解决了,我跟邓小平同志提过,他也同意了,你回去后写个材料报告交上去吧。

这句话让粟裕万分欣喜,一回到北京就立马写信申诉。同年10月6日,叶帅做出批示,里面有这样一段:

「58年军委扩大会议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是必要的,但至于那次会议的错误,我建议总政能够组织力量,认真落实研究,向军委提出一份实事求是的报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妥善处理。」

随后叶帅转交给中央,华国锋和邓公都签字同意。叶帅马上把这个喜讯告诉粟裕:「中央的意见下来了,都同意了,你就耐心等着指示吧。」粟裕听后特别激动地回道: 太好了,为了这一天我等了20年了,只要他们同意,我再等等也没关系。

但是,接连等了一两个月,始终没有一点进度。粟裕知道,军中干部的结论问题,都得经过总政治部,所以他去找到韦国清询问: 我的事情什么时候可以得到答复呢?

韦国清叹了一口气回答:两 位首长虽然同意了,但涉及到的事太多,总政还需要斟酌一下,用不了多久了。 粟裕没听出推脱之意,又回家等了一段时间。

这时的他年纪比较大且身体有些不好,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自己能一身清誉地走,所以他不想再等下去。1980年元旦刚过,粟裕跟妻子楚青接连拜会了聂荣臻、徐向前,两位老帅都认为应该给粟裕平反。

聂帅虽然1958年是批粟的主力,但这么多年过来了,思想早已改变,他说:当年我的话有些过于上纲上线,这件事也是应该尽快解决。但我还没有收到总政送过来的报告, 等报告过来后,我会为你说话的。

军中老帅健在的还有4位,刘伯承已年老不再工作,另外3位都愿意帮粟裕,可事情还是诡异地推动不下去。粟裕又接连给叶帅、陈云去信,陈云那边回复报告第一次送来时就已经同意,不再做二次批示;

叶帅的秘书告诉粟裕,叶帅早就做了批示交由总政处理,总政那边也回复正在写报告,不久后会上交。

所有的信息都显示,目前就是被卡在总政这一环,粟裕随即写信「 去年10月,我对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的事情,向中央打了申诉报告,我希望总政在报告得出结论前,将与我有关的部分同我见面。 」韦国清的秘书收到后答应一定会转交给首长。

那么,事情就此变得顺利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1980年7月,粟裕因病住进301医院,身体的疼痛比不过内心的煎熬,他多次催促秘书去询问进度,但得到的回复却是 总政已经在努力解决,总政内部黄玉昆副主任、甘渭汉副主任、张伯祥副部长等人都在参与此事,等讨论出结果会再通知。

任何一件事情涉及到的人多了,就容易出现踢皮球的情况,粟裕知道韦国清这边走不通,就多次去问甘渭汉,然而也是「进展不顺,需等中央定夺」。

本来满心希望,硬生生化为泡影,粟裕受到很大打击,没多久便心脏病发作,再也无力去奔波了。

1983年,粟裕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内心仍然无比渴望得到平反。妻子楚青非常痛心,就去找了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杨尚昆叹了口气说: 当年的问题看似不严重,但牵扯的人太多。不用再问韦国清了,他不会办的。

最终在1984年2月5日,粟裕带着遗憾去世。次日,杨尚昆打电话给楚青说: 粟裕心里有个疙瘩,我没给他办好,很惭愧。准备在这次悼词中解决,从正面讲,把一些流言蜚语推倒。

可惜的是,虽杨尚昆出了很大力气、其他方面对粟裕的评价很高,但反「教条主义」的事还是没有说清。

1985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黄桥决战】上映,其中「陈毅」以真名出现,但全片却看不到粟裕,陈毅的助手是一个名为「谷盈」的人。谁都知道「谷盈」就是粟裕,可总政审核时还是做了特殊处理。

1987年,在编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篇】时,杨尚昆帮忙在【粟裕】的条目下加一句: 「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受到错误批评」 。确定能被采用后他让人转告楚青:加一句话我费了很大劲,只能办成这样了。

直到1993年事情出现转机,曾在粟裕麾下战斗过的金治、谭肇之、秦叔瑾、黄亦凡、黄野松五位离休干部,联名向中央申请【建议召开粟裕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或座谈会的报告】。

军委非常重视,张震将军很快就去拜访了遗孀楚青,说中央决定以发表文章的形式替粟裕平反,本想在逝世十周年之前落实,但时间上来不及了,需等一个机会。楚青表示谅解。

1994年12月25日,两位军委副主席张震和刘华清联名发文【追忆粟裕同志】,其中就明确表示如今中央军事委员会一致认为1958年对粟裕的批判是错误的,正式给粟裕平反。

从这么一段经过就能看出,粟裕恢复清誉之路很不容易,阻力非常大,为什么总政当时不配合呢?粟裕的秘书鞠开猜测过原因。

鞠开说: (韦国清)他对粟裕老首长有成见。解放战争时期,他的部队擅长打阻击,用他的部队打阻击打得多了,部队的损耗大,缴获少,他有意见,从那个时候,成见就记在心中了。

他说的是否属实呢?可以看看解放战争华东几场关键战役的部署。宿北战役,韦国清负责阻击,协同友军歼敌两万余人;莱芜战役,韦国清负责阻击,阻断李仙洲兵团向西南逃窜;

孟良崮战役,韦国清负责阻击,防止整编74师突围;淮海战役,韦国清负责阻击,阻断杜聿明兵团退路......

几场大战,他一次主攻都没捞到,尤其是宿北战役,韦国清对粟裕意见很大。

此战是华中、山东两大野战军汇合后的第一场大仗,围住敌整编69师,粟裕给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韦国清下达死命令,要求其18日拂晓前坚决攻下人和圩,否则接受处分。旅级、团级、营级干部若不听命令,不用汇报,直接就地枪决。

韦国清之前没在粟裕麾下战斗过,听到如此严厉的话很惊讶,不过还是下令进攻 ,可惜18日拂晓时没能攻下人和圩,他麾下部队伤亡很大,一位营长牺牲,进入短暂休整。

18日黄昏,粟裕再次给韦国清打电话,要求二纵继续进攻,今晚必须将敌师部解决。客观来说,韦国清纵队不如叶、王、陶三个纵队能打,连续作战已经很吃力,再发起进攻伤亡会持续加大,所以他准备稳妥一点,先试探性进攻。

然而没多久粟裕电话又来了,直言今晚拿不下整69师,胡琏部就会来增援,情况可能会逆转,二纵必须全力进攻。话都说到这份上,韦国清只能咬牙打,幸好最终还是歼灭了敌人。只不过,这一战二纵也是元气大伤,韦国清觉得粟裕不体谅自己,生了成见。

韦国清也争取过主攻,但是没得到批准,后来他就跟身边人说过一句: 二纵是打援的命啊!

打援就是啃硬骨头,主攻就是吃肉,每次吃肉是别人的,啃硬骨头就交给自己,这些矛盾在战争年代被压了下来,后面却慢慢在心里发酵,所以韦国清就不太愿意配合为粟裕平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