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去到每个省会城市,我都必定会去当地的省博物馆。也有幸参观过了不少省博,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关于省博的游记,主要是觉得一个省博涉及到的知识面太广了,我的三脚猫知识储量不足以班门弄斧。但现在又觉得,记忆都是短暂的,只有文字才能永恒,如果不将自己看到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那迟早相当于没曾去过那个地方。所以,这是我第一篇关于省博的游记,为自己而记录。
2014年1月1日,我们来到了山西博物院。
山西省博概况
山西省博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 ,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了。其展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共有藏品超过50万件。 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 ,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山西省博(背面)
山西,简称「晋」,这个称呼的来源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实行了分封制,周武王驾崩后不久,其子成王即位,成王册封了同胞弟姬虞为唐王。古人以「伯、仲、叔、季」来称呼兄弟的排行,因为姬虞是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所以姬虞又被叫为唐叔虞。当时的唐国就在山西境内。唐叔虞死后,其子姬燮(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这就是 山西简称的由来 。
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一共4层。一层有两个临时展厅、文创商店;二层是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等展厅;三层是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等展厅;四层是翰墨丹青、瓷苑艺葩、玉棍华夏、土木华章。因为时间比较紧迫,我直接从二楼开始观赏。
因为位于太行山之西,山西由此得名。早在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山西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华夏文明摇篮」,「文明摇篮」展厅主要展示了山西石器时代的遗址及文物。我匆匆走过「文明摇篮」展厅,来到了「夏商踪迹」展厅,青铜文物让我挺感兴趣的。山西博物院里有很多文物都萌萌哒,下面就主要挑选几件我觉得有意思的文物来介绍一下。
兽形觥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大禹时期,就有「杜康酿酒」的传说,「酒池肉林」也让商纣王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商朝人十分喜欢喝酒,几乎个个都是酒鬼,这也导致了商朝发达的酒文化。商人制作了饮酒器、盛酒器、温酒器等不同的酒器,比如爵、觚。
觚和爵是商朝贵族墓葬中最常见的酒器。作为造型像喇叭的饮酒器,觚盛行于商朝和西周。山西博物院里的这件云纹铃觚,其底部有一个小铜铃,用它喝酒时,这个铜铃就会叮当响。
在省博里,我看到的第一个萌萌哒的文物莫过于眼前的这个兽形觥了。这个「觥」,就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写的「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里的「觥」,它是一种盛酒器。
兽形觥
这个兽形觥可能源于商朝晚期的方国宗亲贵族的墓葬,这个「兽」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动物,但大嘴巴、尖耳朵造型给人一种很萌的感觉,它的器盖可以向上打开,器身纹有多种纹饰,整体很精致。
青铜觥盛行于商朝和西周,像这样精美的青铜觥一般出现在较高等级的墓葬中,河南、陕西出土的青铜觥比较多,山西较少发现。这件兽形觥是非常珍贵的。
鸮卣
我在省博里看到的第二件萌物叫鸮卣。鸮是指猫头鹰,卣是古代用作祭祀时的酒器。这件商朝晚期制造的青铜器,由两只猫头鹰背对着组成,盖为双鸮首,圆头、环目、弯眉、尖喙,腹作双鸮身,身下为四爪,两两相背。十分可爱。
鸮卣
鸮卣
鸟尊
自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阳,东周开始,周朝由盛转衰,诸侯国群起,战争频繁,这段时期也被称为 春秋时期 。而晋国是春秋时期公认的强国,在晋国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其中约一百年时间称霸中原,「晋国霸业」展厅就展出了很多春秋时期晋国出土的瑰宝。
在进入「晋国霸业」展厅时,还没到十点钟,游览大军还没到来,我径直小跑到了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鸟尊前。 山西博物院院徽就是鸟尊 。
鸟尊
鸟尊以凤凰回眸为主造型,在凤鸟的背上站立着一直小鸟,并形成了鸟尊器盖上的抓手。凤尾下有一象首,垂到地的象鼻与凤鸟的双腿形成了稳定的三点支撑。
周人崇拜凤凰 ,在周文化中,凤凰象征臣下,这个鸟尊既表达了对周天子的忠心,也表达了拥有着招揽贤臣的意愿。
鸟是商周青铜器中十分常见的元素 ,北方出土的多为凤凰、猛禽等大型禽鸟为造型的鸟尊,而南方出土的大多是以鸭、鸳鸯等水鸟为造型的鸟尊。
从这鸟尊的盖子和内壁均铸有「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的九字铭文可以看出,这件鸟尊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的,其初代拥有者就是 第一代晋侯——燮父 。
叔虞方鼎
