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宋庆龄多次申请入党未果,晚年完成心愿,毛主席:在党外价值更高

2023-12-17历史

前言

1981年5与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经过商讨后决定通过宋庆龄的入党申请,从此之后宋庆龄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然而,在两周之后,宋庆龄就因为患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宋庆龄生前曾经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即便已经的88岁高龄,宋庆龄得知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之后依然感到无比欣慰,为了成为一名党员,他曾经多次向党中央提出申请,但是考虑到她身份的特殊性,党中央始终没有批准她的入党请求。

即便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才成为一名党员,但是宋庆龄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都坚决的拥护我党的一切主张。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掌权之后,革命路线上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宋庆龄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公开为我党发声。从那时起,他便与共产党结缘。

虽说一直都是党外人士,但是我党的任何一位高级干部都把他当做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很多事都要与她商量。毛主席也曾经亲自对她说:「革命战争时期,实际上你已经是我党的优秀领导人之一。」

在宋庆龄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为宣布了悼词:「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期以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

一、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

宋庆龄于189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名门望族,宋庆龄的家姓原本是姓「韩」,但是他的父亲年幼时成为了舅舅的子嗣,从此之后便改姓「宋」,也就是宋嘉树。

宋庆龄的父亲曾经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所以在思想上比较开明,他对那些繁杂的封建礼教不屑一顾。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始终以爱国教育为主。

所以包括宋庆龄在内的几个子女,都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被熏陶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中国传统家庭的女孩子相比,宋庆龄也显得落落大方,眼界开阔。

由于早就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宋嘉树认为英国、法国这种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道路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于是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虽说后来的事实证明,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但是在那个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推翻封建王朝」这一主张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宋嘉树可以说是孙中山的贵人,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事业所需要的经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宋家的支持。

宋嘉树的大女儿宋蔼龄是中国第一位赴美的女留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出色,而且精通五种语言。「二次革命」之后,宋嘉树跟随孙中山前往了日本,考虑到宋蔼龄出色的工作能力,于是把她介绍给了孙中山当秘书。

由于有姐姐这层关系,宋庆龄也就有了和孙中山打交道的机会。1913年9月,宋庆龄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就被这个工作认真,不苟言笑的男人吸引。尤其是想到,就是眼前这个男人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但是一年之后,宋蔼龄与孔祥熙结为了夫妻,为了家庭,宋蔼龄辞去了秘书一职。但是临走前,她向孙中山推荐了自己的妹妹宋庆龄,宋庆龄和姐姐一样,曾经在美国接受教育,天资聪慧,英文水平优秀,完全能够胜任秘书一职。

有了姐姐的介绍,宋庆龄满心欢喜的来到了孙中山的身边,能辅佐中国革命的领袖,是她一生的梦想。

宋庆龄主要负责外文信笺的回复,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孙中山的肯定,宋庆龄也一直把孙中山看做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随着两人交往日益密切,孙中山逐渐对宋庆龄产生了好感,于是便向宋庆龄求了婚。虽说两人年龄相差二十多岁,但是宋庆龄还是接受了这次求婚。

宋家人考虑到两人年龄相差甚大,大多数也都不支持这门婚事,但是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孙中山组建了一个新家庭,两人情投意合,一起为中国革命而努力。

由于孙中山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那段时间孙中山心力憔悴,为了革命的彻底胜利,他夜以继日的工作。

宋庆龄既在工作上辅佐他,又在生活上照顾他,由于公务繁忙,两人始终没有考虑孕育后代的事,直到1922年,宋庆龄才怀孕,但是这一年正好赶上了孙中山在革命生涯中的一次挫折。

由于陈炯明在讨桂战争中屡立奇功,势力逐渐增强,同时他对权利的野心也在增长。1922年,陈炯明终于不再强压自己的野心,逼迫孙中山下野,并率部炮轰总统府。

当时情况非常危机,宋庆龄为了掩护孙中山撤退,自己坚决要留下来,最终孙中山在卫队的保护下,登上了中山舰。

虽说后来宋庆龄也脱离了危险,但是腹中胎儿却早已停止了胎动,她也永远的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但是她却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是不能没有你。」

二、坚决支持共产主义事业

由于当时苏俄已经完成了「十月革命」,广大无产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苏俄也在列宁的带领下日益强盛。

而中国和苏俄的国情有几分相似,于是宋庆龄似乎开始意识到,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或许才能够拯救中国。

