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日军回忆:德国人深度介入淞沪之战,不仅顾问战术还策划特种行动

2024-04-06历史

日军回忆:德国人深度介入淞沪之战,不仅顾问战术还策划特种行动

由于在上海地区大肆扩张的行动,日本第三舰队司令、海军中将长谷川清越来越感受到力所不及。

1937年8月16日是关键的一天。中国轮番的攻击使得日军防线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且他们可用的资源达到了极限。

为了防止中国军队取得突破,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大川内传七不得不紧急动用宝贵的储备资源。

形势危急,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一次不得不考虑本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了。如果不能从外面获得支援,他们可能会失掉战争。

在8月16日的战斗过程中,长谷川清亲自给他的上级连发三封电报,口吻一封比一封更绝望。在当天下午7点发送的第二封电报中,他警告称他的部队大概只能守6天了。

随后海军司令部给日本南部佐世保海军基地的海军陆战队下达命令,令他们派遣两支各5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的部队前往上海。

在接到长谷川清于当天深夜发送的第三封电报后,日本海军决定派遣更多的援军。在青岛等候调遣的两支海军陆战队共计1400名士兵奉命立即乘船赶赴上海。

然而,中国人也感到战事并未按照他们的方向发展。战斗比他们预想的更加血腥。

对于一支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军队对抗拥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对手,用人海战术攻击坚固的阵地似乎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战斗已变成一场血肉之躯对抗钢筋铁骨的竞赛。结果就是部队大量地减员,蒋介石逐渐失去耐心。

经过几天的战斗,他的部队还是未能成功将日军驱逐出上海的街道。盘踞在虹口及杨树浦区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已经证明是一根比他和他的将军们预想的更加难啃的骨头。

在与他的师长们的会议上,蒋介石下达了在8月17日清晨大举进攻的命令。

部队将配备更多火力,而且比3天前的攻击准备更加充分。这次行动代号「铁拳」,是上海战役第一个关键周内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猛烈的攻击。

尽管发起者是蒋介石,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行动主要由一个德国人在执行。派驻第88师的德国顾问汉斯·费特尔上校在规划进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希望使用突击队战术,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在战壕中使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经过密集的炮火攻击后,一小支由意志坚定、装备精良的勇士组成的精锐队伍将突破日军防线,在守军尚未有机会从最初的惊愕中反应过来前,强行深入敌军阵营。

接下来,第88师从西面进军,攻击虹口公园南部地区,而第87师从东侧开展协同行动。这个攻击计划适逢一个关键的时刻。

张治中深知,这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他依然拥有显著的但可能稍纵即逝的优势对抗日军。这个机会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加以充分利用。

然而,胜算并不容乐观。现代武器拥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用其作战的城市战争将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尤其是敌人在空中占据优势。

日军的战机是一个持续的威胁,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对国民党军队的阵地发动连续的打击。

中国空军是一个有利因素,但问题是面对更有经验的日本飞行员及其性能更先进、机动性更灵活的战机,他们能坚持多久。

日本的空中存在日益增强,由于其舰载机和驻扎在长江三角洲崇明岛基地的飞机,地面上任何重大的调动都变得异常复杂。

德国顾问后来回忆道:「由于日本海军战机出动频繁,中国部队的转移和部署遭遇了极大的障碍。」即便如此,国民党军队继续在上海地区集结部队。8月 15日,第98步兵师抵达,并将其半数兵力的一个旅交由第87步兵师调遣,以保证「铁拳」行动中该师后面区域的兵力配置。

计划中的最终打击进入倒计时,中国军营里士气高涨。尽管自开战以来战果不佳,而且伤亡惨重,但普通士兵都很释然。

经过长达20多年的内战后,所有中国人终于站在了一起共同抗敌。很多军官匆忙写下遗嘱,希望为国捐躯。没有人想死,然而,他们认为,如果他们不得不献出自己的生命,为国捐躯是一个值得的理由。

浦东区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说:「我很高兴,也很兴奋,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的民族战争!」

8月17日清晨5点,「铁拳」如期拉开战幕。所有火力齐发,第87师和第88师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日本人发动了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

