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野史:朱元璋问刘基:朕能做几年皇帝?刘:本有35年,被偷走4年

2024-07-21历史

在咱中国历史上那些个王朝里,开国皇帝跟他的那些跟着打天下的大臣们,通常都自带传奇色彩。

在跟着朱元璋一起创立明朝的那些文臣武将里头,刘基是特别出名的一个。

从前,朱元璋问刘基:朕能当多少年皇帝?刘基说:原本应该是35年,可被人给偷走了4年。

【刘基其人】

朱元璋为啥那么信刘基呢,这得从刘基帮他打江山的时候讲起。

刘基他们家祖上是刘光世,这人是「南宋中兴四将」里的一个名将。

虽说他是元朝后期才出生的,这种家族的名声也许没太多实际用处,可起码能让子弟有个好的教育条件。

刘基确实没浪费家里给他的好条件,打小就聪慧好学,特别有天赋,在乡里都被看作「神童」,大家都认为他肯定能通过科举去当官。

十几岁那阵儿,刘基跟着处州的名人郑复初学习,这老师跟刘基他爹讲,您家积了大德,「您这孩子将来肯定能光大门楣」。

周围人都觉着他不错,刘基才二十来岁就考上进士,能当官了。

那时候已经是元朝末年了,大环境乱糟糟的,制度也不行了。刘基先后在江西高安县当过县丞,在江浙当过儒学副提举,可都没混出啥大名堂来,后来他因为弹劾那些不称职的御史,干脆就辞职回老家了。

不过因为他知识渊博、知道的多,还实实在在地在对抗方国珍等势力的行动里显示出了自己的本事,他的威望也就渐渐提高了。

西蜀的名士赵天泽对江左的人物进行过评价,他把刘基排在首位,觉得刘基能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媲美。

朱元璋把浙东平定后,就因为刘基名气大,派人去请他,和刘基一起被请的,还有跟他同为「明初三大家」的宋濂。

和刘基的人生完全不同,朱元璋家里穷,出身底层,后世都说他「开局只有一个碗」,那可真是典型的励志榜样。

他做过和尚,参加过义军,凭借自身的努力,还善于把握时机,这才能够一阶一阶地往更高处走。

然而,一开始朱元璋邀请刘基时,刘基没答应,后来总制孙炎又给他写了封信,这下刘基才同意跟着朱元璋了。

【朱元璋的「张良」】

对于刘基为啥没答应朱元璋的头回邀请,后人有好多不同的猜测。

有人觉得这是要得到贤才就得走的某种流程,就像诸葛亮在从隆中出来之前,那也是有过三顾茅庐这么个事儿的。

有人猜测,这可能意味着刘基起码在刚开始的时候,并非格外看好朱元璋以及他所代表的那股势力,所以在态度方面多少有点保留。

反正呢,刘基答应给朱元璋干活儿以后,那真是有啥说啥,一点不藏着掖着。而朱元璋呢,作为回报,对刘基也是特别信任,特别倚重。

他曾给朱元璋上书,讲了有关时务的十八个策略,这些内容实用还很有新意,朱元璋特别看重。

史书上讲,朱元璋碰上啥大事定不下来时,就会把刘基叫来,接着让其他人都走开,只留下他和刘基两个人悄悄说话。

刘基跟朱元璋讲当时天下的形势,说张士诚没啥远见,不用太担心。陈友谅呢,名不正言不顺的,地盘还在上游,威胁可大了。所以刘基提议,先打陈友谅,后打张士诚,完了再去北方的中原,这样就能夺得天下了。

朱元璋特别认可这一方略,后来也的确是依着这条路线一点一点地安排布置。

时间一长,朱元璋听他的意见成了平常事,对他敬重也成了平常事。

甭管自己身份升到啥程度了,朱元璋平常都管刘基叫「老先生」,从不直呼其名,还对外公开夸他是「吾之子房」。

朱元璋把自己比作汉高祖刘邦,将刘基视作汉初三杰里的张良那样的重臣,这足以表明刘基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那刘基咋就成了民间传说里好像能预先知晓一切、啥都能干的那种形象呢?