当时有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开始在北洋军阀的统治区组织群众运动,他们高举「反帝反封」的大旗,为广大无产阶级争取来了应有的权益。

宋庆龄发现,虽说国共两党信仰不同,但是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她开始越来越敬佩共产党员那种敢于斗争的精神。

面对实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序幕。

毛主席当时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并被选举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当时国民党右派始终不支持国共两党展开合作,但是宋庆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像纽带一样将国共两党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但是正当北伐的大军将要踏上征程时,孙中山先生却在1925年3月12日因病去世,临终前他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口号。

宋庆龄十分悲痛,孙中山把「将革命进行下去」的遗愿交给了宋庆龄,在之后的56年里,宋庆龄始终保持单身状态,并且从未忘记孙中山的遗言。

孙中山的逝世对国民党的打击很大,也让右派实力逐渐抬头。反共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有些人甚至开始反对孙中山生前提出的「三大政策」,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职务也面临着被裁撤。

为了避免国共两党走向分裂,宋庆龄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中她说:「如果诸君能大家合作,则先生的主义一定能成功的,也能实现的。如其不能合作,则先生的主义决难成功,所以我竭诚的希望诸君要大家合作。」

宋庆龄为了维护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呕心沥血,但是她一个人的努力终究不能与整个国民党右派势力抗衡。

1925年8月,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坚定拥护者廖仲恺及其妻子和何香凝在外出过程中被国民党右派开枪击中。

这名国民党左派的领袖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这也就意味着蒋介石的最大政治对手不复存在。

后来蒋介石运用一些列阴谋诡计取得了国民党的大权,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势力开始逐渐被削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谴责,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全国各地制造流血事件。

4月22日,宋庆龄和毛主席、林伯渠等人共同发表了【中央委员联名讨蒋】的宣言,痛斥蒋介石:「成为了新军阀的工具,曲解三民主义,背离三大政策。」

正当全国都在谴责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驱逐共产党员。虽说国民党右派势力强大,但是宋庆龄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多次公开痛斥蒋汪的暴行。苏联顾问鲍罗廷曾称宋庆龄是「国民党左派中的大丈夫」。

汪精卫背叛革命后,宋庆龄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并和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集团划清界限。宋庆龄这一次不仅和国民党分道扬镳,同时也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分道扬镳。

随着蒋、汪的背叛革命,原本形势大好的北伐战争只能宣告失败,宋庆龄一气之下前往了苏联,希望探索出新的革命道路。蒋介石则假惺惺的公开表示:「宋庆龄女士的离去是党国的损失。」

在苏联这个红色革命的发源地,宋庆龄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在听说毛主席、朱德等人领导红军发动工农武装起义之后,更加坚信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救中国。

在苏联时她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员,并且公开表示:「假如我回国的话,将参加工农革命斗争,战胜血腥的反动派。」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宋庆龄回到了中国。民族利益正在受到威胁,蒋介石却在忙着「围剿」中央苏区的红军。宋庆龄多次劝蒋介石联合红军共御外辱,但是蒋介石置若罔闻。

后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宋庆龄非常高兴,亲自给毛主席写信表示祝贺。

「西安事变」之后,宋庆龄为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四处奔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功臣。「七七事变」之后,宋庆龄前往了上海宣传全民族共同抗日的思想。

但是一个月后,淞沪会战爆发,在日本海陆空三军的围攻下,上海到处是残垣断壁。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全,多次劝她离开上海,但是她坚决不肯离去,与上海军民们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直到上海沦陷后一个月,她才在地下党的护送下前往了香港。

宋庆龄到达香港后,成立了「保卫中国同盟」,在她的号召下「保卫中国同盟」全力搜集医疗生活用品,极大的支援了抗日前线。

尤其是「皖南事变」之后,宋庆龄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为新四军的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蒋介石派遣国民党军队封锁延安根据地,根据地内物资匮乏,宋庆龄得知情况后,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在香港开展募捐活动,这些物资经过地下党之手运往了延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延安的经济危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宋庆龄依然没能够阻挡反动势力破坏和平的行为,但是她表现出了一名革命者该有的气节。当时宋庆龄的生活已经非常拮据,但是她坚决不接受国民党提供的援助。

经过了三年内战,中国已经是满目疮痍,她没有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而是回到了大陆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来到北京后,召集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主席亲自向宋庆龄发出的邀请函。为此还特意派周恩来和邓颖超去上海迎接她。

