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宋希濂指挥沈醉欲除八将心头恨,刘峙何故惹此怨?

2024-04-10历史

在舞台上,功德林的将军阶囚徒们尽管阵营分明,如正规军与特务间的嫌隙。

蒋系与地方势力的对立,文武官员间的摩擦,但他们都一致瞄准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痛斥蒋介石。

无论是针对蒋派、何派还是陈诚的「土木系」,笔墨下的矛头都指向他。

然而,当触及刘峙,连沈醉手中的尖刀都未能置其于死地,这个关于四位兵团司令和八员悍将联手「围剿」刘峙的笑谈。

若是刘峙尚在,恐怕会愤慨至极,毕竟他曾是「福将」之誉,如今却被比喻成任人宰割的猪。

想象一下,刘峙听到这笑话时,那满腔的无奈与不甘,定会令人心有戚戚焉。

早年刘峙备受赞誉,被誉为蒋军中的和事佬,他的座右铭充满人生哲理。刘峙不仅文学造诣深厚,编纂过名人的文集,对古代书信和步兵操典更是了如指掌。

他的自律美德,使他深得蒋介石及将领们的认可。然而,他的口碑转折源于自身行为的失误。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尽管众人对他多有嘲讽,但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却罕见地一致。

电视剧虽描绘了初期某些战犯期待美军胜利的心态,但这并不全面反映他们的行动。

实际上,这些国民党将领在认识到无法战胜后,非但没有放弃,反而积极分享了对美军战术的深入见解。

他们编撰的六万字报告因其实用性被送至中南海,显示出即使在逆境中,他们并未停止为国家贡献智慧。

在支持志愿军的「炒面粉」行动中,即使是对蒋介石态度强硬的功德林将领们,如文强和黄维,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黄维更是身体力行,每天监督杜聿明的面粉烹饪工作,确保质量与火候。

对抗美军,功德林的将领们毫不含糊,对刘峙的批评声浪一致,连海外的李宗仁在其回忆录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批评态度,形容刘峙胆小如鼠,庸人有福。

回忆抗战时期,刘峙接任五战区司令时,敌人的广播成了讽刺他的乐章:「欢迎常败将军入驻老河口!」

李宗仁揭示,刘峙在战争初期的表现堪称糟糕,如1937年的平汉路防线崩溃,他不战而逃,导致固安等地失守。

他的仓皇撤退不仅丢了阵地,还让军需落入敌手,包括石家庄在内的多地沦陷,从而赢得了「长腿将军」的恶名。

当刘峙在河北落败面临问责时,蒋介石选择起用他,即使夫人质疑其军事能力,蒋介石的决心依旧坚定。他看重的是刘峙那份无条件的服从。

薛岳虽战功赫赫,却因个性独立,不被蒋介石过分亲近。

长沙会战中,薛岳的胜利被蒋的一次突袭式调度葬送,李宗仁深知,这是对「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原则的挑战。

薛岳的困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反映出他与蒋介石领导风格的冲突。

相反,李宗仁以高姿态提前设防,向蒋表达对直接指挥的顾虑,确保了自己作为战区司令的自主权。

蒋总司令曾许诺对李宗仁放手任其发挥,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刘峙将军,虽对命令言听计从,但在危险时刻却有所保留——逃跑时是个例外。

调任五战区,实则是他为远离家庭纷争的一次解脱。早年担任一战区副司令时,他的溃败源于才能有限和过于安逸。

面对前线失利,老蒋为免其成为众矢之的,将他调往安全的重庆任卫戍司令。然而,刘峙在安稳生活中开始有了新的念头。

战事紧迫之际,他却在后方惹出是非,夫人哭诉至蒋夫人处,风波迭起。最终,老蒋不得不让刘峙接过李宗仁的指挥棒,以平息这场「家务事」的风暴。

刘峙初履第五战区,为空袭的威胁惶恐不安。李宗仁的安慰未能打消他的忧虑。

他的频繁搬家如惊弓之鸟,每一次行踪变动都牵动着无辜百姓,他们的财物被强行夺取,无分毫偿。

面对日军攻势,刘峙选择逃避,重要防线失陷。直至抗战胜利,失地才重归。1948年,"何婆婆"坐镇国防,旋即委任"刘婆婆"为徐州"剿总"的最高指挥官。

在电影【大决战】中,刘峙的自述并非虚构,史书曾载,郭汝瑰对顾祝同直言:「徐州关乎南京安全,需猛将坐镇。

哪怕不是虎,至少狗也要忠诚,如今却派来一头猪,怎能守得住?" 当刘峙接管徐州时,解放军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则讽刺道:

「徐州曾三易大将,薛岳失败被撤,顾祝同平庸无能被驱逐,今年刘峙来,人称'大笨猪',我们的胜利就在前方,攻城略地,直面'猪将军'!」

刘峙的足迹似乎总伴随着两极情绪。李以劻在福州降服,杜聿明、杨伯涛于淮海战役后写下深刻反思。

连宋希濂在大渡河畔的俘虏记录中也不忘提及,他们虽未直接指责蒋介石,但对刘峙的批评却显而易见。

李以劻的记忆中,刘峙的一席话尤为逗趣:「白崇禧如改嫁的寡妇,对老头子尚有反抗之力,我却像童养媳般任人摆布,婆婆的心思,我无所遁形。」

第二天,李以劻作为总统府的重要军事监察官员,通过电报原样传达了刘峙的汇报,刘峙对他的忠诚源于其特殊地位。

然而,刘峙在关键时刻毫不迟疑地误导老蒋,夸大战果,但杜聿明对此持有保留态度。

他在【淮海战役亲历】中指出,刘峙和参谋长李树正未能准确解读解放军的策略,被形势所困,缺乏有效对策。

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受到刘峙和李树正的强烈反对,他的战略建议屡遭否决,如预测解放军会集中力量消灭黄百韬。

因此,面对刘峙的「坚决反对」,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陷入被动,最终导致蒋军高级将领损失惨重,其中被俘的一百多位将军,无论是囚禁中还是其他场所,对刘峙的怨恨尤为明显。

无论身份如何,无论是前线指挥还是情报人员,提及刘峙时都会痛斥「攻到徐州,犹如过年杀猪」。

甚至在战犯管理所,将军们戏称改善伙食为「围剿刘峙」,这与黄百韬将军生前的话语不无关联。

黄百韬,以「黄伯韬」与「寒玉」知名,非杨伯涛。在1948年的关键时刻,他的命运被刘峙的一次电话剧变牵动。

据陈士章回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在接到刘峙要求紧急赴徐防守命令时,他的反应如同被定格,面对后续的撤退指示,刘峙的不决与无知令人震惊。

黄百韬痛斥刘峙为「长腿将军」,称其在生死存亡之际,用如此缺乏决断力的人领导决战,无疑是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