按照突击队战术的快速渗透方法,加之前期战斗中大量伤亡的教训,张发奎使用了一种新的战术原则。

在他的指挥下,火力将甄别出日军防线的缺口,并利用这些缺口,而不再对重兵把守的阵地发动大规模的、代价昂贵但可能徒劳的攻击。一旦发现敌军要塞,主要兵力将避开它,仅留下刚好的兵力牵制它。

陈颐鼎是第87步兵师的一个团长,在这次攻击中是一个关键人物。

他的士兵每个人仅配备两天的给养,利用熟悉当地情况和身手敏捷的优势,在「铁拳」最初的几小时内,他们就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他们进入一条街的建筑物中,从内部拆掉一面墙,然后进入另一条街,或者从一个屋顶向另一个屋顶搭建横梁,尽可能悄无声息地从一幢大楼潜行到另一幢,而不会引起地面上的注意。

他们的行踪令日军无法捉摸。日本人原以为他们会从一个方向来,不想他们却在另一个方向发动袭击。尽管如此,改变前些天的战术还不够。

进攻者有时遭遇了无法回避的准备充分的防御,从进攻前期减员就不断增加。

在试图拿下一座建筑物时,第88师一个整营都被打光。尽管损失惨重,但中国军队仍未在日军防线上取得重大突破。

这部分是黄浦江上日本海军炮火的强力支援的结果;部分是中国步兵与炮兵部队协调不利的一种体现。

对中国同样不利的是他们小心谨慎地回避政策,为了不激怒外部世界,也避免国际舆论谴责他们,在上海冲突的初期,中国部队避免在公共租界作战,甚至包括日本人占主体部分的租界区域。

这种政策令德国顾问倍感受挫。在行动后报告中,德国人慨叹道:「很显然,进攻部队已被告知,只消灭占据中国领土的敌人,而不要进攻公共租界区域内的敌人。」

在前线的几位中国将领也很沮丧。「对外国人区域的界定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一位师长的副官告诉西方记者,「如果没有来自中央政府和我们指挥官的命令:避免对外国人造成伤害,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我们很可能已经消灭敌人了。」

大片公共租界的存在使日本人有了可乘之机。蒋介石的很多军官相信如果国民党军队能够穿过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并从日本人后面发动攻击,他们可以轻松获胜。

张发奎曾说:「如果没有外国租界的庇护,他们早就被消灭了。」同时,中国指挥官对前线战况不甚了解,并且有时还会被前线军官夸大的战果所误导。

8月17日上午9点,第87步兵师指挥官报告张治中,日本海军俱乐部这一关键阵地已在他的掌握中。

然而,当张治中派他自己的人前往了解情况时,结果发现右边一座四层楼仍为日军占领,他们决心抵抗到底。

师指挥官信誓旦旦的说辞在当天下午遭受进一步的打击,日军从附近海军训练基地发动了两次反击。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指挥官都相信他们自己部队反馈给他们的报告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87师的一个团接到特别的命令:证明他们取得的任何进展。

每次他们沿预定前进路线拿下一个关键目标后,就会揭下街道名牌送回去,作为他们确实控制了该阵地的证据。

一天结束后,日军赢得了胜利。事实表明,防御更胜一筹,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4年里的西线获得了证明。

不过,日军面临的挑战也极其严峻,但至少这种挑战是简单、直接的。他们只需坚守虹口及杨树浦区域,等待援军的到来。

事实证明日军非常擅长这项工作。在很多情况下,中国士兵发现战争开始以来,他们一直在攻击同一个目标。

第88师士兵潘世华参加了八字桥附近残酷的拉锯战,由于疏于准备导致了不必要的高伤亡率。

他说:「因为我们没有预先做好侦察工作,我们发现我们被日本人的装甲部队四面包围。」国民党军队陷入困境,张治中的希望之窗被迅速关闭。

在上海战役的初期阶段,德国人的主要贡献是「铁拳」行动,但绝不是唯一的一个。德国顾问不仅出谋划策,还出现在前线。

他们的关键角色并不是秘密,报纸甚至定期报道他们。他们身着蒋介石军队的制服,不仅提供战术输入,还给中国部队带来了宝贵的士气,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独自在对抗强大且残暴的日本帝国。

为此,一些日本人也称上海战役为「德国人的战争」,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