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46年蒋介石为何发动内战?为何失败?国民党史书:战略方针失误

2024-02-27历史

蒋介石等人曾信誓旦旦,只要六个月,就能战胜解放军!这种言论甚至比日本「三个月打败中国」的言论更为狂妄。

陈诚提出的「作战方案」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他们为何如此自信,竟认为半年就可以打败强大的解放军?然而,最后的事实却是,老蒋输给了毛泽东领导的解放军,这是为什么呢?

蒋介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底气来源于其巨大的军事实力优势。根据数据,国民党军队有正规军200多万人,加上其他军事实力,总计达到430万人,而当时解放军的正规军只有61万人,加上地方部队等等,总计127万人左右。

而在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得到了大量的美式武器支援,约有四分之一的国民党军队是美械或半美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又接收了一百万左右日军的装备,包括坦克、飞机、各种大炮和军舰。

相比之下,解放军基本没有这些装备。在城市控制方面,国民党军队控制着大量的中心城市和交通线,而解放军只是控制了一些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因此,蒋介石认为这是消灭共产党的最佳时机,并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不能用正式讨伐的方式,要不宣而战,要速战速决。」

蒋介石曾对何应钦透露了他希望在六个月内消灭解放军的计划,并让何应钦制定作战计划。何应钦非常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并甚至访问了曾与共产党作战多年的日军高官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认为共产党不容小觑,不能轻视。何应钦的团队根据分析,制定了两年三阶段的计划。然而,蒋介石还让当时的军政部长陈诚制定了一份「六个月消灭解放军」的计划。

由于陈诚与蒋介石的关系更近,且更能理解蒋介石的意图,因此蒋介石对陈诚的计划深感兴趣,认为这符合他「速战速决」的考虑。

有趣的是,1946年6月1日,何应钦被撤职,陈诚接任参谋总长,白崇禧成为了国防部长。这一调整表明,蒋介石希望陈诚能在半年内完成「六个月消灭解放军」的计划。

毛泽东的策略 毛泽东是个军事能力出色的人,但他又不愿意做大的军事战略,而且非常谦虚。毛泽东的指导方针是: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毛泽东曾经说道: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只要人民群众是坚决地站在我们方面的,拥护我们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就是再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感觉这样的策略熟悉吗?当年的井冈山斗争,和毛泽东的这策略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对于井冈山斗争,毛泽东的解释最为精妙,他说道:农村是革命的根据地,城市是革命的堡垒。

毛泽东的策略,核心就有点效仿井冈山斗争的策略。总之,毛氏策略的核心就是:目的是夺取全国政权。

在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并未采取与蒋介石相同的方针。如果那样,共产党的部队恐怕早就消失无踪了。主席明确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为了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

根据制定的方针,我军的工作方向主要有:发动群众的力量,利用人民的信息和物资支援,及时发现敌人的弱点,进行有效的穿插作战;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敌人;在必要时放弃一些战略要地,不计较小的得失;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总之,我们的方针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和敌人争夺大城市和交通线。由于双方的方针不同,导致了最终不同的结果。

国民党军队因执行蒋介石的方针,采取防守大城市、交通线的策略,战线被拉长,实力分散。第四靖绥区司令官刘汝明回忆道:「我们备多力分,处处守,处处薄弱……」同时,国民党历史也承认这是战略构想上的最大错误,因为这导致兵力分散孤立,给了敌人实施运动战的机会,使敌人趁势发展壮大。

然而,解放军根据毛泽东制定的方针,灵活作战,甚至可以放弃延安、临沂、淮阴等地,这些对敌人来说是重要城市的地方。

毛泽东认为,打仗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敌我双方在不同方针的指导下,此消彼长。到了大决战前,解放军已经可以和敌人掰手腕,不落下风,气势如虹,自信满满。

最终,国民党败北,逃到东南宝岛,解放军解放了全中国。毛泽东无疑是一位千年一遇的军事家。

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我军胜利的原因。首先,毛泽东等人的方针非常正确,以此为基础,解放军将领们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展现了灵活机动的作战能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可以说,解放军的胜利就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方针的胜利。而蒋介石,就算手握良策,却因对手过于强大而落败,可谓「不是他不强,而是对手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