【足智多谋的种种例子】

这实际上还是跟刘基自身的行事作风有很大关系。

在帮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他平常做事考虑得很周全,有啥说啥,到了危急时刻,更是主意多,能果断做决定。

朱元璋跟陈友谅打得不可开交进入白热化的时候,陈友谅曾拿下了太平,这形势对朱元璋极为不利。

那时候,在朱元璋的众多部下里,有人提议投降,还有人觉得该回师到钟山去,唯有刘基睁大眼睛啥也不说。

朱元璋跟往常一样,把刘基单独叫到内室,问他咋想的。

刘基坚决反对投降和逃跑,他觉得提出这两种主意的人都该直接杀了,好整肃军纪。

他觉得陈友谅的军队当下占优势,可骄傲的军队肯定会失败,得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去消灭对方,朱元璋照着他的办法做,果真就转败为胜了。

后来陈友谅的军队在武昌吃了败仗,他的手下胡美派人去找朱元璋,表示愿意投降,不过提出得让自己的部下和私兵继续跟着自己。

朱元璋觉着这条件不好应下,一时间支支吾吾的。

这当口儿挺要紧,刘基站朱元璋后边,用脚踢他椅子腿,朱元璋就领会了他的意思,当下就答应了胡美的要求。

情况果然跟刘基想的一样,胡美带头投降了,江西各个郡也一个接着一个地不再抵抗了。

后来在安丰、洪都那些地方打仗的时候,朱元璋没听刘基的分析跟看法,没多久就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了,情况最严重的时候跟陈友谅的军队在鄱阳湖狠狠打了一仗,一天里面打了几十回。

有一回,朱元璋在战船上亲自指挥作战,站在一旁的刘基猛地大喊,让朱元璋赶紧换到别的船上去。

朱元璋听了他的话,赶忙换了条船,人都没坐踏实呢,原先那艘船就被飞石给砸烂了!

像这样的事儿积攒得多了,刘基就慢慢被说成了能神机妙算、预先知晓敌人动向的厉害人物。

【鸟尽弓藏】

史书记载里,朱元璋多次找刘基打听天象的事儿,刘基每次都仔细写好回答,完了就把写的稿子全给烧喽。

一方面,这细节表明刘基特别谨慎;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朱元璋挺看重预兆这类事儿的。

那刘基啥问题都回答,就能说明他真的能知晓过去和未来吗?这可不一定。

好比有一回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刘基就恳请朱元璋下旨反思自己施政有问题的地方;有一次大旱没雨,他就提议审理那些搁置很长时间的旧案子。

赶巧了,朱元璋照着他说的把旧案里那些受冤屈的给解决了,这雨立马就下了。

还有一回,朱元璋打算惩处一些人,刘基就问为啥,朱元璋说因为他做了个梦。

刘基说这个梦意味着「能获得土地和民众」,他跟朱元璋提议,先别动用刑罚。

果不其然,三天过后,海宁下起了大雨。

朱元璋可高兴了,把本来要处理的那些罪人都给了刘基,让刘基把他们都给放了。

以上那些事儿看着好像跟天象有关,可实际上呢,都引向了让朱元璋施行宽厚仁慈的政策这个结果。

刘基自己曾讲过「霜雪过后,肯定有阳春」,他觉得天下已经安定了,那就该用温和的办法来保证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而那些种种自然现象,可能只是他拿来让自己建议更有说服力的一个手段。

毕竟刘基是太史令,编了【戊申大统历】,这活儿得熟悉天文地理的人才能干。

即便这样,可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就算是对历法特别有钻研的人,也没法每次都保证预测得准。

在一次大旱的时候,朱元璋下旨让大臣们商量求雨的办法,刘基跟皇上说,有些兵士和工匠死了,他们的老婆和尸首都没被好好处理,所以才影响了「天和」。

朱元璋听了他的话,然而这都等了十来天了,雨还是没下。

就在这个时候,刘基的老婆死了,他察觉到朱元璋已经生气了,就拿老婆去世当借口,要求回老家去。

好像是某件具体事导致的退居二线,其实呢,多数王朝都躲不开鸟尽弓藏这档子事,朱元璋跟刘基好像也这样。

那朱元璋问起自己国家能存在多久这种敏感问题时,刘基用那种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方式去回答,这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毕竟在封建社会,好多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伴君就像伴老虎这个事儿。

【陈四与「四年」】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为权力争斗,再加上当老大的都有的疑心,那些曾经跟他一块儿打天下、称得上肝胆相照的部下,不少人要么背叛了他,要么被他给弄死了。

