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4年,刘少奇提议军队改名「解放军」,中央为何否决这个提议?

2024-04-08历史

1944年8月20日,刘少奇在领导会议上提出更改军队称谓,将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统一改为「解放军」,以此和国民党军队做出区分。

经过激烈讨论,这个提议被中央否决了。

为什么当时中央为什么要否决这个提议呢?

武装力量变化

我国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生根发芽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更多的将目光放在这种全新的思想上。

1924年开始,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逐步进行,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主要负责政工和后勤方面。

当然,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求突破,「大元帅铁甲车队」就是努力的结果,领导人都是共产党员,士兵的训练和人事任命等方面都由我党直接负责,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力量。

同时,这支队伍也是叶挺独立团的前身,由铁甲车队的成员加上部分黄埔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组成了全新的队伍。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国共两党的合作失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八一南昌起义应运而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随后起义军转战广东和湘南,后来又和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会师的部队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次整编进行了极为大胆的改变,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方略,从这时候开始,我党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正式形成,对统战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之后就是不断开拓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军队进行反围剿战争,发展壮大自身力量,到了长征开始之前,红军已经有了30万人,实力非常强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向敌后区域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各种办法打击阻碍日军进攻的步伐。

到了抗战结束,我们在敌后已经发展出了大量的民兵武装,同时接收了许多日军遗留下来的军事装备,在人员和装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1946年精兵简政之后,我们仍然有61万人的正规部队,后期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我们在军队数量上就已经超过了国民党,拥有了260万余人的野战军。

解放军称谓变化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军部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力变化,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解放军的称谓变化,这个同样有着许多变化。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我们虽然有叶挺独立团这支部队,但是名义上还是国民革命军麾下,没有独立出去,所以不能算入我党的武装力量之内。

到南昌起义之后,我们才开始正式独立自主,开始建设自己的部队。

这个时候「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这两个名字交替出现,后来「工农红军」渐渐成为主流。

「工农红军」出现的时间更早,南昌起义的部队转战广东之前就开始被使用,传播度更广,井冈山会师之后,「朱毛红军」的名头也就成为了主流。

「工农革命军」则是毛主席在1927年到1928年的时候短暂使用过,主要是和「国民革命军」这个称谓划清界限,提出的一个具有区别性的代号。

等到红军的称谓传播越来越广之后,党中央开始逐渐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下属部队,建设了数个方面军,正式变成了一支独立自主的武装力量。

西安事变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达成,工农红军开始整体编入国民革命军之中,获得了第八路军的番号,后来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是「八路军」的称呼却被群众沿用。

这次改编我们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不接受国民党政府的指挥,也拿不到军饷和补给,除了名字变化了之外,并没有其他不同。

至于一直在南方地区打游击的剩余红军部队,则被蒋介石改编为「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这就是抗战阶段我军两支主力部队的番号来源。

从1937年开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称谓成为了我党武装力量的代称,尤其是「八路军」的名字让日伪军队闻风丧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固定代号。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有过摩擦,在美国人的调节下也有过和平,毛主席提出和谈的想法,重庆谈判由此而来,但是平静的背后是一片波涛暗涌。

这个阶段我党的军队还保留着原本的番号,只不过东北地区的军队被我们整合起来,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算是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之外又多了一支新的部队。

然后就是1948年11月,我党的部队全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面加上各地的地名作为区分,「华野」「中野」等野战军部队的称谓也从此而来。

例如,华野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是解放军下属的一支野战军,也就是主力部队,类似的还有中野,四野等等。

从1948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中国武装力量的正式称呼,到如今已经74年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始终没有改变。

「解放军」的提出

事实上,「解放军」这个名字在1944年的时候就被提出来了,可是直到1947年底才开始推行,1948年全部整编完成,这是为什么呢?

1944年8月20日,中央举行重要会议,刘少奇在会议上提出更改我军部队的称谓,并且首次提出「解放军」这一名字,与国民党军队划分距离。

刘少奇提出的理由是为了统一指挥,也为了之后的宣传,需要一个全新的机构,「八路军」的番号是国民党政府取的,在某些地方不是那么名正言顺。

这个提议在会议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因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失去了锐气,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陆海军又在太平洋战场遭受重大损失,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日本必败无疑。

那么这个时候是否离开国民革命军阵营,建立起一套属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机关呢?

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我党对国民党始终报以警惕心理,没有被他们的巧妙伪装所欺骗,不断积蓄发展军事和经济,做更加长远的打算。

当初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进行的,如今日本颓势已显,国共合作的基础也就没有了,那么考虑之后国共两党如何相处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很多同志都想和「国民革命军」这一称呼脱钩,刘少奇也是应大家的呼声,才主动站出来提议的。

毛主席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刘少奇的提议,表示目前仍然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作为头等大事,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可以稍作考虑,但是不能作为表决重点。

当时八路军是人民的武装,保持了独立地位,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能伸进手,即便日本人被打跑了,我们也有底气和国民政府掰腕子。

这个提议是很好的,可是对于1944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些为时过早,我们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两方,无论在战略还是战术方面都不合适。

另一方面,抗战还没有彻底胜利,国共双方更应该精诚合作,早些将日本人赶走,这个时候退出国民革命军容易给他人留下把柄,得不偿失。

虽然日本人看起来已经日薄西山,但是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

为了长远考虑,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也不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

最终的结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国共两党都在急速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解放日占区,双方在局部地区有一些摩擦,只不过被默契的压了下去。

国民党军队有美国人的支持,所以可以靠飞机空降。

因此这个时候罗荣恒再次提出「解放军」的称谓改编,也没有获得中央的同意,敌我实力差距明显,需要有更加稳妥的措施。

为了争取更多的内战准备时间,蒋介石处心积虑的放出和谈的风声,邀请毛主席来重庆会谈。

毛主席为了国家和平,人民利益,毅然决然地乘坐飞机赶往重庆。

为了在和谈中占据优势地位,「解放军」的更名当然被暂停了,各处的军事活动也暂时取消,争取在和谈中更有利的条件。

但这次和谈蒋介石根本没有诚意,双方无法在部队归属问题上达成一致,即便勉强完成「双十协定」,也只不过减缓了内战的爆发时间。

1946年6月,蒋介石自觉准备完成,开始大规模进攻解放区,向同属国民革命军序列的战友挥动刀枪。

由于我们早就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所以国民党军队没有给我们造成太大的损失,反而被我们抓住机会打了几个歼灭战。

到了1947年底,我们最终将军队名称统一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名正言顺的进行反击作战。

解放战争未开始之前,虽然中央下令暂停了解放军的更名行动,但是山东以及山西等地的解放区都出现了一些「人民解放军」相关的宣传和记录。

可以说,「解放军」这个称谓虽然没有被公开使用,但是在民间以及部队战士之间已经成为了共同的秘密,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就可以公布于众。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1944年刘少奇提出更改「解放军」的提议确实有些太早了。

等到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发动内战之后,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脱离国民革命军序列,从法理上占据不败之地。

最终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克服万难,冲破一道道封锁,带领中国人民走出黑暗,开始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样的功勋我们永远铭记。#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