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创始人,唐叔虞的功绩不可磨灭。叔虞方鼎由唐叔虞制作,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唐叔虞自作之器,出土于其子晋侯燮的墓中。鼎内壁有八行共48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在举行盛大祭典之后对唐叔虞进行赏赐,叔虞称颂王恩,所以铸造了此鼎以纪念。
叔虞方鼎
鸟盖人足盉
鸟盖人足盉是我感觉到奇怪的青铜器 。这是一件西周的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夫人墓中。盉是商周时期用来调和酒味浓淡的器具,一般有三足或四足。这件盉的主体是一个扁圆形,盖是一只凤鸟,前为龙首,后为兽形鋬(鋬是指器物上用手提的部分)。之所以说这件盉让我感到奇怪,还不如说内心有一种复杂的感觉,主要是因为盉的足部是由两个裸体的人半蹲而成。从古至今,裸体都是不文明的行为,同时还有侮辱的意味。所以史学家们推断,这两人应该是被奴役的奴隶,是西周等级制度的牺牲者。
鸟盖人足盉
侯马盟书
在晋国晚期,公室衰微,六卿专权,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为诸侯,战国气胸格局正式开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打击异己,会经常举行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在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鬼神)。 盟书又称为「载书」 。
侯马盟书是山西省博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因在山西侯马市的侯马晋国遗址出土而得名。出土的侯马盟书一共有5000多件,可辨认的有650+件。侯马盟书由玉石制作,上面有朱红色的盟辞,绝大多数为圭形,也有圆形和不规则形状,最大的大约32*4cm。
侯马盟书
铜牺立人擎盘
铜牺立人擎盘是一件战国的青铜器。众所不周知,刚铸造好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可能金色天生就是尊贵的颜色,战国时期,青铜器是贵族的象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祭祀与征战,而「牺」是古代对祭祀所用牲畜的称呼 。
但眼前的这件铜牺立人擎盘的「牺」并不是某种动物,而是犀牛、猪、牛等多种动物的结合体,在牺背上有一双手捧着柱子的女子,柱子顶端有一个可以随着柱子转动的镂空圆盘。因为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器物出土,因此专家们还无法确定它的用途。
铜牺立人擎盘
胡傅温酒樽
在二楼匆匆逛完后,我来到了三楼「民族熔炉」展厅。
山西地处中原腹地与塞外草原的农牧交错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胡傅温酒樽就是西汉时期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文物。胡傅温酒樽同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底部由三头熊形成的三足支撑着酒樽,盖和器身均绘着浮雕的虎、羊、牛、猴等十多种动物,满满的草原风。
胡傅温酒樽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
提起山西省博的明星文物,就不得不提到出土于司马金龙墓的漆画屏风板。它曾出现在 【国家宝藏】 中,由唐嫣罗晋夫妇演绎了它的故事。漆画屏风板又叫木板漆画,其所属的主人司马金龙是晋皇族后裔,在北魏袭爵做官,备受宠信。从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较完整的漆画一共有5块,组成了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漆屏风,其内容大多宣扬帝王、忠臣、孝子、列女的故事。省博的文创商品店里有很多关于这个木板漆画的文创品。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
这个漆画屏风板的色彩非常浓艳,在艺术风格上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比较接近,呈现出鲜明的东晋、南朝文化特征,对于探讨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具有重要价值。
骆驼俑
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下的中心地带,且山西处于游牧区和农业区的过渡地带,成为了诸多民族融合最密集的地区。在这个时期,山西地区商贸十分繁荣,活跃着许多沿着丝绸之路入华的胡商。而这些胡商一般是利用骆驼驮着来自中亚、西亚、地中海地区的物产来到中国的。所以在北朝的墓葬中可以见到很多神态各异的骆驼和胡俑。
我挺喜欢看这些骆驼陶俑的,因为这些都有一种很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活脱脱的表情包,让人看了心情会变得很好。
结语
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河南」,但是山西省博超过50万件文物可不是三五天走马观花就能参观完的,更别提我就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而已。这次参观山西省博这一行程就如这篇文章一样戛然而止,但参观山西省博是让人意犹未尽的。
既然他们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那我先挖一个坑,看下今年还有没有时间去大同一趟,好好去感受上下五千年的雄壮。
现在已经进入了6月,2024都要过半了。今年我还去了哈尔滨、徐州、杭州,但因为各种原因,游记一直搁置了。感觉也不是很多人看,突然就没有了太多动力。就如这篇文章,几次要「流产」,断断续续写了三四个月。
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持与鼓励[送心][送心][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