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

2024-07-24历史

如果说哪一场战争最惨烈,长平之战当属第一!双方总投入 100 万士兵,打了三年,战争结束后,秦国白起活埋赵军 40 万降俘!这一战,赵国几乎没有年轻人活着了。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赵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不仅大量士兵阵亡,国力也由此大大削弱。而秦国则凭借此战进一步奠定了其统一六国的基础。

战争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因主战场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而得名。

战争的起因

长平之战的起因主要是秦国对韩国上党地区的争夺,以及赵国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和战略决策。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 262 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从而将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桓惠王惊恐万分,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然而,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他与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遂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阳君赵豹商议此事,平阳君主张不接受上党郡,认为这可能会带来灾祸。但赵孝成王又召见平原君赵胜和赵禹商议,二人认为接受上党郡可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是大利,不能失去这个机会。赵孝成王最终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备秦军来攻。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从而引发了长平之战。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增强,对外扩张的意愿强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攻略周边国家。上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秦国若能控制此地,将更有利于其东进扩张。而赵国在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后,国势较盛,军力较强,也是秦国统一道路上的重要阻碍。秦国攻打上党,赵国接收上党,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由此激化,最终导致了这场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开战前的国际形势

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试图统一六国。在长平之战前,秦国已经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了秦赵之间的战争。

赵国: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后,军事实力大增,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障碍。

韩国: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之一,经常受到秦国的侵略。在长平之战前,韩国的上党郡被秦国占领,引发了秦赵之间的战争。

魏国: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曾经是中原地区的强国,但在马陵之战后逐渐衰落。在长平之战时,魏国采取了坐观成败的态度,没有给予赵国实质性的帮助。

楚国: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长平之战时,楚国也没有给予赵国实质性的帮助,而是坐山观虎斗,试图从中渔利。

燕国: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北方,与赵国相邻。在长平之战时,燕国也没有给予赵国实质性的帮助,而是趁机进攻赵国,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

齐国: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曾经是东方的强国,但在五国伐齐后逐渐衰落。在长平之战时,齐国也没有给予赵国实质性的帮助,而是坐山观虎斗,试图从中渔利。

开战之前的两国实力对比

面积:

秦国:约 80 万平方公里。赵国:约 60 万平方公里。

人口:

秦国:约 600 万。赵国:约 500 万。

可以看出,两国实力相当,属于老大和老二的存在。

两国投入战争的数据对比

参战人数:赵军四十五万,秦军六十万。双方参战人数在一百万左右。

物资: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都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由于战争持续时间较长,双方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国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而赵国则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粮食藏在城中,以防止被秦军抢走。

人员配制: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和赵国都派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其中,秦国的白起和赵国的廉颇都是当时著名的将领。此外,双方还都配备了大量的步兵、骑兵和战车。

赵国失败的原因

  1. 综合国力相对较弱:在农业方面,赵国的粮食生产区土地质量不如秦国,且赵国不像秦国那样重视农业,粮食储备远逊于秦。秦国还拥有更便利的粮食运输条件,可通过水运将大量粮食运往前线。
  2. 外交策略失误:赵国在秦国独大之时,不愿与他国结盟抗秦,反而多次贪图齐、魏等国城池土地,导致在长平之战对峙时,赵国向齐国借粮却遭拒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3. 战略决策不当:赵国贪图上党之地,将战火引到本国门前,这是一个战略错误。在战争初期失利后,赵孝成王求和时机不当,导致赵国被其他国家孤立。此外,赵国在本国粮食储备不足且外援无望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调整战略,仍坚持持久防御,而国家经济状况已无力支撑。
  4. 临阵换将的弊端: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名将廉颇出任前线主将。赵括上任后改变廉颇的防御战略,贸然出击,陷入秦军包围。而廉颇虽经验丰富,但在赵孝成王的压力下,其旧有的固守战略也未能坚持到底。
  5. 国君的问题:赵孝成王自视甚高,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判断力。他贪恋土地接受上党,引发了与秦国的大战;在战争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多次强令廉颇主动出击,之后又误信谣言,临阵换将,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将赵国拖入了无底的深渊。

关于赵括是否真的是纸上谈兵,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一些人认为,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表现不佳,他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不如廉颇,最终导致了赵军的失败。但我认为,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个人,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赵国的政治腐败、军事战略失误等。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