一回又一回「兔死狗烹」下来,那种孤家寡人的滋味,让朱元璋渐渐变得越发孤僻与多疑。

也许是想把控好自己的皇位和命运,朱元璋就问刘基,自己当皇帝能当多少年。

刘基回答得好像挺明白,可也有点故意让人摸不着头脑——他讲朱元璋本来该坐35年皇位,可却被人给「弄走」了四年。

朱元璋这么强势的人,肯定不会对被偷走的四年时间不管不顾,可这四年的具体状况,刘基说他自己也不清楚了。

都说求人不如靠自己,仔细回想一番后,朱元璋倒还真想起小时候的一件往事来。

原先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只得给各类富人打工,好能有口饭吃。

有一回,他去到一条河边,想钓些鱼当饭吃。

不过那次也不知是走了啥好运,还是真有啥好兆头,朱元璋一下子就钓上来三十五条鱼,他觉得这在自己穷苦的日子里可是难得的一笔意外收获。

在回家的途中,朱元璋碰到了同村的小伙伴陈四。谁都喜欢能解解馋的荤菜,陈四就悄悄从朱元璋的筐里拿了四条鱼。

过了好些年,朱元璋想起这档子旧事,就觉着当初自己钓的那 35 条鱼,是自己当皇帝的运数,而偷他四条鱼的小伙伴陈四,就是让他少了四年皇帝运的祸头子。

现在朱元璋都当皇帝了,要找小时候的伙伴那可太容易了。

好在这小伙伴陈四脑子挺灵,他一通解释,说幼年的朱元璋就好比还没碰到好时机的真龙。

朱元璋瞅见这小时候的玩伴穿得破破烂烂的,心里就犯嘀咕,觉得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太离谱了。而且陈四的一番解释,也让他念起了旧情,最后就没再计较这事儿,还想着法儿地让陈四往后能过得好点儿。

这么一个好像是「预言」的重要事儿,最后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刘基的结局】

也许,刘基给朱元璋的回答里,本身就有些含混不清的玩意儿。

毕竟朱元璋和那些在深宫里成长的继承型皇帝不一样,他是从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这辈子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比好多人都要多得多。

在这些人和事儿当中,总有能被朱元璋觉得跟那「丢失的四年」沾边儿的人,就算不是陈四,那也可能是张四、李四或者王四。

如今还流传着「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段子,这就跟前面说的是类似的情况。

自打朱元璋统了天下,刘基就有藏起锋芒的意思了,封爵不求高,俸禄也不多要,可该来的咋也躲不掉,他还是陷入了功臣的那种尴尬境地。

回到家乡隐居后,刘基每天就在家喝喝酒、下下棋,以前那风光的日子,他是只字不提。

就算是当地的县令想去见他,他也老是找借口不见。

后来县令穿着平常人的衣服去刘基家,刘基叫子侄们拿出小米饭款待他,可一知道对方的身份,刘基马上就走了,不想跟他说话。

有人觉得,刘基当官的时候性子太直,还特别痛恨坏人坏事,可能就因为这个,他归隐后啥都特别低调,就是为了不引起别人的顾忌。

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没躲过左丞相胡惟庸的阴谋诡计。

不少后人觉得,就算史书记载把刘基的死因算到胡惟庸头上,可凭朱元璋对朝政的掌控力,要是没他点头,胡惟庸未必敢叫人对这么一位前重臣动手。

刘基去世后,那依旧掌权的朱元璋君臣也没个好结果。

在那闹得挺大的「胡惟庸案」里,胡惟庸垮了,这案子牵连的人特别多,在后来被说成是明初四大案当中的一个。

朱元璋当皇帝满三十一年后就去世了,因为太子朱标早早没了,皇位就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

建文帝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削藩,那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就挑起了「靖难之役」,这仗从建文元年一直打到建文四年,整整打了四年。

最后朱棣赢了,登上皇位,而建文帝没人知道他去哪了。

朱棣为了不认这四年的法统,把建文朝那四年算进洪武朝里了,大伙都知道,「洪武」可是朱元璋的年号。

传说里「四条鱼」代表的四年当皇帝的运势,可最终历史给出的解释完全不一样。

得说啊,真实的历史可比小说还有戏剧性呢,像当初朱元璋为了个没说清楚的「预言」绞尽脑汁,那真是没啥必要。

【青田的名人:刘基】;青田县官方网站;2021 年 7 月 21 日 11 点 03 分 39 秒 。改写为:【青田名人刘基】;青田县官网;2021 年 7 月 21 号 11 时 03 分 39 秒