原本宋庆龄不打算进京,毕竟孙中山当年就是在这个城市逝世的,这里是她的伤心之地。但是看到毛主席如此真挚的邀请,宋庆龄说:「个人感情事小,建国大计事大,我决定接受毛主席的邀请,前往北京。」

建国之后,宋庆龄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始终拥护党的一切主张。虽说是个党外人士,其实和我党的高级领导别无二致。甚至毛主席在作出个别决策时都会找宋庆龄商量一番。

三、多次申请入党

虽说已经加入了共产国际,但是宋庆龄的身份也只能是世界共产党,不能算是中国共产党。但是在信仰方面是相同的。

淞沪会战期间,宋庆龄曾经问过地下党员李云:「我现在算不算是党员。」李云此次也感到很困惑,于是只能回答:「我回去问问。」

第二天,李云带回了组织的话:「你和共产党员一样。」得到这样的回答,宋庆龄非常高兴,并把李云留在家中吃饭。

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毛主席亲自写信对她表示了感谢:「你对我们的帮助,是没有办法可以形容的。」

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宋庆龄说:「我们能够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建国后,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研究我党的革命史,逐渐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科学的,和有系统的理论的世界观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治组织。」

1950年3月,宋庆龄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了入党申请,中央在收到信后针对宋庆龄的入党申请进行了讨论,决定暂时不予答复。

宋庆龄久久得不到中央的回复,以为是自己表达的可能不太清晰,于是她又写信给毛主席,这一次她明确的表示自己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主席看到宋庆龄的来信后主动与她进行了谈话:「你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但是因为你的颇具威望,而且目前主要负责新中国的外事工作,暂时留在党外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宋庆龄听完毛主席的一番话,对此也表示理解。虽说没能成为一名党员,但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周恩来都是把她当做是党内人士,很多党内的文件她都会参与批阅,很多重大问题也会与她商量。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中,理论上是党内的会议,但是毛主席还是邀请了宋庆龄,并和她一起探讨经济发展的问题。

1957年10月,毛主席率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他点名要求宋庆龄担任副团长。回国时还将头等舱的位置让给了宋庆龄,并幽默的说:「你是国母,头等舱该由你来坐。」

虽说党中央无比重视宋庆龄,但是在她心里依然有一个党员梦。刘少奇去上海视察时,特意和夫人王光美拜访了宋庆龄。

宋庆龄在一次和刘少奇提到了入党的事,刘少奇非常理解宋庆龄的心情,但是他也非常谨慎的说:「这是一件大事,我要转报中央和毛主席。」

不久后,刘少奇和周恩来再次来到上海看望宋庆龄,并带来的党中央的态度:「党中央认真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起到的作用更大。虽说你没有正式入党,但是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会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

宋庆龄完全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更加努力的工作。宋庆龄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前往农村、工厂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区考察,致力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

在外交方面,经常作为友好使者,出访其他国家。为周恩来的外交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宋庆龄省吃俭用,拒绝了国家为她更换住所的心意,坚持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她把省下来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救助了大量贫困儿童。

十年浩劫之后,国际上开始出现了对中国的负面评论,宋庆龄为了维护中国的正面形象,经常在国外正面宣传共产党。

但是1981年,宋庆龄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并且身体状态也是每况愈下。这时王光美想到了宋庆铃还有一个入党心愿没有达成,于是向中央报告了这件事。

得知宋庆龄的心中还有入党的意愿后,政治局马上召开会议,最终大家一致同意了宋庆龄的入党请求,并授予了她「国家名誉主席」。

5月16日,邓小平来到了宋庆龄的病榻前看望她,并在她的面前宣读了党中央关于同意她入党的决定。

当时宋庆龄已经不能再说话,但是得知这一消息后依然十分高兴,她满意的点了点头。5月29日,宋庆龄的生命体征急转直下,医生马上对其进行了抢救,但是终究还能没能留住她。

1981年5月1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她的住所内离世,享年88岁,全国降半旗为其致哀。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成为中国共产党员这一愿望终于实现,虽说她的党龄只有15天,但是她为党,为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红军时期的老党员。

为了纪念宋庆龄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国家专门为她建设了宋庆龄陵园,并为其塑造了一座汉白玉雕像,邓小平为其题写碑文。每逢佳节,都会有大量的上海市民来为她扫墓。

宋庆龄一生仁爱、宽厚、谦逊,她将永远成为中国女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