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皖南事变能否避免?三个团接应军部东移!为何粟裕的计划搁浅?

2024-03-03历史

抗日战争中,最大的战略损失无疑是「皖南事变」。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因为新四军有许多次机会可以采取行动。

陈毅和粟裕曾建议项英将皖南军部尽快转移到苏南,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计划,以保证其顺利实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粟裕接应军部东移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这是由于陈毅和粟裕认为苏南的战略环境比皖南更好,他们希望项英和军部能来苏南共同作战。然而,国民党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却调集了大量兵力,试图切断新四军皖南与苏南的战略联系,甚至试图围歼皖南、威逼苏南。

顾祝同等人认为,叶挺和项英在皖南就像瓮中之鳖,手到擒来;而陈毅和粟裕在苏南就像海滨之鱼,稍纵即逝。

面对严峻的战略形势,陈毅、粟裕深入研究并提出:「分兵皖南、苏南会分散我们的力量,合作发展苏南将能打开新的局面。」

因此,他们建议:「应暂时放弃皖南,集中所有力量发展苏南,直到海边。」如果我们在皖南和苏南两处分别应敌,就会疲于应付,根本不是明智之举。

更重要的是,苏南的敌情与皖南截然不同。苏南位于敌后,国民党军队一般不敢去,至少是不敢大规模派兵前往。如果只派少量部队的话,一旦发生摩擦,新四军完全能够应对。

然而,项英此时的主张是:皖南与江南组成两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在不影响争取苏北的条件下,主要还是由江南加强皖南的力量。

在国民党大举进攻皖南新四军军部时,我们先打破其进攻,随即「向浙闽发展」。显然,项英与陈毅、粟裕的意见相左。

此外,粟裕制定了三个团接应军部东移的计划,如果项英下决心,双方对接就没问题。然而,项英主张向浙闽发展,陈毅、粟裕坚决反对。

他们甚至这样发电向项英表示:「皖南部队企图于顽方进攻时长征闽浙,不可轻试」。为了迎接项英和新四军军部来苏南,陈毅、粟裕一方面多次打电报力请项英东移,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做好迎接军部东移的有关准备。

为更好地向军部说明陈粟的想法,陈粟主动派人与军部取得联系并汇报想法;为快速对接,粟裕命吴肃与李志高分别从江南和皖南对进勘察行军路线,吴肃受领任务后顺利完成并向粟裕作了详细汇报;为应对可能遇到的敌情,粟裕制定了详细兵力使用计划,并拟定「派三个团接应军部东移的作战计划」。

但项英始终不愿离开苏北,无奈之下陈毅、粟裕只好渡江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

大江南北反共行动日益紧张,新四军的局势日益严峻。国民党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对新四军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形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陈毅和粟裕分析认为,如果不跨江北上,新四军将面临被国民党军包围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们于1940年6月15日向中央、项英和胡服发电报,表示必须集中力量在苏北攻击韩德勤或在苏南打冷欣,否则将对苏北和苏南造成巨大损失。

陈毅和粟裕决心转移到苏北,并要求皖南军部尽快做出部署。然而,由于军部东移计划迟迟未能实现,陈毅和粟裕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

陈毅于6月28日先行过江北上,而粟裕则于7月8日率领江南指挥部主力成功渡过长江。最终,陈毅和粟裕在江北得到了大发展,而新四军军部则因为「皖南事变」而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参考文献包括【陈毅传】和【粟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