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李斯下场比商鞅惨多了,死法令人毛骨悚然,但临终遗言却感动后人

2024-04-13历史

前言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社会,它之所以能够扫清六合实现统一,是因为早在战国末期就通过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商鞅作为秦国变法的主导者自然功不可没,只可惜在变法取得成效之后,商鞅并未获得应有的奖赏,触动旧贵族利益的他最终被处死。

商鞅变法为后来嬴政统一埋下了伏笔,他的严刑峻法也为后续秦朝的统治和手段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如果商鞅是秦国强大的开启者,那么李斯就是秦朝一统天下的提出者,不过后来李斯的结局却远比商鞅悲惨,死法令人毛骨悚然,但临终遗言却感动后人。

商鞅变法后惨死

商鞅在亲信的引荐之下先后四次面见秦孝公,先后讨论了尧舜的治国之道,还提及了商周时期君王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建树,最后才向秦孝公提出了秦国的变革之法,即「 王道不用,便取霸道」。

在征得秦孝公同意之后,商鞅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第一条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耕战与军功,通过战场之上的建树封爵赏地,提高国内作战积极性。

第二是提出编户和保甲连坐制度,用法律稳定国内环境。第三是通过郡县制促进经济发展。第四点是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生产粮食或布匹量多的免除徭役,此举大幅度增加了秦国税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五条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统一度量衡,方便各地区之间的交易,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强调「刑无等级」。

商鞅所推行的改革对于秦孝公来说是趁手的强国兵器,但此举不仅影响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对于后续继位的嗣君来说也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引起猜忌。

所以在秦孝公死后,多数朝臣「告商君谋反」,秦惠文王当即下令抓捕商鞅。最终商鞅被拘捕之后,以「背主叛国」的罪名被判处车裂执行,全家九族尽皆被诛杀,商鞅最终还是凄惨地死在了自己曾经制定的法令之中。

相似的李斯

秦孝公是为了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而重用商鞅,但这个梦想一直到秦王嬴政才被实现,当时备受重用的就是丞相李斯。

在【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笔下,李斯是一个励志成才的典型代表,他从不甘心于自己年少时期所担任的郡县小吏,四处寻师学道,钻研帝王之术,为后来的有所作为打下基础。

当秦王嬴政从赵国返回并执掌大权开始,李斯认为他定有吞天下之志,遂离开楚国,来到了嬴政身边。

在交谈之中李斯提出「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这种大一统的思维深深打动了嬴政,在李斯的帮助之下,秦国开始了灭亡六国的战争。

更加凄惨的悲剧

在秦始皇完成大一统之后,李斯被封为丞相,掌握行政大权,堪称人生的巅峰时刻。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从这时开始,李斯的人生走向了一个比商鞅更加凄惨的悲剧。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就开始了四处巡游,最终也是在外出途中病故,最初的继承人本应该是公子扶苏,因为此前无诏封王于诸子而独赐长子,即明确认定公子扶苏为嗣君。

对于李斯来说,身为秦始皇老臣,本应该遵循遗诏立公子扶苏为皇帝。

但赵高此时却来告诉李斯说:「如今皇上驾崩,现在继位之遗诏和玉玺都在胡亥处,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疑问的言下之意就是谁做皇帝由他们二人说了算,以此来试探李斯的口风。

李斯在听了之后义正言辞地反驳了赵高的想法,他说:

「你不应该说这样的话,这不是我们为人臣子所要考虑的事情,我封帝王诏令,怎么能有其他的想法,况且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就算后来不会让我当丞相,我也会安然告老还乡」。

但赵高并未放弃对李斯的劝说,直言道:

「你听从我的计谋,不仅不用弃官还乡,还可以有世世代代封侯的殊荣,你若是不从,那么必定祸及子孙,皇上也会对你寒心」。最终李斯还是选择了赵高提出的道路,拥立胡亥为皇帝。

谁知胡亥继位之后,听从宦官赵高的谗言,加重刑罚,有罪者尽皆株连,被灭族者大有人在,大臣蒙毅等全都被杀,身为丞相的李斯未发一言。

其实早在李斯发表那番言论之后,就注定自己不会有好的下场,很快朝中诸事皆被赵高一手掌控。

李斯为自己大权旁落鸣不平,引来了赵高的针对,后来被赵高用计谋骗去阿房宫并得罪了秦二世。后来赵高又利用楚盗陈胜与李斯的关系,让秦二世对其恨之入骨。

这种环环相扣的阴谋最终将李斯父子送上了断头台,被腰斩于咸阳,这种死法明显要比商鞅更加凄惨,因为在行刑之前,还对李斯处以五刑,即将犯人大卸八块。

因为是一步一步进行,所以残酷程度远超车裂,李斯是在意识非常清醒的状况下受此刑罚,目睹自己生命的流逝。

【史记】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告诉自己的儿子: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句临终遗言让后世十分感动,其中所体现的是李斯的释怀,最初他是出于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而选择听信赵高的建议。

如今自食其果且即将面临死亡,已经没有了悔恨,只是满满的遗憾和领悟,李斯十分清楚,对权力的过分追逐往往不得善终,最好的结局就是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之中。

其实李斯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胡亥已经和赵高勾结在一起意图篡位,如果自己反对二人的决定,只是会被更早一些处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